-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79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有一個特殊的「貝神祭(Miatungusu)」是在稻米收穫後二或三年舉行一次的大祭,祭期連續數天。「貝神祭」是南鄒沙阿魯阿族群特有的一種古老祭典,同時也是稀少族群的一種文化表徵。近年來,沙阿魯阿族群人口雖少,但他們仍然努力地藉由「貝神祭」的恢復來找回族群認同。
據傳,沙阿魯阿族群在遷來現居地之前,曾居住在東方的hlahlunga,與矮人kaburua共處融洽。沙阿魯阿族人離開該地時,矮人贈送聖貝及祭典給他們,遷地定居後,他們依照矮人的叮嚀,每年舉行盛大的貝神祭典,以求平安、豐收、豐獵及族群興旺。部落裡曾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傳說:「有六個獵人和一隻狗因為追趕獵物,沒能及時趕回來參加貝神祭(Miatungusu),誤場的他們,就只能在祭場上飛來盪去,遠遠地看著祭典的進行,沒法子下來參加。最後祭典結束,他們飄到天上,變成了北斗七星…」。
根據部落耆老的回憶描述,聖貝(takiaru)是介乎於有形與無形、歷史精神與神話幻想之間,沙阿魯阿族各社都曾擁有若干聖貝,放在頭目家特定的甕中,平時看不見,祭典接近時才出現,傳言中的貝神會飛來飛去、來去自如。由於這個古老的祭典曾中斷了數十年,目前只有少數年長者會唱,但是,近年來隨著族群意識的提昇,沙阿魯阿族人積極地試圖恢復這個祭典(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