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財] 中國醫改方案 「商」機? 還是 「傷」機?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7 04:51: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生技醫材報導 2011/01/25  

中國大陸全力推動的醫改政策,從2009~2011年,預計在3年內投入8,500億人民幣,希望能大幅提升中國醫療體系的基礎建設品質,如今中國大陸醫改的推動實施已進入第2年,到底實際上跨出了多少?  

【文/陳宜君】


中國大陸全力推動的醫改政策,從2009~2011年,預計在3年內投入8,500億人民幣,希望能大幅提升中國醫療體系的基礎建設品質,如今中國大陸醫改的推動實施已進入第2年,到底實際上跨出了多少?


政策釋出後,許多廠商嗅出無限商機,紛紛磨拳擦掌、投入大量資金,如今又有多少廠商已搶先獲利,取得醫改大餅?中國大陸的醫改政策被視為近10年來最重要的醫療政策,全世界都在關注,也引爆可觀的商機,而最後的贏家,到底是誰?人民、廠商?亦或是中國政府?


醫改的絆腳石-資源短缺


資源包括:人口、自然資源、社會保障等…。中國大陸擁有13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22%,其中,0~14歲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21.50%;15~64歲人口占70.92%;65歲及以上人口占7.58%。


根據預測,202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1.64億,占總人口比重16.1%,80歲以上老人達2,200萬。可以說是高齡化速度最快、規模最大、未富先老的國家之一。


自然資源分為:土地、能源及水資源,雖然,中國的國土甚大,但可用的耕地與農產卻仍不足以供高度密集的人口使用。


人口越來越多,住房面積不斷擴大,耕地不斷被擠壓;沙漠化日趨嚴重,耕地不斷被沙漠化;近幾年雖實行退耕還林還草,但耕地仍持續?少當中;尤其城市人口快速成長,相關建設大量占用耕地,政府卻?有採取更有效的措施,造成土地浪費。


加上煤電油汽四大荒:柴油荒,持續2個月未?解;電荒,由於煤價繼續走高、造成企業營運成本增加,暗藏隱憂;汽荒,因冬日用汽高峰將近、供需矛盾加大已現苗頭。


社會保障一直處於資金缺口越來越大的狀態,呼應人口老化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配套不完善 成為醫改過程的瓶頸


醫療保險併入社保部管理,依據各省也有不同的條件,並不是每個人民都能享有保險的福利,對於病患來說,醫療費用是日常生活以外的支出,在貧富差距甚大的中國大陸來說,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無生活匱乏的問題,其餘階層的人民並無多餘的存款支付生活以外的支出。


由於,財務結構特殊,醫師的收入相較其他先進國家要低很多,並衍生出醫師不足及檯面下不法的藥品交易的狀況,對於醫師行為,以及整個醫療安全性有相當大的隱憂。


醫院的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制度也落後台灣數十年。而排名前34名的醫療院所皆為國有,私人機構根本沒有機會出頭,具壟斷市場實力的企業獨大,且以自己的一套制度運作與監管。


有產業分析師表示,政府各部門多涉及利益瓜分,從藥廠、藥商到醫院,不但層層剝削,且成本均轉嫁到病患身上,導致普遍的醫療院所呈現重設備、重材料、重藥品,卻是輕醫療技術的現象。


跨國企業成功案例


IBM、西門子、GE、思科、華三等眾多跨國企業已提前在中國醫療市場中佈局。2009年2月17日,IBM表示,將把醫療行業列為三大領域之一,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向醫院客戶示好,主要的原因正是他們評估新醫改方案將為他們創造可觀的利益。


IBM在《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要協助中國建立醫藥衛生資訊系統,事實上,看到醫藥衛生資訊化商機的廠商,當然不止IBM一家,包括:思科、華三通信等多家IT企業,也開始構築他們的醫療資訊化藍圖。


2008年,IBM在《全球CEO調查研究》中發現,醫院方面對資訊技術的需求,位於整個業務變革中的首要位置,並對醫療資訊科技的應用提出高度的期望。西門子在中國農村地區推廣「西門子新農村醫療示範中心」,希望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設備解決方案和醫療服務模式的典範。


2007年4月,在中國衛生部的協助下,西門子發起為期5年的農村醫療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西門子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將改善農村醫療服務為首要目標,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實現農村醫療設施和設備的更新與升級。


GE早在2008年12月,就與本土的新華醫療合資成立新華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希望謀求更大的市場。


目前,GE已經在中國醫療設備市場40%的市場占有率,並與衛生部門有著良好的關係。1991年,GE與衛生部中國醫療衛生器材進出口公司合資成立的GE航衛公司,正是GE醫療進入中國市場的首家合資企業。


台灣廠商前進中國成功案例


以上成功的案例,大說是擁有強大資金的國際大廠,那麼,台灣廠商是否已有成功的案例?台灣廠商沒有國際大廠的優勢,就必須走出屬於自己的模式,「合作」是一個省時、省力、省經費的最佳途徑。


目前,已有台灣廠商從中嚐到甜美的果實,例如,國內專業醫藥通路商-佳醫集團就是一例,該集團與與中國大陸醫藥物流業龍頭-國藥控股兩強結盟,共同拓展中國生醫市場,雙方於上海成立資本額5億人民幣的合資公司,國藥控股及佳醫持股比例各為51%及49%。


未來,將鎖定中國上看萬家的二級醫院,並利用國藥現有的通路平台,於大中華區複製佳醫在台灣包含:血液透析、五官科、醫美市場的成功模式。


「分散佈局」也未嘗不是個好方法,永信藥品日前宣布啟動3年計劃,除了配合開拓日本、美國學名藥市場,也將搶進中國4兆元的醫改商機。


而中國醫改受惠最大的是「學名藥」,中化投資蘇州中化廠開始貢獻獲利,基於美國有很多專利藥馬上就過期,專利藥不僅能夠在中國生產銷售,還能打入歐美市場。在中國設廠的台灣藥廠,等於同時搶食美、中兩大國家醫藥商機。


中國市場是誘人果實 --- 卻也暗藏危機


杏輝治療血管性痴呆病症的天力再生植物新藥,在中國完成三期臨床後,目前,已在中國大陸銷售,預期今年受惠於中國醫改商機,業績將成長不少。


中國大陸醫改已實行了一半,中途困難重重,但是,在困境中依然有強韌茁壯的成功案例,值得給國內尚未跨出的廠商參考。


雖然,不是照著既定模式就一定會成功,但中國大陸市場確實是個誘人的果實,卻也暗藏中毒危機,在尚未摘下果實前,必須謹慎小心、做好萬全準備,才是長遠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1月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0 22:4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