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7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7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孔教的理論建構和實踐
陳煥章可能是最積極倡導採用基督教的教會化的方式並綜合本土宗教的因素來推行孔教的人,他是康有為孔教觀最為忠實的踐行者。早在1907年,剛剛進入哥侖比亞大學學習不久的陳煥章就認為政界革命比須和宗教革命同時進行,他在給梁啟超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他在紐約組織“昌教會”以回應別人對於中國無宗教的譏評並拯救國民道德。他希望在梁啟超主持的《新民叢報》中予以宣傳。他在信中說:“弟子于本年(1907年)二月初九入紐約之哥侖比亞大學,暑假時,複入其夏學,幸能考試及格,來年擬習公法、憲法、計學、哲學四科,將於八月十八日開學矣。前日先生在紐約時屢與弟商及,或專言政,抑專言教,弟謂不若兼言之。先生又謂不能兼,頃在英倫猶有書來,言不能定此公案,然弟則確欲兼之,因中國政界固當革命,而教界亦當革命也。現弟在此間實有不能不言教之勢。一則憤於吾國人之無恥而自賤,二則憤于外人之肆口譏評,三則遇外人之細心考問,不能不答之,四則尋常論辨之中,已亦不自安緘默,故不揣冒昧,發起一昌教會,以為基礎,將來擬輯一《孔教約編》,以英文譯之,不知能成否。乞足下有以教之。茲謹將序文付上,伏乞鑒登于《新民叢報》中,以廣其傳,以引起同胞言教之興味,即以為將伯之呼也。”[25]
“昌教會”可以看作是對孔教會的預備,因為,陳煥章回國之後,特別熱心於以西方的教會體制來使儒家重新制度化。如果說梁啟超的孔教立場是模糊的話,陳煥章則是一以貫之的。
1912年10月7日,孔教會在上海召開成立會。陳煥章、沈增植、梁鼎芬、陳三立等成為該會的發起人。陳煥章在《孔教會序》中說:孔教會“以講習學問為體,以救濟社會為用。……宗祀孔子以配上帝,誦讀經傳以學聖人。” 1912年12月23日,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了孔教會立案,批文說:“當茲國體初更,異說紛起,該會闡明孔教,力挽狂瀾,以憂時之念,為衛道之謀,苦心孤詣,殊堪嘉許。”1913年1月7日,內務部的批文說:“該發起人等,鑒於世衰道微,慮法律之有窮,禮義之崩壞,欲樹尼山教義以作民族精神,發起該會以昌明孔教,救濟社會為宗旨,……准予立案。”[26]1913年該會印行《孔教會雜誌》,並將會址遷到北京,當年9月27日在曲阜召開孔教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推舉康有為為總會會長,而陳煥章出任總幹事。
1914年孔教會總會又從北京遷往曲阜,並在北京、上海各設一個總事務所。並準備在國內各縣設立支會,並在重要地點設立聯絡部,內部機構則分為講習部和推廣行部。講習部又分為經學、理學、政學、文學。推行部包括敷教(講道化民)、養正(拜聖讀經)、執禮(考禮正俗)、濟眾(仁民愛物)。會員每年還要交納會費一元,超過一百元者為終身會員。
與此同時一系列尊孔社團在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如總部設在山東曲阜孔道會、孔道維持會、寰球尊孔總教會等等。這些組織明確提出要“昌明孔教、救濟社會”(孔教會)、“以尊崇孔道、正人新、息邪說、導引入孝出弟為宗旨”(孔道維持會)。其中以孔教會最具嚴密的理論背景並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儒家的宗教性問題是近年來學界討論的焦點問題,但主導性觀點均認為儒家和一般宗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而孔教會就要以一般的宗教的結構形式來積極對儒家進行儀式化改造。如按照宗教的組織方式制定教規,設立專門的人員進行活動。如陳煥章就制定了極具宗教色彩的孔教會教規:
一曰:祀天、祀聖、祀祖,以崇三本
二曰:念聖、念經、以斂五福
三曰:致中、致和、以立一貫
四曰:出貨(理財)、出力、以行大同
五曰:養名、養魂,以至極壽
具體地說,“祀天、祀聖、祀祖”,就是“凡孔教之教堂,及孔教中人所管理之宮室,皆當供奉昊天上帝、至聖先師孔子兩神位。若在家中,則添奉祖先之神位。”[28]而念聖和念經則顯然是借鑒了佛道二教的修行方式。“為篤信孔教者立一最簡易之法曰:常念‘大成至聖先師’六字以為念聖。……至於念經之事,則無論何經,均可隨意念之,或全部,或全篇,或斷章取義,皆可陶養性靈,增益智能。若定為常課,持以恒心,則必能正心修身,集福免禍,此無可疑者也。”陳煥章不惜使用“百姓以為神”的類似“證道”的方式來說明念經的作用。他舉例說:“《南史》嘗言,顧歡教人置《孝經》于病人枕邊,以驅邪治病,是則雖未念之,但開卷有‘仲尼居’、‘曾子侍’等字樣,已成效如彼矣。蓋善禳惡,正勝邪,信如顧歡之所言也,況念之耶?”陳煥章認為《中庸》中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孔教的基本理念。而“慎獨”則是孔門的心法。
陳煥章的教規中比較有創意且也是遭到最嚴厲的批評的則是關於“出貨出力以行大同”,出貨出力主要是討論財富的積累和運轉,一反儒家“忘利見義”的一貫宗旨,[31]而強調儒家反對的只是一己之私利,並不反對財富,他認為儒家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同時他還主張對孔教會的“奉獻”。他說:“若自稱信奉孔教,而不肯出貨出力以贊助孔教者,是煮粥而無米之類也。不特欺人,亦自欺矣。孔子曰:‘吾今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故吾今不問吾人之對於孔教,其熱心如何,但觀其出貨幾何,出力幾何耳。”
至於養名和養魂,則是孔教教義中比較有新意,用來解決人死之後的靈魂安頓問題,“他教僅一天堂而止,而孔教則于天堂之外,複有名教焉。吾之名一日不滅,則吾之魂一日不散,而常與生人之稱揚吾名紀念吾名者氣類相通感,故能死而猶靈也。”
轉自:儒教復興論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