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9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43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曆法,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中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勳分不開的。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
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只剩下黃帝的衣冠。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塚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後就安葬在橋山。
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動。據《繹史》記載"黃帝崩,其臣左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最早見諸史料的後世帝王祭祀是周威烈王四年(前422)秦靈公作吳陽上,專祭黃帝。漢代以後,祭祀黃帝形成朝廷定例。
黃陵縣黃帝陵祭祀廣場前人山人海,黃帝文化節在這裏隆重開幕,海內外中華兒女恭祭軒轅黃帝大典”也在這裏舉行。
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僑聯等單位主辦,黃陵縣承辦的丙戌年重陽節,海內外中華兒女恭祭軒轅黃帝大典暨2006年黃帝文化節,旨在進一步弘揚黃帝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帝陵祭典”暨“中國黃帝祭祀文化之鄉”命名授牌儀式將在軒轅廟山門前舉行。上午9時50分,在象徵著“九五至尊”的時刻,恭祭大典將隆重舉行。屆時,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和全國各省市區的代表,黃帝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當地群眾萬餘人將參加祭祀儀式
黃陵縣位於陝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這裏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
1911年,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專程派人赴黃帝陵祭祖。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幾度同祭黃帝陵,毛澤東主席親自撰寫祭文。黃帝陵祭祀活動在長期的實踐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格式和祭典禮儀,大致可分為官(公)祭、民祭兩種形式。
現在的公祭黃帝陵儀式莊嚴、肅穆,祭陵現場的佈置是:在祭亭上懸掛一橫額,上書"公祭黃帝陵典禮",祭亭內懸掛吊幅,兩邊柱子上懸掛每年新撰的對聯,祭桌上擺放祭器、時鮮水果、鮮花、蠟燭、面花等,祭陵的儀程是:1、全體肅立;2、主祭人,陪祭人就位;3、奏古樂;4、敬獻花籃、花圈;5、行三鞠躬禮;6、恭讀祭文(由主祭人宣讀);7、講話;8、鳴放鞭炮、繞陵一周;9、留影;10、植紀念樹。
民間祭祀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和重陽節期間,無固定的儀式,往往根據祭奠者的願望及習俗而自己確定。民祭程式是:1、全體肅立;2、各界代表就位;3、擊鼓鳴鐘;4、奏古樂;5、祭奠(敬獻花籃、花圈,群眾代表敬獻三牲祭品,上香,燒紙,奠酒等);6、行三鞠躬禮;7、恭讀祭文;8、鳴放鞭炮、繞陵一周(由鼓樂隊前導,主祭、陪祭人依次繞行);9、祭陵留影;10、植紀念樹。民祭活動除保持了公祭活動中的一些內容外,更突出了民間性,增加了鼓樂隊、嗩呐隊、儀仗隊、三牲隊。
黃帝陵被稱為"中華第一陵",千百年來,到陝西省黃陵縣橋山拜謁祭陵的人絡繹不絕,黃帝陵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認祖的聖地。
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風俗,“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對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祭奠,更是溯古至今,綿綿不斷。
春秋以前,對黃帝的祭祀大都採取郊祭的形式。
漢武帝即位之初,尤敬鬼神之祀。當他勒兵帶甲十萬餘北巡朔方,威震匈奴,安定北方,在班師回朝途中路經橋山,便命令士兵連夜修築祭台,親自上臺祭祀黃帝。這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關於在橋山祭祀黃帝的記載。
魏晉南北朝時期,對黃帝的祭祀或因戰爭而時斷時續,或因黃帝陵異說而不在一地,但總地說來則是經久不衰,而且帝王祭祀外,名人祭祀及其讚頌之作也流傳下來,如三國時曹植的《黃帝贊》。
唐代高祖、太宗之時,每歲“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帝軒轅,配後土。”唐代舒元輿詩作《橋山懷古》、元明傳奇人物張三豐詩作《橋山祈仙台》,深受後世喜愛,至今仍為人所吟詠唱和。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後,於洪武四年,派中書省管勾甘某,赴黃帝陵致祭,這次祭祀留下的祭文,成為後世所見時代最早之作。此後,明朝諸黃帝祭祀不斷,流傳至今的祭文有十多篇。
清代由順治、康熙到道光皇帝,力倡滿漢一家,或為皇帝即位、祝壽;或因謙收而祈福;或因皇太子廢立;或因黃淮工程告成;或因軍事告捷等均遣官祭祀黃帝陵。傳世的祭文有三十多篇。
1996年(丙子年)清明民祭軒轅黃帝陵儀式為:
1)執事者各就各位
2)祭奠子孫肅立就位
3)奏樂
1. 擊鼓鳴鐘(擊鼓33響,代表3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鳴鐘12響,代表12億子孫)
2. 金號三匝(長號對空轉圈吹三次)
3. 大樂三吹(長嗩呐吹三響)
4. 大銅三發(大銅鑼敲三響)
5. 細樂三奏(小嗩呐吹三響)
6. 鼓樂齊鳴(所有長號、嗩呐、鑼、鼓齊奏)
4)掃塵掛影(由一名執事清掃祭亭,懸掛黃帝像)
5)祭祀樂舞
1.先民祭祀樂舞
2.漢武帝祭禮樂舞
3.元泰定帝遣官祭祀樂舞
6)敬獻祭品
1. 敬獻鮮花、花藍、松柏
2. 上香(由兩名執事帶子孫醒香、捧香、納香,行叩拜禮,上香)
3. 奠酒(由兩名主陪祭人行跪拜禮,敬酒三杯,一敬天,二敬地,三敬軒轅皇帝)
4. 敬獻餅羹時果(由十名子孫分別端面花四盤、時果六盤獻陵前)
5. 敬獻金鬥、銀鬥
7)行高奠禮,恭讀祭文
1. 行三拜九叩禮(跪三次,叩首九次)
2. 由主祭人恭讀祭文(鼓樂暫停,內外肅靜)
3. 焚燒紙錢、香表
8)掃墓(執事率子孫繞陵一周,撒五穀、水酒、紙錢、餅羹等於陵上)
9)植紀念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