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中國漢傳佛教素食傳統形成的原因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1 0 2 1 7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18 14:13: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印度有戒殺的傳統。不過,佛陀雖然強調不殺生,但對於素並沒有嚴格的要求。佛教在印度流傳的初期,也並沒有禁斷肉的要求。可以說,素是中國漢傳佛教的特色。中國漢傳佛教素傳統的形成,是由佛教經籍的內在要求和當時復雜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
  
  一
  
  我們首先可以從中國佛教經籍的內在要求入手來探討中國漢傳佛教素的理論依據。素的要求在佛教經籍中較為多見,概括來說,可以歸結為戒殺原則、慈悲理念、修行目的、輪迴學說等四個方面。
  
  1.戒殺原則。這是中國漢傳佛教素主義的首要依據。戒殺與素密切相關,因為肉間接上是導致殺業存在的原因。對於二者的關係,佛教經文中有表述,如《入楞伽經》卷八說:“若一切人不肉者,亦無有人殺害眾生。由人肉若無可處處求買,為財利者殺以販賣,為買者殺。是故買者與殺無異。”卷六說:“凡殺生者多為人,人若不,亦無殺事,是故肉與殺同罪。”由此,中國漢傳佛教認為,肉就是間接殺生,只有實行素才是唯一的戒殺辦法,中國漢傳佛教的素實踐正是為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可以說,戒殺原則是素的直接理論依據,素則是落實戒殺原則的一個有力保證。
  
  2.慈悲理念。《大般涅槃經》中有一段佛陀闡述素出於慈悲心的話:“佛言:善男子,言我想者。謂於眾生,生大悲心,無殺害想,謂阿羅漢平等之心,勿謂世尊無有因緣而逆說也。昔日於此王舍城中有大獵師,多殺群鹿請我肉,我於是時雖受彼請,於諸眾生,生慈悲心。”以慈悲為懷的大乘佛教經籍明文指出不得一切眾生肉,因此中國漢傳佛教從慈悲理念出發,力倡不殺生、不傷害眾生,進而禁絕肉。《大般涅槃經》中說:“其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意思是說,為了不致眾生聞到肉之人的氣味而感到害怕,因此要求佛家弟子實行素。中國漢傳佛教在同情、關懷和憐憫眾生的慈悲理念方面,可謂用心良苦。
  
  3.修行目的。中國漢傳佛教認為,肉的人會斷滅慈悲心,這與佛教培養修習慈悲心的目的格格不入。由於“凡是肉,於出家人悉是不淨”是佛教大忌,因而肉無法達到佛教涅槃的修行境界,不能修成正果。《入楞伽經》卷八就較為明確地闡述了肉斷大慈種的原因:“斷我法輪絕滅聖種,一切皆由肉者過。是故大慧,我弟子者,為護惡人毀謗三寶,乃至不應生念肉想,何況肉。”意思是說,即使產生了肉的念頭也於慈悲修行不利,更何況肉?這種修行觀念極大地強化了中國漢傳佛教的素實踐。
  
  4.輪迴學說。中國漢傳佛教還從“生死輪迴說”上闡明了素的理由。如《楞嚴經》卷四說:“以人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而《入楞伽經》卷八中,詳細地談到了眾生生生死死,輪轉不息,曾經都是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戚,不能忍心取之。輪迴學說有力地支持了中國漢傳佛教的素主張。
  
  二
  
  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就存在素文化,這種素文化對中國漢傳佛教必然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中國素傳統來自於很早就出現的“養、助、益、充”的飲觀念,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這在中國著名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詳細記載。此後,受老莊清靜無為哲學思想的影響,出現了一大批隱逸的文人,他們崇尚自然,認為吃肉使人氣濁,而吃素使人氣清,因而極力奉行素。不過,隱逸文人的素風氣,對中國民間的影響相對較小,真正對中國素傳統形成巨大影響的,是道教文化。
  
  道教倡導戒殺和素,其戒條在道教經典中比比皆是,如《太上老君戒經》說:“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翔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殺害眾生利養身口(殺生治病為養身,宰害供廚為利口也),如此等輩見(現)生受業永墜諸苦。”梁武帝在《斷酒肉文》中也說,佛教僧侶飲酒肉的作風,不僅有悖於佛教教旨教義,而且在這方面與其他出家人(外道)相比甚為汗顏,其行甚至不如在家人。梁武帝在文中列舉了“九不及外道”和“九不及居家人”,雖然並沒有指明是何教派,但是根據當時的歷史環境,可以推測出這應該就是指道教。因為在南北朝時期,與佛教競爭最激烈的宗教就是道教,梁武帝最在意的也是道教,這是因為梁武帝在皈依佛教之前,曾經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和當時的道教名流常相往來。
  
  道教斷肉戒葷的主張,與漢傳佛教禁斷葷腥戒,不但內容相同,其用心與目的也非常近似。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漢傳佛教的禁葷腥戒,應該和這種道教傳統(或者說中國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
  
  中國漢傳佛教的素傳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外在力量促動,即歷代帝王對素的極力推行。這裡主要介紹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和北齊文宣帝發起的大規模戒殺、斷肉、素運動。
  
  在中國歷史上,對於中國漢傳佛教素戒律的形成影響最大的事件首推梁武帝下令禁斷酒肉。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虔誠佛教徒,中國漢傳佛教的僧伽之所以全面素,從而形成了獨具中國漢傳佛教特色的素傳統,學界大體都認為是梁武帝要求佛教僧團“禁斷酒肉”事件所促成,其標誌即公元511年他親撰旨在推動佛教僧團禁斷肉的《斷酒肉文》。
  
  據該文記載,梁武帝為推動禁斷酒肉,曾親自主持了兩次法會,頒布了五道敕文。他在《斷酒肉文》中引用了各種佛教經論,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般涅槃經》,以說明禁斷酒肉的理由。他認為在中國漢傳佛教經籍中既然已經規定不得肉,但是出家人卻仍有飲酒肉的習慣,這與經籍中的素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且就當時的民間信仰而言,在祭祀中也已經開始採用素供品,這都使身為虔誠佛教徒的梁武帝下定決心開展斷酒肉運動。然而梁武帝禁斷酒肉的主張,也有僧伽質疑,認為禁斷酒肉一說並沒有戒律上的依據,僅僅只是經籍要求如此。《廣弘明集》中記載:“僧道: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肉法。諸律師從來作若為開導,使人致有此疑。”為徹底解決經籍中有斷肉一說而戒律中卻無此規定的問題,梁武帝以含有禁斷酒肉規定的大乘律典——《梵網經》中的菩薩戒為根據,於天監十八年(520)敕寫了《出家人受菩薩戒法》,從而明確了禁斷酒肉的戒律來源。隨著《梵網經》菩薩戒法的風行,梁武帝也就成功地推動了禁斷酒肉的素運動。
  
  與梁武帝差不多同時代的北齊文宣帝,也曾經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戒殺斷肉的素運動。公元550年,北齊高氏政權建立,當時佛教的發展非常迅速,有“中興”之譽。據《續高僧傳》卷十記載:“屬高齊之盛,佛教中興。都下大寺,略記四千。見住僧尼,僅將八萬。講席相距二百有餘,在眾常聽出過一萬。故宇內英傑咸歸厥邦。”北齊皇帝對佛教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禮敬僧人、獎勵譯經、建立塔寺、廣造佛像、刻鑿經典。天保二年(551),文宣帝為報佛恩,下詔放生、造塔、建寺:“仰惟慈明緝寧四海,欲報之德,正覺是憑。諸鷲鳥傷生之類,宜放於山林。即以此地為太皇太后經營寶塔,廢鷹師曹為報德寺。”(《續高僧傳》卷八)後又在全國推行戒殺、斷酒、禁肉:“斷酒禁肉,放舍鷹鷂,去官畋漁,鬱成仁國。又斷天下屠殺。越六年,三敕民齋戒,官園私菜葷辛悉除。”(《續高僧傳》卷十六)此後三年,文宣帝又連續三次下詔戒殺蔬,其心之誠,可見一斑。(《北齊書·文宣帝本紀》)
  
  而他當時推行的斷肉素運動的理論依據也直接取源於《大般涅槃經》中“肉斷慈悲種”的思想。北齊的放生、戒殺、斷肉、素運動可謂規模空前、影響深遠。只是因為北齊繼承的是少數民族的鮮卑族政權,在當時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下,不僅見諸於文字記載的史料不多,就是在對後世的影響方面,也遠不及梁武帝的素運動,以致鮮少有人知道這麼一段歷史。可以說,樑與北齊一南一北,共同促進了中國漢傳佛教僧人特有的素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此後中國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
  


轉自:中國民族宗教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7-5 10:0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