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住民文化] 布農族和音傳說故事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3 22:17:44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著名的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的來源,筆者田野調查,搜集到一些傳說故事如下:
   從前,有一個人走到森林裡,走著走著,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座山的頂上。山頂上是一片松樹林,周圍地上不長雜花草樹等。
  那個人走累了,就坐在松樹底下休息,忽然聽到一聲清脆悅耳的聲音,使他感到一陣輕靈和一種神聖的召喚,他凝神靜聽,仔細尋著聲音的方向,尋找聲音發「聲」的「源」原,原來是松樹被風所吹拂的「咻咻」聲,他被這聲音吸引著,佇足良久才猛然清醒過來。
  他發現風大的時候,松木就會發出響亮的聲音;風小的時候,就發出清脆的聲音。松木依著風吹拂的大小,發生千變萬化的聲響。
  那個人,又走到竹林,聽到竹林被風吹拂的聲音也很響亮。有時候竹子被風吹拂的東歪西斜的,竹子與竹子間互相碰擊,也發出動聽的聲響。
  那個人,在山頂上和竹林裡,待了好一段很長的日子,他仔細傾聽松樹和竹林被風吹拂的嘯聲,他在那裡不斷地揣摩,和著嘯聲的高低長短音呼嘯,結果他發明了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八部和音歌唱。
  布農族人每次有重大慶典,都有演唱這首「巴西布布的」,用優美的和聲,以天韻祈上天賜豐年。
  
  本則傳說故事情節要述如下:
  一、布農族著名的八部和音是有一個人在山頂上的松樹林與竹林中發明的。
  二、此人發現松木依著風吹拂的大小,發生千變萬化的聲響。亦發現竹子被風吹拂的東歪西斜相互碰擊,也發出動聽的聲響。
  三、此人仔細傾聽松樹和竹林被風吹拂的嘯聲,不斷地揣摩和著嘯聲的高低長短音呼嘯,結果他發明了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八部和音歌唱。  
  在布農族郡社群傳說筆者採錄謂:
   祖先在狩獵時,巧遇一中空的千年巨木倒下,築巢在巨木中空的野蜂傾巢而出,祖先聽到成群的蜜蜂嗡嗡作響,與巨木產生共鳴,一大群野蜂展翅旋舞,振翅聲形成一首天然樂曲,族人們從未聽過如此美妙的聲音,因此就把牠仿效學起來,代代相傳。
  本則傳說故事敘述祖先狩獵時發現一中空倒下之巨木,內有野蜂展翅嗡嗡作響傾巢而出,與巨木產生共鳴,混然天成,族人便仿效之代代相傳。
  布農族八部和音之起源除了筆者採錄者外,胡台麗〈生命之歌〉也云:
   布農族音樂最特出的自然和音,據說是祖先自傾倒樹木洞中蜜蜂的振翅聲學習而來。蜜蜂有大量繁殖的意象。布農族的和音可視為祈願之聲,向天和祖靈祈求、報告,以和聲奉獻給祂們,以求取小米、獵物、首級的豐收,並可招請游離的靈魂歸來以恢復健康。  
  本則傳說故事情節要述如下:
  一、蜜蜂有大量繁殖的意象。
  二、布農族的和音可視為祈願之聲,向天和祖靈祈求、報告。
  三、祈願之項目包括:求取小米、獵物、首級的豐收,並可招請游離的靈魂歸來以恢復健康。  
  布農族郡社群的傳說筆者還採錄一則謂:
   遠古的時候,有一次,祖先上山狩獵,看見幽谷飛瀑流瀉,所造成的諧和的聲響,令族人非常敬佩。
  由於那年收成不好,於是練習瀑布的聲音,將美好的聲音傳達給天神,來年就豐收了,於是這種聲音(歌),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本則傳說故事情節要述如下:
  一、有一年,布農族人的收成不好。
  二、有一次祖先上山狩獵,看見幽谷飛瀑流瀉,聲響諧和,族人非常敬佩。
  三、族人勤練瀑布的諧和聲響,將美好的聲音傳達給天神,來年就豐收了,於是就一直流傳下來了。     
  布農族八部和音的緣起,還採錄與上則相似,同是以「瀑布」為起源的傳說故事:(註五)
   古代布農族獵人到獵場狩獵,聽到大瀑布美妙的天籟之音,認為是天神dihanin的祝福,族人希望延續這種祝福,便模仿瀑布聲,把上天的祝福留存在部落裡,後來族人就以此聲(歌)向天神祈福。  
  本則傳說故事情節要述如下:
  一、大瀑布美妙的天籟之音,認為是天神的祝福。
  二、族人希望延續大瀑布美妙的天籟之音(天神的祝福),便模仿瀑布聲,把上天的祝福留存在部落裡。
  三、後來族人就以此天籟之音向天神祈福。  
  在布農族巒社群的傳說筆者採錄謂:(註六)
  古時候,祖先在田裡收割小米,當年小米田結穗盈盈,有許多小鳥振翅飛過,族人便把小鳥振翅的聲音學起來,後來衍變成今天之八部和音。  
  本則傳說故事敘述布農族的八部和音緣起於在小米田收割小米,聽見小鳥振翅飛過,就把振翅聲學起來,後來衍變成今日之八部和音。
  農族的八部和音「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巴西布布的),不管是山林裡的自然唱和聲、蜜蜂的嗡嗡聲、小鳥的振翅聲、瀑布聲等,布農族人都認為這是一種祝福的樂聲,這種把大地的聲響都當成一種生命禮物的態度,讓布農族的八部和音突破了人們對音域的界定。
  在精神內涵方面,布農族的傳統生活中,小米(粟)是他們賴以維生的主要作物,甘薯、玉米等雜糧為副食,因此有關的粟作祭儀也就非常的多,根據統計,其舉行祭儀時間長達最少近五十天,幾乎佔了一年的七分之一。
  舉凡有關小米之農事,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新年祭……等,布農族人皆非常重視,皆會演唱「巴西布布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以祈天神dihanin賜福到人間。
  「巴西布布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是粟作祭儀中非常重要的一首歌,因為這首歌唱的好壞與否,族人們認為將直接與那年小米收成的豐歉有關,因此,從開始到結束,從參與者到演唱方式,這首歌都是在非常嚴肅而且禁忌性的情況之下完成的。
  參加「巴西布布的」pasibutbut人數,通常是八到十二人不等,但必須要維持偶數。
  「巴西布布的」pasibutbut對以小米為主食的布農族而言,是一個既聖潔而又莊嚴的祭歌。這首歌只有男子才能參加演唱,而且參加此項演唱的男子,必須是這一年最聖清的男子才可以參加,並且必須是成年男子。
  這些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必須都是非常順利,沒有遭遇任何意外和不好的事情,家裡過得平安幸福,收成也很好。
  這些選擇與要求,構成了歌唱前穩定、平和、順利、與預期完美的精神及心理基礎,而使得這首歌的神聖性本質得以確立,然後才能夠發揚其宗教性,儀式性的功能。
  所以聽過布農族人「祈禱小米豐收歌」的人,一定會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布農族天韻八部和音這種群體性的歌唱方式,基本上還是由一個人先領唱的,這個領唱者在這一群體當中,通常也具有著領導性的社會地位,或者領導性的歌唱才能。
  「巴西布布的」這首聖歌,是逐漸上升式的和音唱法,這首歌的另一特點是只有旋律而沒有歌詞。
  「巴西布布的」之演唱,歌者站立圍成圓圈,伸開雙手,放在背後腰際穿叉,與左右之同伴相攜相扶持,以逆時鐘方向緩慢移動步伐繞行,由一位長老起音,眾男子分成二到三部,隨之將自己的聲音配合起音的人,他們輕噘起嘴來,小心的發出「嗚」的聲音,極細微的好像互相在禮讓著,他們半瞇著眼睛,隨著「嗚」聲,慢慢地把頭抬起來,然後「嗚」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費力傾聽就可以聽得到。從方才細微的聲音到現在,會讓人覺得那聲音是從遙遠的天上送下來的,不一會,「嗚」的聲音漸漸變大,大的好響、好亮,充滿整個山谷,縈繞迴旋不已,好像要從地上唱回天上似的,他們配上三度、五度等協和音程,持續唱下去,不中斷,把和音一波一波的傳送出去,蜿蜒成一條壯闊的山川大海,在每一個聆聽者心理汨汨地流著,直到天神dihanin欣喜而賜福到人間。
  他們認真的唱著,並且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唱下去,不管是時空經過多少的改變,布農族人獨特的群體和音歌唱「巴西布布的」始終是不變的,他們用最虔敬的心聲匯成一股強而有力的神秘之聲上下流竄左右迴旋,直至完成了他們與大地神祇之間的性靈溝通之後。
  「巴西布布的」是聽到最美的音樂之一,布農族人一代一代的將這種形式傳承下來,一代一代的藉著歌唱來傳遞民族的心聲。
  他們用歌聲祈求上天賜福人間,祈望小米結穀累累,倉廩盈盈;他們也用歌聲來禮讚大地和詮釋生命的哲理。他們延續了人類心靈美麗而又奇妙的律動,也保存了人類心靈的最後一片精神樂土。
  余錦虎、歐陽玉《神話.祭儀.布農人》載〈會唱歌的小溪〉:(註七)
  有一天一對男女,一同上山工作,一路上他們倆勾肩搭背pasitani哼著自己編奏的曲調,兩人就這樣互相應對唱和,好不快樂。
  當經過獨木橋時,他們不捨得放開對方,所以兩人仍併肩過橋,可是到了橋的中央時,其中一人因沒站穩而滑倒,情急中趕忙拉住他的夥伴,兩個人就這樣雙雙墜入深谷中。
  自從他們葬身溪谷後,所有的河流就開始流洩出潺潺的流水聲。每當布農族人經過溪流準備上山工作時,總會佇足在那兒,欣賞美妙多變的天籟。
  就這樣,布農族人開始向河流學習多音唱和的吟詠,和音(pisus-lig)慢慢的流傳了下來。在祭祀、喜宴中,大夥總會相互唱和、對詠,藉以抒發心中豐沛的情感。
  
  本則傳說故事情節要述如下:
  一、一對男女上山工作,兩人勾肩搭背著互相應對唱和自己編奏的曲調,非常快樂。
  二、經過獨木橋仍併肩過橋捨不得放開對方,走至橋中央,一人滑倒而拉住另一人,兩人雙雙墜入葬身深谷中。
  三、自從他們墜谷後,所有的河流就開始流洩出潺潺的流水聲。
  四、每當布農族人經過溪流準備上山工作時,總會佇足在那兒,欣賞美妙多變的天籟。
  五、布農族人開始向河流學習多音唱和的吟詠,和音慢慢的流傳了下來。  

文出:田哲益〈原住民婚姻制度與禮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3 22: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