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祭
--------------------------------------------------------------------------------
台灣原住民族各族皆有收穫祭,大多以此祭作為新舊年度的更替。在收穫祭期間皆會準備豐盛酒食,晝夜歡樂,社眾都期望此日到來。 現在的豐年祭還存有較多宗教意味的有排灣、卑南和魯凱。 魯凱族祭典 排灣族的收穫祭(masarut)主要是感謝神靈眷顧,給神過年之意。由祭師主持祭儀,將收穫的小米入倉,並選出播種用的小米,舉行吃新米活動。 卑南族的豐年祭又稱海祭,在七月中旬舉行。祭典是在海邊,往蘭嶼方向遙祭帶小米種籽到人間的二位神祇。會後大多會在社區內舉辦摔跤活動。 魯凱族則在每年八月,舉行收穫祭,收穫祭中有一個烤小米餅的重要儀式,這是利用烤小米餅來占卜下一年農作與狩獵的情形。此烤小米餅的儀式只限男性參加。儀式過程是,族人帶小米麵糰至特定地點(大多在村外野地),以石板鋪地,將板面燒熱後,把小米麵糰放在上面,再蓋上香蕉葉,之上再壓另一塊石板。看烤完後的狀態來判斷新的一年的情形。例如若烤得太乾,則表示新的一年可能雨水較少,烤得溫潤,表示雨水豐沛。魯凱以前的收穫祭長達七至十五天,現在則只有一天。傳統的烤小米餅儀式現今也只有少數部落保存著。 鄒族小米收穫祭 鄒族的豐年祭除了祭祀外,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鄒族在每年七、八月,小米收割完後,舉行小米收穫祭(Homeyaya)。一方面祭祀小米神,感謝祂照顧農作。另一方面也藉此強化家族凝聚力,因這是家族性的祭儀,家族成員都必須回來參加。主要祭祀場所是在小米祭屋,族人也在此經由家族之間的互訪達到情感的聯誼和交流,是鄒族最重要的祭典。 因為社會和經濟型態的改變,種小米者日趨減少,像雅美族現在是否舉行小米豐收祭,須事先由村里長老開會協商。就因為現在種小米的家戶日漸減少,若要舉辦豐收祭,需在年初事先通知各家種小米。祭典時間在收割後舉行,大多是國曆六月。 阿美族的豐年祭 阿美族的豐年祭因受到文化轉變的影響,使得豐年祭的內在性質也不斷在轉化中。但豐年祭仍是最能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各村會自行舉行豐年祭,時間由一~七天不等。根據傳統習俗,豐年祭在夜晚揭開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但最後一天全部的女孩子都必須參加,以女孩子的歌聲作為祭典的結束。 邵族的收穫祭分三階段進行,於八月收穫的前一天,由各戶於黎明時備號酒飯,舉行告祖靈祭。然後再由各戶孩童到自家的田中摘下一束新穗,掛在田邊竹竿上,即開始收割,在穀子曬乾後,由巫師舉行最後一次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