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4-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82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兩百多萬、占總人口10%,到民國114年老年人口將提升到20%,成為超高齡社會。許多民眾將生病的年老雙親送到安養中心已是社會常態,這集專題帶您走進不同安養中心,了解重症老人背後的人生故事。(黃進恭報導)
(中風車禍啦, 家屬無法自理就送過來這邊, 你看到的是中風 ,他是老師退休 ,傷到頭部 ,三管, 鼻胃管、尿管、氣切, 像旁邊那個 ,他只是年老, 沒有力氣 )
看護工阿鳳一如以往照顧重症病患,每名患者她都非常熟悉。無論是爺爺或奶奶,他們生了病,躺在床上,有的氣切無法言語,有的中風無法下床走路,唯一共同特色就是眼神失去了光彩,阿鳳說這位阿伯因家人無法照顧 ,只好住進安養院。
(你看肢體都萎縮了, 家屬要如何照顧 ,光是包尿布,穿衣服,家屬都沒辦法)
看過這麼多生離死別,阿鳳很樂觀,她說這份工作讓她接觸各種重症病患也讓她感慨萬千。
(人生百態真的很難講啦 ,從住民身上看到, 我真的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活在當下, 該去做就去做 下一刻會怎樣 ,誰能預料, 好好地 ,怎麼會喘, 變成沒有呼吸)
不同場景來到位在花壇的馨園老人長期照護中心,負責人李淑春原先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護理人員,如今開了這間老人照護中心,希望呈現家的溫馨。
(我們這邊是小型機構,最多就是四十九床 ,在照護上 ,有和彰基配合 ,有固定營養師在作營養調配 ,有七位護理人員負責量血壓 ,量血氧及抽痰都是護理人員來作,照醫師指示作抽痰動作 )
這位阿媽非常風趣,老人家說住在這裡已經習慣,有家溫馨的感覺。
(我兒子說 ,住在家裡 ,也是花錢更兇比較會發生事情 ,出來, 有專人照顧比較好)
這天剛好彰基醫師及護理長前來看診,爺爺奶奶們讓醫師檢查身體,九十歲的莊阿媽只能躺在床上,說出來的話,連看診醫師也聽不太清楚,負責人李淑春當溝通橋樑 。
( 阿媽, 我給你聽一下,如廁都很痛苦)
聲音虛弱,六十歲的黃許阿媽想要解開綁在身上的束帶,掙脫束縛無法如願。醫師幫她檢查身體,老人家卻只想要水喝。
(這個不要綁啦,這個不要綁啦 ,這個罐子給我,妳要做什麼 ,這個是裝茶嗎?這是裝酒精用來消毒的,你不能再喝水, 這樣消下去,不是更有精神)
彰基社區健康中心護理長張秀棉表示有些重症個案,他們雖然躺在床上,因氣切無法言語,但他們仍是有知覺,所以護理人員從事護理行為時也應和他們互動。(像一些個案 ,看起來好像都躺著,因為有氣切 ,沒辦法講話,有一些傷到語言中樞,沒辦法講話 可是會跟你有回應 ,你叫他時 ,眼睛會看你, 另外一種溝通方式 ,阿伯 ,我來囉 ,你知道我來了嗎 如果知道, 就眨兩個眼睛 ,用眼睛方式跟你互動 所以他不是完全不知道)
有人擔心安養機構照顧不好,但也有用心照護失智老人的單位。士林老人服務中心主任簡月娥表示目前有十七位失智老人以團體家屋方式共同生活,團體家屋是以生活為主,更貼近失智老人需求。
(以他們方式渡過晚年, 而不是強調被照顧 ,所以也就是說, 把生活的活動當作是復建, 包括自己梳洗穿衣及洗澡都是協助他們,他們能作,我們就不剝奪)
馨園老人長期照護中心負責人李淑春說,希望住在她這邊的老人家,如果病情康復了,會回來看看她,這就是她最大的快樂。
(有很多回到社會, 我們很Happy 我們患者有的回去會摘菜給我們,這就是快樂,他有能力回到社會)
資料來源:全國廣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