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辟穀,亦稱斷穀.絕穀.休糧.卻粒,即不食五穀之意。道教認為人體中有三蟲,亦名三屍.三彭。上屍名彭倨,好寶物;中屍名彭質,好五味;下屍名彭矯,好色慾。《太清中黃真經》說:
上屍居腦宮;中屍居明堂;下屍居腹胃。
《中山玉匱經服氣消三蟲訣.說三屍》,三屍常居人脾,是慾望產生的根源,是毒害人體的邪魔。三屍在人體中靠穀氣生存的,如果人不食五穀,斷其穀氣,那麼三屍在人體中,就不能生存了,人體也就滅除了邪魔。所以,要益壽長生,便必須辟穀。
辟穀之術,其來甚久,《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性多病,即導引.不食穀。
《抱朴子內篇.至理篇》:
昔留侯張良,吐出奇策,一代無有,……而曰吾將棄人間之事,以從赤松子遊耳,遂修導引,絕穀一年。
又《抱朴子內篇.論仙》:
陳思王著《釋疑論》云:初謂道術,直呼愚民詐偽空言定矣。及見武皇帝(曹操)試閉左慈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爾,復何疑哉?
《上清黃庭內景經》說:
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哪從反老得返嬰?三魂忽忽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黃寧。
此即宣揚以食氣之術達到辟穀。又《太清中黃真經》說:
內修形神除嗜慾,專修靜定身如玉,但服元和除五穀,必獲寥天得真籙。百日專精食氣足,食氣玄微總五事,大關之要莫能知。元氣初服力尚微,要子將心運守之。穀氣未除子何別,氣則難停而易泄,或即體弱而心虛,或即藏虛而力劣。
一者.上蟲居腦宮:萬端齊起搖子心,脊思飲膳味無窮,想起心生若病容;
二者.中蟲住明堂:遣子魂夢神飛揚,或香或美無定方,或進或退難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敗食穀糧,子若知之道自昌;
三者.下蟲居腹胃:令子淡泊常無味,靜則心孤多感思,撓則心煩怒多起,使人邪亂失情理。
子能守之三蟲棄。得見五芽九真氣,五芽咸惡辛酸味,為有工蟲鎮隨子,屍鬼坐坐汝身死,何得安然不惊畏?
又說:
六腑明神不隱藏,滯子神功去路難,大都穀實偏為病,穀實精華與靈隔,纏夢六腑昏諸脈。元神不返 慾何依,子心未遠焉能測。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返作三蟲宅,三蟲宅居三部里,子能運用何懮死。漂然鬱鬱常居此,自辯元和九仙氣,九仙真氣常自靈,三蟲已死復安寧。
這也都是宣揚以食氣達到辟穀,斷除穀氣,使三蟲絕滅。又《雲笈七籤》卷八十二 庚申部《中山玉匱經服氣消三蟲訣》也說:
既食百穀則邪魔生.三屍聚。貫穿五臟,環鑿六腑,使丹田不華實,津液不流注,血脈不通行,精髓不凝住,胎魂不守宮,陰魄不閉戶,令人耽五味,長貪 慾,形老神衰,皮皺髮落。若不卻粒絕味,禁嗜戒色,則屍全而生身必死。若滅三蟲.弭屍鬼,安魂魌.養精髓.固形神.保天地者,非氣術而不可以倚也。
《消三蟲訣》中集錄滅三屍之法甚多,如:
《趙先生口訣祝屍蟲法》. 《東方氏制三屍法》.
《紫微宮降太上去三屍法》.《太虛真人消三屍法》.
《思念道誡去三屍法》. 《五行紫文除三屍法》.
《存心中赤氣去三屍法》等。
一般說,去三屍之法,都應先持齋戒,認為不先齋則不得神氣內助,不存想則神氣不得內補;然後以服氣,胎息之法達到絕粒,或亦有食茯苓.巨胜.黃精.大棗.蜂蜜等藥物,以斷食五穀和肉類的。
服餌,指服食丹藥。葛洪《抱朴子內篇.仙藥》引述《神農》四經曰:
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
又曰:
五芝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
又曰:
中藥養性,下藥除病,能令毒蟲不加,猛獸不犯,惡氣不行,眾妖並辟。
又引述《孝經援神契》曰:
椒薑御濕,菖蒲益聰,巨胜延年,威喜辟兵。
抱朴子曰:
仙藥之上者丹砂,次則黃金,次則白銀,次則諸芝,次則五玉,次則雲母,次則明珠,次則雄黃,次則太乙餘糧,次則石中黃子,次則石桂,次則石英,次則石腦,次則石硫黃,次則石秮,次則曾青,次則松柏脂.茯苓.地黃.麥門冬.木巨胜.重樓.黃蓮.石書.楮實.象柴.一名托盧是也。
芝有五種,即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又各有百餘種。
雲母有五種,多青者名雲英,多赤者名雲珠,多白者名雲液,多黑者名雲母,青黃二色者名雲砂。
宣稱服之可長生不老。說食巨胜(胡麻)可以斷穀.不老,食檸木實可以駐年卻老,食甘菊水無不老壽,服山精可以長生等等《雲笈七籤》卷五十七《服氣精義論.服藥論》中說:
夫五臟通榮衛之氣,六腑資水穀之味,……既絕穀腑味不足。
《素問》曰:
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故須諸藥以代於或,使氣味兼致臟腑而全也。
認為辟穀必須服藥,又認為草木之藥味,為人之臟腑所安,用茯苓.桂心.甘草.人參.柏子仁.薯蕷.麥門冬.天門冬制成安和臟腑丸,人服之療疾健身等等。又《雲笈七籤》卷七十四《方藥》說:
夫茂實者翹春之明珠也,苣胜者玄秋之沈靈也,丹棗者盛陽之雲苓也,茯苓者絳晨之伏胎也。五華合煙,三氣淘精,調安六氣,養魂護神,能用得其方,位為天仙,老者復壯,返嬰童顏,千害不傷,延壽萬年。
又說:
雲母味甘平無毒,…….除邪氣.安五臟.益精.明目.下.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止痢。久服輕身延年,悅澤不老。
《方藥》中集錄制草木藥之方,以及制雲母等礦物之方有數十種。惟服餌之術,不懂醫理藥性者不可輕率為之,不然,可能中毒危及生命。
守庚申,即因人身中三屍之邪魔,於庚申日上天言人罪過,故須於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至曉,使三屍不得出身體。《太上三屍中經》說:
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 屍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慾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
為防止三屍殃人,并進而除絕三屍,便必須:
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疲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三 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又《太上律科》說:
庚申日,,北帝開諸罪門,通諸鬼神訴訟,群魔并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諸 異類善惡之業,隨其功過多少,賞勞謫過,毫分不遺。...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乃精神安定,體室長存,五神恬靜,不復搔擾。
《雲笈七籤》卷八十一至八十三《庚申部》列有許多除三屍.守庚申之法。道教以守庚申除三屍,則修道無擾,著長生錄。
東晉著名神仙理論家葛洪,對三屍及庚申之說,已明顯表示懷疑《抱朴子內篇.微旨篇》說:
又言身中有三屍.三屍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魂靈鬼神之屬也。慾使人早死,此 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所為過失。..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
道教徒中,亦有不信行此法的,如唐末道士程紫霄於終南山太極觀見道士守庚申,笑曰:
三屍何有?此吾師托是以懼為惡者耳!並作詩曰:
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與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爾三彭說是非。
道教道術中,在早期還有房中術。按房中術亦稱御女術.黃赤術,來源於古代的巫覡。《漢書.藝文誌》中房中家著錄百八十六卷。晉葛洪《抱朴子內篇》亦論述和倡導此術。如《至理篇》說:
凡服藥千種,三牲之養,而不知房中之術,亦無益也。
《釋滯篇》說:
房中之術十餘家,或以補救傷損,或以功治眾病,或以採陰益陽,瓷以增年延壽,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
《隋書.經籍誌》著錄房中十三部卅八卷,南宋鄭樵《通誌.藝文略》著錄房中九部十八卷。宋以後論述房中的書便瀕於絕跡了。房中家依托於黃帝.玄女.龔子.容成公。早期道教三張曾行此術,所謂黃老赤籙,以修長生。陶弘景《真誥》稱為黃赤之道。房中術本是講房中禁忌及卻病之術。《漢書.藝文誌》說:
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頤,以生疾而損性命。
道教重養生之術,也主張廣嗣,所以早期道教倡導此術,認為可以愛嗇精氣,求得還精補腦。至於後來傳為行致神仙之術,乃屬妖妄欺誑。《抱朴子內篇.微旨篇》說:
或曰:聞房中之事能盡其道者,可單行致神仙,並可以移災解罪,轉禍為福,居官高遷,商賈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書妖妄過差之言,由於好事增加潤色,至令失實。或亦奸偽造作虛妄,以欺誑世人,隱藏端緒,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規世利耳,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其理自有極,安能致神仙而卻禍殃福乎?
北魏道士寇謙之也反對男女合氣之術,他說:
大道清虛,豈有斯事。後世道教已摒棄此術,全真派道士更是反對此術。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