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3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政大歷史系教授彭明輝這學期開了「手稿史料專題討論」,是研究所的課,三小時的課,前兩小時要先學寫書法,第三堂才討論手稿史料;第一次結合書法課,反映熱烈,研究所一班上限十四人,有十六人選修,一人旁聽,連東京大學都有意派交換生來學。
彭明輝表示,碩士班時學過書法,之後就沒有繼續,直到五年前又開始拜師學藝。他說,因為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指標太單一,讓學者變成論文生產者,專書卻不受重視,會讓學術發展停滯三十年,他做自己的研究外,寧願學新的東西,每天寫一千字,未來還考慮轉型為書法家。
彭明輝指出,很多手稿、史料等都是行書和草書,自己學了書法後,認為如果學生能藉著學書法,讀史料、手稿一定會容易很多,因此,這學期開這堂專題課,前兩小時要先學寫書法,後一小時才討論,在大學歷史系課程中,相當少見。
學生這學期要練習趙孟頫寫的行書「赤壁賦」,以及王羲之的「十七帖」,是草書經典,修課的歷史系學生有碩一生,也有不少博士生,選修這堂課,主要是希望增加自己辨識史料與手稿的能力。
很多學生表示,寫書法已是小學時期,十多年來未曾再拿過毛筆,且之前學的是楷書,有的學生也說,行書、草書看起來「好像另一種文字」,起初看不太懂,但彭明輝跟他們說:「拿起來寫就對了。」學生看不懂的字,他會一個個教。
博二生侯彥伯說,之前都沒學過行書和草書,看史料較吃力,雖然多看就會懂,「但學過之後看得更容易。」
碩一生鄭曉波除為增進看史料的功力,對書法也有興趣。她說,書法學到國小為止,後來就沒再碰過,這學期學寫書法時,「享受專注的感覺,當下很平靜。」她一周都會練三、四次,每次一、兩小時,即使課結束了,她也會繼續練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