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0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630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5-6)
保羅和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建立了美好的伙伴關係。如果我們細讀使徒行傳,會知道保羅跟他們相識、相聚的時間並不長。腓立比教會最初的成員,有呂底亞和獄卒的家庭等。他們信主、認識保羅不久,便派人送物資去帖撒羅尼迦,支援他的福音工作。故保羅說他們從頭一天開始,便跟他一同興旺福音,絕無做旁觀者。
許多信徒只做旁觀者,每主日參加完崇拜後便離開。誠然投入一個教會、一個群體,所付出的時間、心力、感情,當然遠比單單去「做禮拜」多。有一些信徒在教會中受過傷害,或對事奉感到疲乏,需要空間休息、療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切記,不要把特殊階段的療傷狀態,變作屬靈生命的常態。常做旁觀者的信徒,會失去很多實踐信仰的機會,靈命亦失去很多成長的空間。
「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十五18-19)
我們常覺得,那些靠近神、靈性美好的人,必定是常常付上很多時間安靜靈修、默想禱告,對神、對人無怨無尤,心境常常平靜安穩。但真實的靈性生活,也常彰顯於這一個恨我們的世界,我們如何回應?五十年代瑞典籍的聯合國秘書長韓瑪紹因飛機失事喪生,他死後,摯友按他囑託,把他一本多年來的心靈札記出版。令人驚訝的是,這位當時在國際舞台上舉足輕重,致力和平的聯合國使者,絕無在札記中談及國與國之間的風雲際會,反而揭示他心靈深處對人世間種種黑暗權勢的體悟,並把這一切帶到創造之主面前摔跤。
蘇恩佩姊妹非常推崇韓瑪紹這本札記。他經歷許多心靈的黑夜,體會許多國與國之間,以及人性之中的黑暗。札記中揭示出他心靈多有悲傷、困頓的時刻;然而,他至終保守對公職的忠誠,對人類和平、幸福的追求。甚至不惜因此付上性命,步上基督的道路,是美好靈性生活的彰顯。
來源:台灣聖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