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孔明廟
原名為啟示玄機院,建於民國前11年,是為中式廟宇建築,佔地四百餘坪,背坐明潭松嶺,寺前田園廣闊,廟旁林木蒼翠,田野風光,頗富情趣,有「臥龍台」、「孔明亭」及全省最高諸葛孔明塑像(高三丈餘),是本廟特色,壯觀華麗的寺門牌樓,設於距廟約一公里的中潭公路(台廿一線省道)邊。
廟內合祀:
諸葛孔明,天上聖母,玄天上帝,哪叱三太子,三官大帝及康元帥等神。
每年農曆七月廿三日諸葛孔明聖誕,舉行廟會祭典,信徒眾多,有「孔明會」的組織,活動時間自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會員約三千人,為全省唯一供奉諸葛亮的廟宇,據說該廟詩籤頗為靈驗,因此廟雖然不大,卻是香火鼎盛。
孔明廟外觀為兩層式為築,色彩豔麗,在四周的青山間,更是醒目;廟前並有數尊諸亮的彩泥塑像,十分引人註意。
本院創建時間於清光緒廿一年,民國六十八年擇地重建.改號為啟示玄機院,並增建諸葛武侯孔明先師靈機臥龍亭,塑像高三十尺.開光時日,像前光芒四射,靈光顯赫、真是蒼穹奇景。
此後本院聖卦靈驗非常,無不稱奇,仰望本院靈應玄機啟示於世。
經典文集 啟示玄機院碑文: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生於公元181年農曆七月廿三日,山東沂南縣人,逝於公元234年秋天,陝西岐山縣五丈原軍中,享年五十四歲。
為當時三國之蜀漢王朝丞相。
孔明先師是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
有天下第一軍師之美稱。
少年時正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壯志難酬,遂隱居躬耕南陽隆中。
劉備屯新野,經徐庶推薦,與關羽、張飛三人三顧茅廬方得相見。
亮時年二十七,未出茅廬天下三分已定。
備遂以亮為軍師,後又進封丞相。
亮輔佐劉備父子二十八年如一日 ,于亂世之中,歷盡艱辛為復興漢室奮鬥不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先師以他卓越的才能,非凡的智慧,忠貞不渝的奮鬥精神,贏得他人的稱頌。
死後成為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
為國家民族忠誠獻身的楷模。
成為歷史上受人崇敬的偉人之一。
依據明聖經註解,孔明原是廣慧星,輪迴三世相後永不再下凡塵。
昇天後任天樞上相,加封金闕忠武天尊之職。
歷史上第一座紀念諸葛武侯祠,位於陝西勉縣,建於公元795年。而後建有武侯祠百餘座之多,其中大陸地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則有湖北襄樊市隆中。
河南南陽市臥龍崗。
四川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
湖北蒲析縣赤壁。
四川奉節縣白帝城。
雲南保山縣大保市。
甘肅禮縣祁山堡。
陝西岐山縣五丈原。
至於以神聖祭祀諸葛孔明之廟宇,全世界僅有位於
南投縣魚池鄉之啟示玄機院孔明廟。
其神號為天下第一軍師中樞金闕上相孔明先師,公元1981年孔明先師立像,於正殿右上方動土。
塑像高三十尺,至1985年十二月全廟重建完成,並舉行慶成謝土大典。
前古後今,預言未出茅廬天下三分已定。
鞠躬盡瘁無力回天,上天因世道頹敗,人心不古,故降惡洗刷世界,另整乾坤,丁丑不算己卯年,即卯至未五年也。
三災八難齊降。水火刀兵加臨。罡風掃地,萬物盡灰。翻天覆地,改換乾坤。
當今世人從出生到長大,為社會物慾所蒙蔽,萬物皆在瞬息萬變無常。
若能與世無爭,人間就是一片淨土。
民心安定社會祥和,政治清明,族群融和,國家經濟才能繁榮富強,共謀人類福址。
諸葛孔明略傳:
諸葛亮(公元181-234) ,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
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躬耕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
博覽群書,靜觀時勢,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
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
劉備三訪其蘆,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
即佔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
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
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
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
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
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劉備死後,東吳一方面繼續向魏稱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
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
當時,南中諸郡在劉備東伐之時,受東吳策動而叛亂,嚴重威脅蜀漢後庭。
諸葛亮執政後,與東吳恢復邦交,切斷了南中的外援。經過兩年調養,諸葛亮上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
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
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
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徵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
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
他先在漢中練兵約一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
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採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
蜀軍先揚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使趙雲、鄧芝率一軍據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
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
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正史並無「空城計」退司馬懿軍之說)。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分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228)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
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
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
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
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
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為引人關注的焦點。
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託孤,共為輔臣。
直到建興四年(226),兩人關係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
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
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
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
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
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
建興八年(230),曹軍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嚴帶二萬軍隊到漢中坐鎮,李嚴又討價還價。
諸葛亮即做讓步,任命其子為江州都督督軍,接替李嚴調走後的工作,李嚴這才執行調動命令。
建興九年(231),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上命令退兵。
諸葛亮退軍後,他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
當諸葛亮回來後,他又故作驚問:「軍糧已經夠用,為何突然退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
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漢囗),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
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
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
諸葛亮鑑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
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
蜀軍全線撤軍。
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臨死前他把畢生絕學傳授于姜維,終年五十四歲。
蜀國上下一片悲痛,遵照諸葛亮的遺囑將他安葬在了定軍山,諡號「忠武侯」。
孔明的發明系列:
相傳,孔明先生發明了不少讓後視為之㆒亮的物品。
這些物品亦幫助了蜀國不少,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哪些物品有如此神力!
1.噴火車:
諸葛亮南征南蠻王孟獲時,孟獲屢戰屢敗,心有不甘,於是請求木鹿大王協助,木鹿大王有驅獸之法,能夠驅使野獸參與作戰,導致蜀軍首遇野獸大軍大敗,於是諸葛亮準備了噴火車,車㆖塗抹鬼怪圖案,讓眾多野獸們看了驚慌不已,紛紛撤退,趁著野獸們撤退之時,噴火車噴出大火燒死不少野獸,野獸們也於驚慌撤退時將木鹿大王踐踏致死!
2.饅頭:
諸葛亮南征南蠻時,因為在盤蛇谷用火計燒死了籐㆙軍㆓十萬㆟,造成諸葛亮在得勝欲班師返回成都㆗途, 來到江岸,大江翻滾不止,大軍無法過江,當㆞土著都認為是死去的亡魂在作亂,於是諸葛亮將牛羊豬肉攪和在麵團內,然後用來祭拜亡魂,稱為饅頭。
3.木牛流馬:
其實是只有木牛,沒有流馬的,而且也只是㆒個名稱,其形狀根本不像㆒頭牛.不過這件卻是孔明發明㆗最為神秘的㆒件,所有史書的說法都不同,但大都認為這件發明可以使運輸時更為方便,而其㆗有㆒些說法更指木牛內安裝了齒輪,可以使木牛的機動力加大,這個說法是否事實就不可能知道了(因為連設計原圖都沒有),但齒輪的運用就的確開始自㆔國時代的。
4.連弩:
這個發明是可以㆒次過發射十枝箭的機器,但可能有㆟會問,㆒次過發十枝箭有什麼特別的,不是把箭放在㆒起便可以了嗎?
當然不是了啦,如果只把箭平放在㆒起,便會導致每㆒次所受的力都不同,(因為弓弦是U字形的),所射的距離便會有很大的差距,有㆒些射得太近的便會浪費了!孔明便是製造㆒個可以㆒次過射出同㆒個距離的連弩,所以連弩才會被廣泛利用了,但孔明平生卻很少用這個發明的,原因是因為連弩的設計頗為大型,有如現在的大炮,如果用來進攻敵㆟,就太不方便了.及後傳給姜維,由於姜維在後期幾乎是長期守城,這個發明便大派用場了,在史書㆗也記載了姜維在通往蜀國的要道㆗都設置了連弩,使魏軍難以強行進攻,可見孔明這個發明的確是十分具威力的!直到宋朝時,岳飛都用了連弩來防治金㆟入侵呢!
5.兵書㆓十㆕卷: 是諸葛亮耗盡㆒生所著作而成的兵書,之後傳給姜維。
6.八陣圖:
孔明㆒生最為得意的陣法,是改良自古時的行軍陣法而成(那個被改良的陣法的名稱實為不詳,因為有太多種說法了),之於這個陣法當然不少《㆔國演義》㆗說的那麼誇張,可以用幾塊石便把陸遜困住了。
《八陣圖》並不只是用來打仗殺敵的,其功用包括在行軍時每㆒隊的位置分配,以及在建營時各設備的建造位置,例如炊具就不會放在士兵的宿舍附近,而會放在營㆞較低的位置,至於為何要設置得這麼嚴謹?
主要是因為古時的通訊設備極為落後,就算在同㆒個營㆞裡,前方的㆟員在打仗,後方的㆟員都可能還未知道的,有㆒個統㆒的設置,當敵㆟偷襲時,也能使各士兵可以立即返回崗位,等待指示,不致進入混亂了。
以前的戰爭,死的最多也是㆓㆔萬,但因混亂而失散和逃走的,卻往往是最多的,孔明發明的《八陣圖》便可以使行軍,住宿或打仗時都更有秩序了!
7.屯田制:
這個是孔明改良自各方的耕田方法而成,在同㆒塊田裡,掘出㆒條㆒條的深坑,坑㆗並不播種,而播在凸起的㆞方,當第㆓年時,便把凸起的㆞方掘深,泥土堆在㆖年的坑㆖,再在新起的土堆㆖播種,另外,孔明也教農民在同㆒塊田內只種同㆒類穀物㆔年,便要更換種第㆓種穀物,有讀過科學的,都知道這是如果長期種同㆒類農物的話,同㆒種養份是會被過份吸收而便泥土變質的!
《屯田制》可以使農產增加,對於長期都要打仗的蜀國來說,的確是㆒件很有價值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