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4-23
- 最後登錄
- 202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4534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96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jxv 於 2011-11-14 11:12 編輯
T-50戰鬥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愷航空集團主導,在「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俄語:Перспектив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PAK FA)計畫下開發、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其原型機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飛,目前仍處於初期試驗階段。
在1980年代末,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和蘇凱-27;當時的發展計畫衍生出了蘇凱-47和米格1.44兩種機型。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PAK FA)的發展,融合蘇凱-47和米格1.44的技術,製造出了T-50原型機。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8年,應該是之前印度提出與俄羅斯合製的時間,但由於T-50當時尚處於設計階段而無法實現,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該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儘管首飛日期多次延遲,但T-50仍然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飛,比其直接對手美軍YF-22晚了整整二十年。
T-50工程被當時工程師稱為飢餓工程,因俄羅斯軍方只能給科研部門提供百分之二十的軍費支持。蘇霍伊公司當時只提供百分之四十的經費,還有提供百分之四十的經費,沒有著落 直到2005年美國裝備F-22後,2006年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俄軍方才開始著急,2005-2016國防採購計劃,對T-50的投入才有所增加。俄羅斯第四代戰機研製計劃比F-22旱2年,但它的首飛比F22遲15年。
2010年10月,俄羅斯航空聯合製造公司表示在年底前可能與印度簽訂設計草案協議。印度空軍總參謀長表示采購該飛機的費用為250億美元左右。由於印度計劃大量采購西方新型戰鬥機,是否仍將訂購T50戰鬥機有一定疑問。
在莫斯科MAKS2011航展上,T50雙機進行了飛行表演。
基本諸元
乘員: 1人
長度: 19.8 m()
翼展: 14 m()
高度: 4.8m()
翼面積: 90 m²()
空重: 17,500 kg()
載重: 26,0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35,480kg()
發動機: 2×Lyulka AL-41F 後燃器,數位控制渦輪扇發動機
推力: 每個 9,800 kgf(96.04KN)()
後燃器推力:每個 17,950 kgf(175.91KN)()
* 向量推進: 範圍:-20°至+20°;噴口轉速度:30°/秒(上下左右4方向)
性能
最高速度: 2,100 km/h ()
巡航速度: 1,300 km/h()
航程: 5,500 km()
實用升限: 20,000 m()
爬升率: 350 m/s()
翼負荷: 394 kg/m²()
武器
機炮:1× 30 mm GSh-30-1機炮,備彈150發
導彈:內部:8或10 外部:8個或2
空對空:R-77, R-77PD, R-73, K-74
空對地: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