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4-12
- 最後登錄
- 2023-6-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36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2581
- 相冊
- 1
- 日誌
- 42
狀態︰
離線
|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28日電)天下雜誌調查青少年公民義務概念,發現青少年遵從義務規範,也認同國家,但涉及自身利益就權衡,因此不願為國家打仗者多,在兩性同工同酬及同性婚姻議題上贊成者多。
天下雜誌教育特刊以「公民教育」為題,針對全台3715位12到17歲的國高中(職)生,分成「公民義務」、「社會參與」、及「網路教育」3個部分,進行「公民教育」調查,探討新世代的「公民價值」,與上一世代的落差。
天下雜誌表示,在消極性義務的部分,學校教育中,被系統化推行的公民教育核心概念,如國家認同、服兵役、及繳稅等被動「公民義務」,獲得超過6成以上,國高中生的高度認同。
其中,「聽到國歌、看到國旗或國家元首,應該起立,表達敬意」的問題,有71.8%的受訪者,認為聽到國歌、看到國旗時,應起立立正;65.8%的國高中生,也認為看到國家元首,不論喜不喜歡對方,都應起立致意;且高達68.5%的年輕人表示,即使因為信仰及工作等非自願性因素,仍不贊同「閃躲兵役」;61.5%也表示,就算不滿意政府施政或政策,繳稅還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然而,天下雜誌也發現,當被動認同必須轉化為自願行為時,便出現落差。比方,當被問到「國家和他國發生戰爭時,你願不願意自己或家人為國家上戰場?」,僅有38.7%的國高中生回答「願意」,甚至較回答「不願意」的44.3%人數,落後了近6個百分點。這結果顯示,青少年對於「公民義務」的強度,會因為「個人利益」的涉入度,產生變化。
天下雜誌指出,傳統「公民義務」中「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及「絕對服從」的公民情操,不再是年輕人心中不可撼動的價值。當涉及「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的難題時,過去單向的宣傳與說教模式,已無法讓年輕一代買單,而必須強化理性溝通,讓年輕一輩了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在「社會參與」的面向上,新世代在思考「所得報酬」與「公共資源分配」的先行標準,也已從傳統的「性別差異」,轉變成「能力取向」;高達86.2%的受訪者認為,男女應該同工同酬;更有89.0%的年輕人不認為性別差異,是決定公共事務領導者(如班長)的關鍵因素。
此外,面對西方社會常見的同性婚姻爭議時,台灣年輕世代也表現高度的包容性,近7成的受訪者(66.9%)認為,同性婚姻與異性婚姻一樣,應該要合法。
---------------------------------------------------------------------------------------------------------------
看完這則新聞
倒很想請教大家
如果有一天
臺灣發生戰爭了
你願意為這塊土地上前線打仗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