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為什麼如今葡萄酒一定要用橡木桶來盛裝呢?還是要從釀酒的歷史說起。釀酒需要漫長的發酵時間,不能像泡咖啡一樣現泡現喝,釀一次酒要保證量的供應,才能受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盛酒的器皿就這樣應運而生,其歷史可能與釀酒技術同樣古老。
最早使用木桶來儲存、運輸酒,距今已經有5000年了。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著作裏就曾經記載過: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的古代巴比倫,人們就開始用木桶運輸葡萄酒。西元前2690年,美索布達米亞的貴族們追求奢侈,花費鉅資把優質葡萄酒從亞美尼亞地區運到自己的宮廷裏。這聽起來和我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一騎紅塵"帶的畢竟是荔枝,用筐、用籃都能裝得來,而葡萄酒是液體,運起來分外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索布達米亞貴族們使用的器皿就是木桶。運的雖然是葡萄酒,制桶的材料在當時卻並非橡木。當時的釀酒技術遠遠無法和當前相比,沒那麼多講究,在選取制桶木材的問題上也是一切從簡,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的常見材料,如棕櫚木。但是棕櫚木有幾個缺點:首先木質太硬,想把它彎曲成弧形用於制桶要大花一番力氣;其次棕櫚木本身會分泌油脂,而且味道不大好,長途運輸之後把酒的味道也攪亂七八槽。就這樣,沒過太長時間,木桶運輸法就被捨棄了。
西元前13世紀,凱爾特人(Celt)從兩河流城的人們那裏學到了制桶手藝,開始使用木桶作為運輸工具,併為"木桶的復興"打下了伏筆。進入鐵器時代(西元前800~900年)後,一系列小發明又為木桶錦上添花,解決了很多以往的問題。比如固定木桶用的鐵箍,就是在這時被發明的。有了這一系列發明創造作為後盾,木桶更結實了,能夠承受長距離運輸過程中的劇烈顛簸。大約西元前700年的時候,古代高盧人從凱爾特人手裏學來了制桶的手藝,並將之發暢光大。高盧人剝桶的材料沒有限制,用桶來盛放的東西也五花八門,裝水也行,裝古高盧啤酒(Cervoise)也行,甚至大麥、玉米、鹽、火藥之類的固體也一律入桶。就這樣,木桶在古高盧地區風行一時,以至於歷史學家認為是古代高盧人發明瞭木桶。
說到葡萄酒,就不能不提及葡萄酒生產國的"元老"??希臘。西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臘文明昌盛至極,他們從兩河流城學到了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卻把用於盛酒的木桶給摒棄了。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兩者文化傳統不同,更現實的原因是希臘地區樹木資源相對匱乏,給制桶造成了客觀上的困難。希臘人用陶土燒成的陶罐(Terracotta)來存酒。後來的羅馬文明與希臘文明一脈相承,全面吸收了葡萄酒文化,並且對陶罐進行了改造,發明瞭雙耳瓶(Amphora)作為儲存、運輸葡萄酒的器皿。當年凱撒大帝率軍出征高盧,一路用葡萄酒搞賞軍土,提振士氣。20世紀,有人在法國南部的Narbonne市一個古羅馬軍營遺址處進行發掘,揭開一座小山的表土層後赫然發現,所謂的"山"其實是用數萬個雙耳瓶堆出來的。由此可以看出當年的羅馬大軍消耗了多少葡萄酒。在這種消耗速度的考驗下,雙耳瓶的缺陷畢露無遺:質地脆,運輸不便,容量小,運輸效率低;密封差,裏面的葡萄酒保質期短。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歷史告訴我們,只能靠時間來解決。
就這樣過了大約700年,直到西元前l世紀中葉,古羅馬探險家普利尼(Pliny)探訪阿爾卑斯地區的"蠻族",也就是古高盧人,他發現這些人用木桶來運輸啤酒和水。於是他把這一"新鮮"工具介紹到羅馬,引起了羅馬人極大的好奇。很快,羅馬商人就開始用這種木桶代替雙耳瓶,進行地中海區城的貿易運輸。到了西元前3世紀,雙耳瓶終了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實現了一"桶"江山。
之後的年月裏,製造木桶的技術幾乎一成不變,還是古高盧人的老辦法,做出的桶品質參差不齊,總是有一些問題,比如不結實、容易漏酒、酒容易變質、規格不標準等等。直到20世紀中葉,人們發明瞭制桶的專用托盤,以及一系列移動、固定、吊起、放下木桶的方式,並對存酒用木桶的規格做了標準化,才全面解決了計量、運輸、裝船、儲存等諸多問題。後來玻璃瓶的出現取代了木桶在葡萄酒運輸方面的作用,木桶改行扮演發酵、陳釀等階段的主角。
當然,關於橡木桶的起源,還有其他幾個有趣的傳說,其中每一個傳說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幾種世界名酒的起源。
來源:品酒文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