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2-20
- 最後登錄
- 2022-2-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3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1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後寮埔七星宮
本鄉後寮村後寮埔七星宮,是國內少見供奉七星娘媽(俗稱織女)為主的廟宇,供奉的主神為七星娘媽,陪祀神明有觀世音菩薩、媽祖、池府千歲、邢府千歲及三太子,右廂房三元帥及左廂房福德正神等神尊。
明鄭時期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顏思齊等先民由臺灣海峽進入笨港溪(今北港溪)後寮沿岸附近登陸,建立十寨(主寨設在水北顏厝寮,奉祀開臺媽祖、神農大帝:五穀王等神尊),本村為海防寨;清康熙年間,顏思齊部將龍溪屯墾後寮庄(十寨之一海防寨),後寮庄內王姓等移住庄西四里許,將草埔開墾成良田為日後之後寮埔庄。當地有一顆大榕樹,每年初夏飛來白鶴一群,七夕前一日到;後一日離去,每為七隻絲毫不減,視為神之來祐備禮祭之。庄中長老遵天上七星娘媽夢囑砍榕樹雕刻七尊,尊稱『七星娘媽』,並在榕樹原址搭蓋草寮為廟以七夕為聖誕奉祀,香煙日趨鼎盛歷經數次翻修至清光緒初又遵神示西移半里遷建現址,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日據時代焚神毀廟,本宮因信眾神保廟而倖免,太平洋戰爭各地遭美軍爆射死傷無數,本庄雖縱橫受射卻人畜俱安,感受神庇人平安迎接和平,乃於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重建廟宇命名『七星宮』,神威顯赫、神恩降福事例屢見,信徒大增。
唯因光復初物資缺乏;建造過於簡陋,遂於民國六十五年十月興工,歷四年(民國69年11月19日完工)完成正殿及其內外裝潢與香客休息室等,工程所費新台幣參佰萬元,全賴境內外善男信女樂捐,集腋成裘完成美輪美奐新廟宇。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娘媽保佑未滿十六歲(舊時以十六歲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佩帶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娘媽。
香客來此求姻緣,可帶著鮮花、水果、白粉、胭脂、針線、口紅、梳子等當祭品,廟方指出,帶著虔誠的心,七星娘媽就會保佑信徒有好姻緣,除了求姻緣外,七星娘媽也是傳說中兒童守護神,已婚婦女也會來參拜,祈求家庭幸福美滿。
鄰北港溪、尖山大排等,對外交通以雲153線道路為主,廟前有白鶴噴水池及景觀花園。(廟址:雲林縣水林鄉後寮村後埔29號、服務電話:05-78517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