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儒商的由來
儒家思想是東方文化的主脈。但自古儒不言商,因儒家是農耕文化的代表,歷來重農貶商。唯有西方文化才重商,因他們是商貿文化的代表。
自從人類走出非洲,告別鴻蒙時代后,歐亞大陸板塊就成為孕育人類文化的主要溫床。這個大板塊從東到西,綿延近萬公里,面積約為56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地32%,為陸地面積最大的板塊。而是正處于北緯35度上下兩側,向南10度為亞熱帶,向北10度為寒帶,以35度線為中的廣闊中間地帶,為最適于文明發展的北溫帶,世界文明主要就發源在這里。
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漸形成兩個不同的主流文化,就分別位于大板塊的東西兩側,這是因為這個大板塊的中部,由于印度板塊的擠壓,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連著帕米爾高原。高原的兩側,又演化成巨大的沙漠地帶。這就將東西兩側基本隔斷,雖有駱駝隊進行交流,但僅涓涓細流,十分有限而緩慢。這種地理屏障的隔閡,加上東西兩端地理環境的差異,造就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東方文化以中華大地為中心,這里有大片適于農耕的土地與河流,其東側為無際的太平洋,在缺少遠洋航行能力的古代,人們望洋止步,只能在陸地上從事農耕生產。這里的人口同大板塊西側相近,但語言尤其文字相同,因此幾千年來,形成一個龐大的大一統帝國。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男耕女織,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商貿活動十分淡漠。因此,作為文化主脈的儒家,重農抑商,也就不足為怪了。而大板塊西側,人類文明則環地中海而發展,古埃及,古巴比倫在地中海南側與東側,古希臘與古羅馬則由于地中海北部或海中間。地中海是內陸海,風平浪靜,便于古代人航行。當時海四周的農業生產各有千秋,有的盛產小麥,有的盛產油橄欖和葡萄,有的以牛羊為主。這就難以形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而必須通過商貿活動,進行交換。于是依仗于海上交通與商貿的城邦文化,就應運而生了。尤其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最為典型。
地中海周邊,雖然由古羅馬帝國統一過,但很快就分裂成許多實體,語言文字各異,宗教信仰各異。這里有猶太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其中以古希臘至古羅馬,在到近代歐洲基督教文化為主流。隨航海業發展與新大睦發現,西方文化就從地中海周邊,發展到大西洋周邊了。
因此,西方文化是以商貿為主的海洋文化,東方文化是以農耕為主的黃土文化。
現代的儒商概念,就是包含東方之儒與西方之商,其出現正是東西方兩種文化碰撞、融合的產物。既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我們要將這一概念發揚光大。
東西方文化與儒商
儒商的內涵
中國長期處于大一統的封建專治統治中,重農輕商的自然經濟,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當西方通過工業革命而進入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后,中國依然閉關自守。終在鴉片戰爭中,被西方擊敗。通過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中國才開始重視工商,但市場經濟仍然十分落后。
新中國成立后,本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但仍受小生產思想束縛,放棄市場經濟,大搞計劃經濟,使中國的經濟發展落后與日本和興起的“四小龍”。直到改革開放,才同世界經濟接軌,進入市場經濟的快軌道。
如今的中國工商業的如日中天,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由于法制不健全,或有法不依,缺少商業道德,不講誠信,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從國內發展到國際,愈演愈烈。連食品,藥物都失真,嚴重威脅人民生活的安全,也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
有人說,這些現象是開放的結果,也有人自慰,打開窗子難免要飛進幾個蒼蠅。這些都是自欺欺人。因為西方的市場經濟是講游戲規則的,他們的商貿活動,是以嚴格的法治與基督教道德為基礎的。
我國目前這種不講誠信,不講商業道德,既不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更不是傳統文化的遺毒。因傳統文化就講天地良心,儒家文化最重視誠信,“人若無信,不知其可”。要求“言必信,行必果”。
其實,這種不講誠信,正是文化大革命以階級斗爭為綱之流毒,在當今經濟生活中的再次表現。強調階級斗爭為綱,必然強化戰爭思維。戰爭的法則是“兵不厭詐”,想方設法,制假做假,進行偽裝,虛張聲勢,欺騙對方,聲東擊西,引蛇出洞,聚而殲之,只講效果,不擇手段。人們通過各種階級斗爭與戰爭宣傳,逐漸認識與學會,掌握了這些戰爭思維。
當進入市場經濟后,“全民皆兵”變成了全民皆商,人們把商場當成戰場,把競爭對手當做敵人。早就學會了那些戰爭思維與戰略戰術,用起來是那樣得心應手,運作自如,司空見慣,讓一些外國人感到無比驚訝,不可思議。
因此,人們開始重視恢復傳統文化,用尊崇儒家思想,來克服時下的這些弊端。
于是,儒商就成了一種時尚的新概念。儒商的標志精神,應當是“開拓,創新,誠信,寬容”。應當是將西方文化,同儒家思想進行融合,不創造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商業思維模式,以促進我國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儒商的發展
儒商文化或儒商精神,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首先是由于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已成世界經濟大國與經濟強國。但生產力與GDP,只是經濟的硬實力,商業思維,商業文化,商業道德則為經濟的軟實力,軟實力不到位,硬實力也上不去,既使上去了也會再下來。目前已出現這種苗頭,由于軟實力的或缺,已嚴重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與市場開拓。
其次,我國有近五千萬華人,遍布全球,由于華人的勤奮、節儉、精明、能干,其中不少皆成為企業家。他們擁有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元素。長期生活海外,從小接受西方教育,諳達西方文化。他們又在積極學中國傳統文化,尊崇儒家思想,且躲過了“文革”的影響,對儒家思想從未動搖。因而,他們是中國儒商文化的重要支柱。
第三,當今中國正在加強文化建設。在國內恢復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國學,在國外興辦各類孔子學院,以弘揚東方文化精髓。
因此,儒商文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應當發揚儒商精神,大力弘揚“開拓、創新、誠信、寬容”的儒商文化,積極開展全球性的儒商活動。
東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造就了儒商文化。儒商文化也定將在繼續的東西文化交流中,進一步得到發展、壯大與弘揚。
來源:儒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