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伊斯蘭教孝理念的當代價值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14 02:04:1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說孝僅僅是“一種文化,或優良傳統”,這是過於片面的,因為孝還有其他的社會功能,在伊斯蘭倫理體系中把“孝”提到信仰的高度,認為行孝不僅是人道的一種體現,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種途徑。伊斯蘭賦予“孝”特殊的內涵和意義,在老齡社會加速的中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伊斯蘭教孝理念,有著重要的價值。  

一、從老齡化社會問題說起   

自古以來,慈易孝難。父母疼愛子女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子女孝順父母卻異常艱難,有置父母于不顧的,有嫌父母為累贅的。父母哺育子女用盡畢生的精力,子女長大了,他們也逐漸老邁了,當需要子女的時候才感覺到孤單和無助。他們的生活狀況、生活品質,不僅反映了社會道德狀況,還體現著社會的穩定程度。

隨著科學的發達、社會的進步和物質資料的豐富,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極大地改善,人的壽命也日益延長,使得到達老年期的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在人口學中通常認為社會中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別達到總人口的10%或7%以上時,就稱為人口的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已經成為2l世紀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約有50%以上的國家已進入“老年型”社會,老齡化社會不僅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我國在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老齡化速度快於全國總人口增長速度,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10.2%。最近10年老齡化速度加快,每年遞增3.4%,快於全國人口遞增1.1%的2倍多。《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資料顯示,200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調查人口總數的8.16%,即10482萬人。我國老齡化速度快於世界老齡化速度,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美國用了60年,英國用了80年,瑞士用了85年,法國用了115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並且老齡化的速度還在加快。據聯合國預測,1990-2020年世界老齡人口平均年增速度為2.5%,同期我國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為3.3%,世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國由6.1%上升至11.5%,從增長速度和比重我國都超過了世界老齡化的速度和比重。由此可以推測出,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占全世界老齡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全世界每5個老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老人。目前,無論從軟體上還是從硬體上來看,我國的為老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與老齡化社會的要求很難適應。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約有2340多萬“空巢”老人,在一些大城市目前空巢家庭已占30%,喪偶的老人占38%,患慢性病和老年癡呆症的就有1000多萬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逐年增多,家庭向小型化發展,傳統家庭養老已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家庭對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傳統不斷削弱,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據統計,城市老人經濟支持率為30%,農村要好一些,為60%左右。很多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關愛嚴重不足,這些對老人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更有一些孤獨的老人因無人照料而導致早亡。據調查,全國約有十分之一的老人,即1400多萬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安度晚年。解決老人的問題,使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僅是每個老人的心願,也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道德構建的重要前提。它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道德涵養。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們曾有過令人羡慕的文明和輝煌,我們構建了一個完善而且意義重大的道德倫理體系,孝意識、孝文化在我國可謂久矣。在殷墟的甲骨文裡,就有了“孝”字。孝文化不僅對家庭和睦、社會安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還對人類的發展進程起過重要推動作用。正如孟子所言:“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然而,今天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環境也更加舒適了,可是傳統的一些美德卻被我們忽略了。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彰顯個性的時候,忘卻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有甚者把老人作為結婚與否的條件,認為家裡有老人就會有負擔。我們的傳統道德理念在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說孝僅僅是一種文化或優良傳統,這是過於片面的,因為孝還有其他的社會功能,在伊斯蘭教倫理體系中把“孝”提到信仰的高度,認為行孝不僅是人道的一種體現,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種途徑。伊斯蘭教賦予“孝”特殊的內涵和意義,在老齡社會加速的中國,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伊斯蘭教孝理念有著重要的價值。

二、伊斯蘭教孝理念的主要內容   

伊斯蘭教文化中的倫理思想十分豐富,尊老敬老被看做是“萬善之首”。伊斯蘭教的倫理觀認為,善待父母、孝敬雙親應是每個穆斯林必有的道德修養。伊斯蘭教把孝敬父母提高到天命的高度來對待,甚至與崇拜真主相提並論,《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真主),應當孝敬父母。”(17:23)不僅要孝敬父母還強調對父母要有禮貌,要柔順溫和,不得傲慢無禮、出言不遜,應當必恭必敬地服侍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的年紀……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17:23)先知穆罕默德說:“你們不要嫌棄你們的父母,誰嫌棄自己的父母,誰就是忘恩負義者。”“取父母的歡欣,必蒙主喜;惹父母的惱恨,必觸主怒。”子女從出生到成長無不傾注父母的點滴心血。先知穆罕默德常常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這樣真主就會喜悅你們,賜給你們很多福利”。

第一,孝敬父母是每個男女穆斯林的主命。

伊斯蘭教倫理文化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調整人與真主之間關係的宗教倫理規範;二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社會倫理規範;三是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自然生態倫理規範。”在調整人與人的關係方面孝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伊斯蘭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為核心的敬老思想,影響並支配著穆斯林的言行,起著顯著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來,孝敬父母、善待老人不僅是一種美德,是真主所命之事,更是信仰完善的一種體現。伊斯蘭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結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並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 (真主),應當孝敬父母。”(17:23)

伊斯蘭教把孝敬父母與崇拜真主、感謝真主相提並論,並把它們緊緊聯繫在一起,先知穆罕默德也說:“真主之喜怒,視雙親之喜怒而轉移。”從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和深遠的意義。

伊斯蘭教雖然要求孝順父母、尊重父母、聽他們的話,但並非唯命是從或全盤接受。比如在婚姻方面,子女有很大的選擇權,父母不得包辦、買賣婚姻。伊斯蘭教法規定:非經本人同意的婚姻,婚約無效。《古蘭經》說:“當她們與人依禮而互相同意的時候,你們不要阻止她們嫁給她們的丈夫。”(2:232)在信仰方面也不能盲從父母,《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如果他倆勒令你用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末,你不要服從他倆。你們要歸於我,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29:8)

第二,行孝——即使擁有不同的信仰。

伊斯蘭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對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樣是子女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蘭經》中指出:“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義而奉事他倆。”(31:15)這就是說,不能盲從父母而放棄伊斯蘭教,以他物代替真主。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遠他們或不理他們,要愛他們,善待他們,盡心盡力地贍養他們。一次,艾斯瑪依的母親來探望她。她就去問先知穆罕默德:“我的母親是個憎惡伊斯蘭教者,她來看我,我可以與她交往嗎?”先知穆罕默德說:“可以與她交往。”明末清初著名的回族學者馬注根據伊斯蘭教精神開拓和發展了傳統的善的概念,他在著作《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說,指出:“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這其中的“公善”正是對慈愛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讀。

伊斯蘭教主張不僅在物質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物質資料的豐富,人們的生活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子女們由於工作繁忙,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逢年過節去看望父母,回家一次大包小包,吃的穿的都給帶足,但父母真正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

伊斯蘭要求孝敬父母,不僅要關心他們物質上缺什麼,還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們,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先知穆罕默德說:“孝順的子女一旦憐愛地觀看其父母,真主必以每一眼給他記錄下被承領的朝覲的回賜。”有人問:“即使每天看一百眼也是這樣嗎?”穆罕默德說:“是的。”

第三,孝的外延——善待親緣。

伊斯蘭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時要行孝,他們過世後照看親朋並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是行孝,父母同樣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澤。先知穆罕默德說:“誰在父親死後,接濟父親喜愛的人,誰就是最孝順的人。”“給父母祈禱,為父母求饒、履行父母的遺囑、接濟父母的近親,尊重二老的朋友也是行孝。”還說:“真主說:‘骨肉血親掛在阿熱史上,它呼喚:誰接續了我,真主就接續了他;誰斷絕了我,真主就斷絕了他。”’這裡的骨肉血親指的就是父母親和其他有血緣關係的人。父母的過世並不是孝的終結,而是孝的延伸,也是愛和感情的延伸,這表明伊斯蘭教孝理念的外延是非常寬泛的。把對父母的愛和思念之情轉移成對親友、對長輩的愛和孝敬,使人們在綿延的孝道上受益無窮。

第四,盡孝——從自身的能力出發。

伊斯蘭教主張憑藉個人的能力,通過合法的手段和方式盡孝,因為“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2:286)。改善老人生活狀況,讓老人高興、幸福,其所得必須合法、正當,並非是通過貪污、受賄、偷盜、騙搶等非法的方式而來。凡是超過個人能力或運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蘭教所不提倡和明令禁止的。《古蘭經》說:“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按自己的生活條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認真的履行人道。這樣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條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老人時時得享天倫之樂,而並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後才擁有幸福。不久前有報導稱,有一人很孝順父母,但自己能力有限,隨即偷盜,想借此改善父母的生活。儘管,父母的生活在物質上暫時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兒子走上了殺人的道路,給老人終生留下了極大的傷痛。

第五,忤逆父母是大罪。

《古蘭經》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的年紀,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17:23)伊斯蘭教提倡孝道,孝敬父母是“天道”和“人道”的基礎,要以恭敬的態度對待父母,善待雙親。《古蘭經》說:“你應當為憐憫而必恭必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17:23)忤逆父母在穆斯林看來是一種大罪。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人們:你們知道嗎,最大的罪惡都有哪些?……是舉伴真主,忤逆父母。”忤逆就是態度專橫,侮辱謾駡,在處理事情中橫行霸道,詛咒老人,挑剔老人,欺騙老人,呵斥老人,給老人施以高壓和厭惡老人,打罵老人,冷漠老人,等等。先知穆罕默德說:“贍養父母而成為順從真主者,父母將成為他開啟樂園的兩道門,敬一老,開一門;忤逆父母而成為違抗真主者,父母將成為他開啟火獄的兩道門,忤一老,開一門。”有人問:“父母虐待他呢?”穆罕默德連說三次:“即使父母虐待他也罷。”這說明不僅不能忤逆父母,就算受到父母的傷害也要忍耐,更不能斷絕關係或傷害他們。“……斷絕親戚關係,這等人,是真主所棄絕的,故他使他們變聾,使他們變瞎。”敬畏真主,孝敬父母,這是穆斯林的人格標準。

三、伊斯蘭教孝理念的價值解析

從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十分獨特,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借鑒的。

第一,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徵。聯合國提醒各會員國要銘記21世紀老齡化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挑戰。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老齡化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性社會問題。伊斯蘭教孝理念對於我國緩解老齡化的壓力,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你們應當只崇拜他(真主),應當孝敬父母”。“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奶,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這些經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現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詞語表現父母對兒女的恩惠之重,將孝敬父母視為僅次於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讓每一個穆斯林在一生當中始終與孝心、孝行相伴。將孝理念融入生活,從道德上升為信仰,能更好地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第二,回儒文化結合更加充實了孝理念的內涵。

中華民族從文人、聖賢到平凡的百姓,講孝道已有幾千年了。古文字學家將“孝”的篆體解釋為,一個人老了,彎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態龍鍾的模樣。上老下子作服侍狀。古人對孝的說法有很多種,“孝”是“善事父母”;“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即奉養父母;還有“克諧以孝”;“今之孝者,是謂能養”;“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孝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現代人對“孝”的認識如何呢?比較多的人認為孝就是“奉養”,即以是否贍養和侍奉父母為孝與不孝的界限。供給父母衣食住行,讓父母身體健康就算是“承顏膝下,已盡子道”了;也有人認為孝就是“耐心”,人老猶如兒童,你要隨著老人的性子,忍耐他們的追問、嘮叨,只要這樣做了,就是行孝。然而,老人則認為孝其實是“順從和聽話”,人步入老年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這就需要子女服從老人,老人說什麼、要什麼、幹什麼,順從就行。這說明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人們對於“孝”真正的精髓和價值已漸漸淡忘了。

伊斯蘭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相似之處,並相互交融結合形成了“回族孝文化”。孝文化在回族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積極作用與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回族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顧,老人一般不會因年邁而憂愁,老人多數與兒孫們共同居住,兒孫們對老人都比較孝敬和熱心照料,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如果誰家對老人不養不敬,就會受到左鄰右舍的批評和指責。平時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道“色倆目”,向長輩問好。每逢伊斯蘭的節日,清真寺的阿洪和滿拉都要看望和慰問老人,許多回族群眾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濟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任何一個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悅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惱之”,照看年邁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真主會喜悅。這與儒家的“承顏膝下,已盡子道”相得益彰。

伊斯蘭雖然要求孝敬父母,但要分清利弊,正如《古蘭經》所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如果他倆勒令你用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末,你不要服從他倆。你們要歸於我,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29:8)荀子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哀;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敬”。荀子提出的“三不從”強調子女在聽從時要深思熟慮,以維護家庭利益為出發點。

此外,回族孝文化中提倡“厚養薄葬”。父母在世時,作為子女應該真誠地孝敬他們,細心地侍奉和供養他們,禮貌地對待他們。父母一旦去世,應本著節約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蘭教主張“葬唯從儉”,並力求速葬、薄葬、土葬,這體現了伊斯蘭教不分貧富、貴賤的平等觀。穆斯林在治喪期間不披孝,葬不擇時,葬不用棺,不許以任何物品陪葬,亡人沐浴後速用白布包裹,當日或次日埋葬。伊斯蘭教反對大辦喪事,反對以孝的名義鋪張浪費,禁止“生不孝,死擺闊”。現在一些地區,陳舊的喪葬習俗又沉渣泛起,出了不少以“孝”為名的腐敗和醜惡現象。伊斯蘭教的“厚養薄葬”對現代社會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第三,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

伯爾曼說:“法律不被信仰,猶如形同虛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制定旨在保護老年人正當權益的法律、法規,還要挖掘宗教資源,研究伊斯蘭教的“敬主愛人”“天道”與“人道”結合、“行孝即是力行信仰”、行孝就要“愛老、敬老、助老、養老”的孝理念,使其深入人心,從個人到家庭再到國家都是一個良性互動:“和諧的個人一和諧的家庭一和諧的社會一和諧的國家一和諧的世界”。

孝可以使家親密和諧,孝可以使家庭溫馨幸福。億萬個家庭親密和諧、溫馨幸福了,整個社會也就變得溫馨、和諧,宇宙清甯,邦國平康。在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伊斯蘭教孝理念對維繫家庭正常運轉、化解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源:伊斯蘭之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5 17: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