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0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經文:太九35-38)
這些經文非常具有挑戰性,在本課中我們將著重在36節,在那裡我們讀到主耶穌看見人群、祂的心被深深打動──「[祂]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迷茫、困倦、哀傷和沮喪──「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當耶穌看見人群時,這些人是如此的需要祂、而祂又是為他們的救恩而來,有些東西在祂心中油然而生。「憐憫」這個字是一個溫柔的詞──請看哀三22,並與太十八27、可五19和九22比較。當耶穌看見這些人時,祂沒有責備或訓斥他們,反而深深地關切他們。是甚麼使耶穌充滿了憐憫,又是甚麼使我們被許多不認識基督的人們深深地打動、以致我們關心他們的得救?
1. 人群的景象
第36節說:「當他看見許多的人…」。不只是祂看見了甚麼、而是祂如何看這些人群的──並且祂的反應和我們通常的反應是如何的不同!譬如,看一看門徒們如何反應(可十13-14);以及巴底買需要耶穌時、人們的反應(可十46-48);再看看那個愁苦的母親需要幫助時、門徒們的反應(太十五23)。耶穌看見的人群是一些需要救恩的靈魂。他們不應該受到責備或批評,而且他們當然也不應該是人們好奇的對象(約九2-3)。我們也必須這樣看待這些人。我們所看到的和我們看的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內心(哀三51)。我們需要有約維特(J. H. Jowett)所稱的「對靈魂的熱情」。
2. 人群的規模
耶穌被深深打動了(第36節),因為這麼多人都需要祂──不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或幾百人,而是一大群人。在我們的大都市和城鎮人口中,太少的人真正認識主作為他們各人的救主,可是,我們關心他們嗎?我們有沒有對他們的深切憐憫呢?我們是否採取任何實際的舉措、去贏得他們歸向基督?人們無論活著或死去、卻不認識基督(約八24),我們是否關心這事?
3. 人群的痛苦
我們再來讀36節,正當耶穌「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他們的處境悲慘、沮喪和哀傷,而今天處在這樣光景的人們有成千上萬。他們沒有救主(路一47);他們不知道祂是他們的朋友(約十五14)、牧人(詩二十三1)、避難所(賽三十二2)和他們未來的盼望(詩七十三24)。我們是認識主、屬於主的,承受祂溫柔的憐憫和恩典、每日享受與祂交通的喜樂;但是,我們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群絕望的光景:在我們周圍的那些人,他們從來不曾認識從基督的救恩而來的祝福(弗一3)、基督裡的滿足(詩十六11)和永恆的安全感(約十28-29)。我們對人群,即使是一個靈魂,有過任何的憐憫嗎?
4. 人群的罪愆
我們在第36節讀到,這些群眾「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請看賽五十三6。先知以賽亞在大約主前700年寫下這一信息,而耶穌正是在主後30年(大約)看著這些人群;然而,人類的罪,以及他們對救恩的需要,並沒有改變。這個世代的罪惡會使我們心有所感嗎?我們很容易這樣說:「這些發生的事太恐怖了!我們讀到報紙上的報道太可怕了!這個世界到底怎麼回事?…道德淪喪、暴力、違法和犯罪…!」
人們被這些罪惡事情吞沒,完全沒有辦法找到所有這些病症的良方;但我們知道,因著信靠基督、這一切問題都有答案──我們對這樣的人是否有憐憫?魔鬼的目標是要毀壞,但主耶穌來是要賜下豐盛的生命(約十10)。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對真正滿足的渴求和盼望,但只有在主耶穌裡才能得到這樣的滿足。唯有祂才能帶我們到天父那裡、賜給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這種極深的滿足感(約十四8-11)。
5. 人群的遠離
我們在第36節中讀到那些人們「困苦流離」,描述了失喪之人的光景;他們沒有牧人;他們也像路十五4中迷失的羊,但請注意這個比喻中,牧人要尋找失羊、直到他尋見──請看路十三34,並作比較。
因此,當我們結束這一課的學習時,我們要問一個問題:我們是否真正關心我們周圍的那些沒有牧人的群眾?──那些人包括我們的親戚、朋友、鄰居和工作的同事。我們是否憐憫他們,切望他們得到基督的救恩?主耶穌看到人群時會被如此深深地打動,我們有否在哪一方面像祂一樣?
來源:生命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