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國家三級古蹟-白河大仙寺 [20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15 02:28:13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0
國家三級古蹟-白河大仙寺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白河大仙寺,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台灣台南市白河關子嶺,是台灣國家三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建築風格不同於台閩一般寺廟,大雄寶殿整體外貌仿日本佛寺,內部主導為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可說是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另創佛寺新面貌。

歷史:

據寺所藏《開寺三字經史》記載:「肇建時,康熙君,四十年,名僧侶,參徹師,福建省,出龍岩,身佩佛,渡海來,地遊遍,到岩井,憩石几,佛不動,知有緣,居此地,草庵建,此為先。」

清治時期: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臨濟宗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奉觀音菩薩來台駐居於六甲鄉赤山龍湖巖,康熙58年(1719年,距今287年)途經白河仙草埔,於此搭蓋茅寮。

二代住持鶴齡禪師迨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得款六百元,建造佛殿一座,寺名大仙巖,是為人稱之舊巖。乾隆五十五年,嘉義縣營參府軍官洪志高與鶴齡禪師募金一千元重修。

嘉慶十四年,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元配范夫人逝世,為卜墓園於大仙巖初址,乃鳩資將初建佛殿遷移至大雄寶殿現址。

嘉慶二十二年,王得祿獻「大發慈悲」橫匾。

嘉慶二十三年,第四代住持允謙禪師與王得祿募得一千元重修殿宇。

嘉慶二十四年,王得祿立「重興大仙巖廟碑」,同年元配范夫人之棺運抵台灣,得祿將之葬於廟前舊址,現遺跡猶存。

道光七年,由於附近牧童放牛破壞墓園,王得祿乃立「保護范夫人墓處示禁碑」,嚴禁放牧。

同治八年斗六都閫府都司吳志高募金五百元修繕。

日治時期:

光緒二十一年臺灣割日,抗日義士林添、黃玉麟、黃振等人以碧雲寺為據點,日軍包圍碧雲寺,大仙寺亦遭波及,加上總督府嚴禁台灣宗教信仰,是以劫後香火甚微,寺宇荒廢。

民國四年,大仙寺管理人台灣齋教龍華會會長廖碳,為挽回寺運,特往日本視察,回國後得沈得臨住持(德融禪師)鼎力支持,募得基金伍萬玖仟圓,仿日本奈良東大寺,重建大雄寶殿,並創設大仙巖書房(今仙草國小前身)於寺前。

民國十四年,大雄寶殿落成,隨後又迎來印度白玉佛像及東京妙心寺彌陀佛像。

民國十九年冬至,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寺宇倒塌,大雄寶殿毀損,事後由施烏拋居士募款重修,然限於經費,陸續於光復後逐年修復。

民國二十年,原隸屬大仙寺之碧雲寺就此獨立,大仙巖正式改名大仙寺。

民國三十三年,日本政府實施皇民化運動,除神明、毀廟宇,大仙寺寺產於此時被白河街役場強佔,以街長『五十里子之作』兼管理人,並派員接管寺務。

中華民國時期:

光復後始自街役場取回寺產,正式組織管理委員會。

民國五十三年白河大地震,大仙寺傾倒、觀音殿全毀,開參禪師率寺眾連夜挑土補強,才保全殿宇,事後四方信眾再發起重建。


供奉神祇:

三寶佛

觀音菩薩

地藏王菩薩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4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4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9 04: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