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36|回覆: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王竹語]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連載中)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9-28 15:04:0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7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章  陪伴她的人

在最痛苦的時候,陪伴身邊的人是誰?
日夜交替,四季更迭,生命在前進,也在停滯;在記憶,也在遺忘。
日子看似一樣過,但生命不是以時間計算的,
拉美詩人波赫士(Jorge Borges)曾說:
「人的生命雖由幾千個時刻和日子組成,但它們或都可縮減為一天的時光。」

認識一位病友,她在一周內過了一生。

........................................................................

晚上,從偏遠鄉下送來一位胎位不正的產婦。

一般說來,小寶寶出生一定是頭先出來,你看過章魚往上游就知道,大大的頭往上,八隻腳全部向下伸,像噴射火箭一樣。

但是,由於產婦胎位不正,小寶寶的腳已經先出來了。

雖然腳已經先出來了,頭沒有生出來,就這樣頭在媽媽體內,身體和四肢在媽媽外面,在眾人驚呼和慌亂中,媽媽與小寶寶一起被送上救護車,來到市區的醫院。

到院時,陪伴她的男子氣喘呼呼的說:「她本來在我們鄉下助產士那裡生,一開始還滿順利的,不知怎麼的,用力到最後,生不出來,後來助產士才告訴我們,因為寶寶頭太大,卡住了。」一邊說,一邊不忘用手緊握躺在病床上的她,為緊張氣氛中增添一分柔情。

1980年代,從鄉下開車到市區的醫院,就要一個多小時。孩子還沒送到醫院,已經全無生命跡象。

婦產科醫師推測造成這樣的原因是:鄉下助產士可能比較沒有經驗,產婦子宮頸還沒有全開的時候,就叫產婦用力。初產婦--沒有生過孩子--子宮頸多少時間開幾公分是固定的。經產婦--生過小孩--則不一定,但變化比較快。

一般而言,一開始陣痛之後會有一段活動期,四公分之後,正常來說,一小時開一公分,如果還沒有進展到子宮頸全開十公分就用力,很可能只有身體出來,頭就出不來。

孩子已死。

小寶寶夾在媽媽腿中間,生不出來,太早用力,太早讓她生,子宮頸還沒有全開,就開使用力了。寶寶一但卡住,三到五分鐘就死亡。

到院大概一個多小時後,頭生出來。她是初產婦,當時醫療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開刀房的消毒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完全,很多原本要剖腹的產婦都自然生。可是醫療越來越進步,只要胎位不正,就是開刀生。

如果不是頭先出來,又可以大略分為:要是臀部先出來,那還有可能安全生產。如果手先出來,一定卡住,生不出來;就要立刻把手推回去,緊急送開刀房。孩子最大的直徑是頭,所以只要頭出來,大概都出得來。有時候頭已經出來,但是肩膀沒有出來的時候,鎖骨自己會斷掉,鎖骨一斷,減少寬度,孩子就生出來了。然後到了滿月,鎖骨自己會長回去。人體自我治療、自我痊癒過程神妙如斯,真是令人讚歎造物者的巧思。

產婦如果是胎位不正,切記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子宮頸全開。胎位不正也可以自然生,但要評估:以前生過的孩子多重。如果以前生過的孩子夠大,可是試試看自然生。原則上,初產婦不會給她自然生,即便是現代醫學如此進步,還是不要冒這個險。子宮頸尚未全開又加上胎位不正,千萬不要讓她硬生。

孩子死亡,陪產婦來的男子一直輕聲安慰,時而輕拍她的肩,時而用手帕抹去她臉上的汗珠與淚水,晚上就睡在她身邊,陪她一起度過這段難過的時間。

經過三天休息,男子陪她出院了。

一星期之後,她再度回診。

「醫生,她沒有發燒,也沒有其它不舒服,只是,她一直流血,一直不停流血。」男子一邊說,一邊不忘用手緊握她的手。還是同一個人陪她來,還是充滿讓人有十足安全感的肢體語言,依然深情,依然細膩。

醫生告訴他們:「造成產後大出血原因可能是:胎盤留滯、子宮收縮不好、感染,都有可能。」心中判斷:大概是胎盤存留,沒有清乾淨,這一定要馬上處理。

立刻住院,準備開刀。一推進開刀房,不是胎盤留置出血,而是嚴重子宮內膜發炎出血。仔細檢查之後,發現子宮發炎,已經爛掉。無法動手術,探針一探進去,子宮就破一個洞。試過各種方法,包括用尿管打水,把子宮撐起來,要幫她止血。最後開進去,打算直接縫子宮,止血。可是所有的線都沒有辦法縫。因為發炎得太嚴重了,一綁,組織就爛掉,再綁,組織還是爛掉,最後只好把子宮拿掉。

她才二十歲。

從這個病人身上,醫生學到了:產後出血不見得是胎盤留滯。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子宮發炎,是產程太長。在鄉下的助產士那裡就經歷了二、三個小時,頭生不出來,才送市區醫院。產程太長,感染機率高。因為嚴重感染,造成產後大出血。子宮爛掉,一直流血。這個個案的特別在於:沒有發燒,惡露(產後出血排出髒東西)也沒有惡臭。

醫生到病房去看她,她身邊的男子還是寸步不離,一樣溫柔陪伴,一樣耐心守候。

她小聲問:「子宮拿掉了?」

「對。」

「我以後不能生小孩了?」

醫生遲疑了一下,還是回答:「對。」

身為女人,她應該早就知道答案,她又問一次,只是想從醫生口中親自確認罷了。她的確得到確認了,剎那間她沒有哭,可能是還在否定事實,所以來不及哭。

她身邊男子,看肢體語言也知道是她丈夫。細膩依然,深情依然。醫生感到一陣莫名的悵然:該如何安慰他呢?許多丈夫害怕妻子切除子宮後,妻子性欲會大幅減低。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的切除子宮,而仍保留雙側或單側卵巢;即使僅保留單側的部分卵巢,這剩下的卵巢仍能發揮其功能。

而該如何安慰她呢?許多失去子宮的婦女,有的會煩惱丈夫不再關愛自己;或是覺得自己不再有女人味。甚至擔心自己變得神經質、敏感、易怒、無法控制情緒。事實上,女性荷爾蒙是由卵巢所分泌,女性第二性征以及女性化行為都導因於女性荷爾蒙的內在運作,而女性荷爾蒙是由卵巢分泌,如果只是切除子宮,對女性荷爾蒙並無影響。

    男子一直如此溫柔相伴,醫生相信他會更體諒、更窩心,相信他會用他的溫柔一起走過這一切。

她臉上並沒有特別哀傷的表情,像是自言自語地說:「我的人生,我所有的夢想,都破滅了。一切發生太快,我根本來不及反應。」

看著她,醫生想起自己的其他病人,很多年輕女孩,糊裡糊塗發生關係,莫名其妙就懷了孕,隨隨便便墮胎了事。她們不知道,吃墮胎藥、做流產手術,對身體都是傷害。而這個媽媽,在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就經歷了難產的痛苦,小寶寶死亡的痛苦,嚴重感染而失去子宮的痛苦。
人生永遠都讓人措手不及。生命不是以年齡計算的,有些人在一周內過了一生。

男子摸摸她的臉,依然溫柔:「我去買果汁吧。」轉過身來問:「醫師,她可以喝果汁嗎?」
「可以。放個十分鐘再喝比較好。」

床上的她蒼白、瘦小,不知是本來就瘦小還是裹著棉被縮著身體使她看起來更瘦小,抑或是一周內連續受到生命最殘酷打擊後,整個生命形體硬撐之後的瘦小。她看著男子離去的身影,若有所思。忽然問:「醫師,一般生第一胎的媽媽,她們第一次抱小孩,養小孩,是怎樣的情形啊?」

    「會拍他、揉他、搖他、抱著他走、輕哼、晃動、唱歌、換尿布、餵奶。」

她低頭若有所思,過了好一會又問:「那,小寶寶抱起來是什麼感覺呢?」

「嗯,小寶寶軟軟的,當媽媽抱起來,在臂彎中,媽媽會覺得世界好像停住了。」

    她「喔」了一聲,不再說話。

    醫生忽然想起什麼,也許是怕她繼續問小孩的事令自己更傷感難過,於是輕輕轉個話題,跟她說:「妳先生真的是一個很細心、很溫柔的人。」

    「那……那不是我丈夫。」她小小聲的回答。

    「不是妳丈夫?那他怎麼一直……一直……」

    「他是對我很好的一個朋友,一直都對我很好的。」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2
發表於 2018-5-20 19:58:20 |只看該作者
心有戚戚焉...............感謝分享.........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1
發表於 2014-1-18 19:44:57 |只看該作者
◎下载王竹语作品:
简体   http://sdrv.ms/NdmepS
繁體   http://sdrv.ms/PEYTSI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0
發表於 2013-8-28 19:15:32 |只看該作者
網頁易讀版:【繁體】
http://bestbook.myweb.hinet.net/04

网页易读版:【简体】
http://bestbook.sg1001.myweb.hinet.net/04/index-g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9
發表於 2013-5-14 14:44:34 |只看該作者
在Facebook搜尋「王竹語作品」即可閱讀王竹語其他作品與最新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bestbook4u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8
發表於 2013-3-18 11:36:10 |只看該作者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8章  她生女兒的那一夜

她是一個婦產科醫生,個性很急,很沒耐心。後來她生了一個女兒,個性大轉變,從非常沒有耐性轉為耐心又有同理心。她常說她的耐性就是生產過程中,女兒教她的。

她個性非常急,尤其走外科系統,搶時間,很少有耐性的;而且,掌握病患生命,更不容有絲毫遲疑。但她常常可以感受到上帝不斷透過各種方式,教導她要有耐性。

住院醫師第三年,她準備生第一胎,是個女兒。她是婦產科醫師,之前就已經接生過很多孩子,常常看到產婦生產過程中,亂叫,屁股動來動去,扭來扭去;對於那些不合作的病人,她不見得很有耐性;所以,如果產婦不照指示合作,一直亂扭,她有時實在忍不住,「啪」的一聲,一巴掌打在產婦屁股上。

她會打病人屁股,沒錯,真的會打,而且每次打,每次都很有效。其實這樣是保護產婦,保護寶寶:因為當產婦腳跨上產台,如果在極度痛苦中,大力扭動自己,醫生很怕產婦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弄傷寶寶。

見過產婦各種極度痛苦的表情和反應,她冷靜而無特別感覺,只是認為:「真的有那麼痛嗎?」

自然生產是不麻醉的,只有當孩子生出來,有時造成陰道嚴重裂傷,切開會陰,才局部麻醉。看著產婦所感到生產的劇痛,那種聲嘶力竭、痛不欲生的樣子,她心裡想:「真的有痛成這個樣子嗎?就算真的很痛,這種痛都不能忍,將來怎麼當媽媽?」

當然,那是她太年輕,自己有沒生過小孩。所以才會這樣想。

她一直認為自己很好生,本身是婦產科醫師,具備專業知識,對自己身體狀況又瞭若指掌。所以產前都沒休息,每天照常上班,她心裡想:產痛開始再去待產就好了嘛。

那天是星期一,她下班回家,開始陣痛,就這樣痛一整個晚上,痛到無法睡覺,有時好不容易睡一下,不到一小時又被痛醒,可是早上卻又不痛了。早上很累,但睡不著,只好照常上班。

星期二下班回家,又開始陣痛,就這樣一次痛八個小時,然後就不痛。那種痛不會很痛,但就是讓她無法入睡。有時還好,有時太痛了,只好坐在床邊休息。

孕婦應該是好好記憶體力,做好大保養,準備來生產;但是,身為一位婦產科的專業醫師,她自認我的忍痛力是超乎常人的。她心裡想:「痛就讓它去痛吧,又沒有很痛,何必住院?」所以決定星期三還是照常上班,反正自己是婦產科醫師,這麼有經驗--雖然那都是接生別的產婦的經驗--只要痛點的時候再住院就好了。

到了星期三的時候,她一早就去醫院,正常上班。兩天沒有睡覺,真的覺得好累。大家紛紛關心她的狀況,她卻面帶微笑,一派輕鬆,總是說:「安啦!安啦!沒問題。」

中午,開始痛了。她心裡很清楚:「終於,今天中午要生了,太好了,趕快生一生。」她隱隱約約感受到:「原來生產是很折磨人的。」

沒想到,中午十二點痛到下午兩點,又不痛了。下午四點又開始痛,但不是很痛,不是那種快要生的痛,套句婦產科的行話:「痛得不是很好。」是假痛,但光是假痛就痛了將近三天,把她弄得筋疲力盡。

陣痛,理論來講,越痛越密:剛開始三十分鐘痛一次,之後十五分鐘痛一次、然後五分鐘痛一次、最後三分鐘痛一次。但是有人會越來越不痛。也有人五分鐘痛一次,然後就休息十分鐘,然後又變成三十分鐘痛一次。如果產婦有此情形就要幫她一個忙:催生。

眼看時間一小時一小時過去,預產期已過,她也沒力氣了,耐心也沒了。她決定開始催生,藉由藥物協助,速戰速決。下午六點,她不再拖延,開始打催生的藥。

打完針,果然開始陣痛,她一直認為自己很好生,但開了四公分,怎麼還是進展這麼慢?
後來她才知道,肚裡的女兒是「枕後位」。孩子出來的時候,臉要朝媽媽脊椎,這樣才好出來。可她女兒完全相反,是臉朝媽媽肚子!她心裡想:「難不成寶貝女兒上輩子是奧運仰式金牌得主,這輩子還意猶未盡,堅持以自己擅長的姿勢迎接自己的新生?啊!我的親親小寶貝,妳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卻苦了媽媽啊!」很多產婦第一胎就是這樣生不出來,推進開刀房。

產程實在進行得太很緩慢了,一直到下午六點才開了四公分。淩晨兩點,還沒分娩。正常來講,催生之後六個小時,寶寶出生。所以她應該在淩晨十二點就可以生。但已經兩點了,她還是生不出來!

她想:「我不會這麼可憐吧?痛這麼久,折騰個半死,自然生產生不出來,又被推進去開刀。」時常有這樣的情形,生到最後生不出來,被抓去開刀。

她不服氣!

到了淩晨二點半,護士說:「好像看到頭了!頭慢慢下來了!」因為寶寶位置不對,所以擠了一個明顯的大血腫,所以其實護士看到的是寶寶的頭的血腫。

淩晨三點,她真的沒力了。整個團隊振作精神,準備將「吸拉推」三大絕技上場。另一個主治醫師用真空吸,把孩子吸出來。他也捨不得,真空吸耶,光聽就很恐怖。你看過購物頻道推銷強力吸塵器都怎麼推銷?直接拿吸塵器從三樓垂下一條長長的管子來吸保齡球。你想像一下那個畫面就知道。

醫生一邊吸一邊叫護士推她肚子,醫生自己還要一邊拉管子,手差點拉到抽筋!

「吸拉推」三大絕技果然奏效,三點半,生完了。從不規則產痛,到孩子生出來,整整折騰三天半!終於大功告成。從此她就知道:「生孩子真的很辛苦。」

她自己是所有接生過產婦中,最不乖的產婦。因為生不出來,太痛了。平時那個端莊優雅的醫師,全走了樣。產婦的力氣是非常非常驚人的,因為她竟然可以把如此牢固的產台踢歪!實在太痛了,無法控制自己。在她不計形象、搏命演出後,孩子終於生出來了。

她想,真的是上帝要她體會產婦的辛苦。不然之前她還沒生的時候,前三年住院醫師,根本無法體會產婦的痛苦。自己經歷生產,才知道生產真的很辛苦很辛苦。自己走過生產路,對產婦都有一種特別的憐憫。

生產完,她謝絕訪客。理由是:她都已經好痛好痛,難道還要她像便利商店門口的電子問候聲一樣,每進來一個訪客就要說一次「我很好,謝謝你來看我」?這樣會不會太辛苦?住院已經很焦躁了,還要她擠出微笑。

就在她快出院時,學弟來看她。學弟帶菊花來探病,才過護理站,還沒到病房,就被攔下來,被罵到臭頭。這不能怪他,他是馬來西亞僑生,可能沒有想那麼細。護理站的護士輪番上陣,毫不留情:「謝絕訪客你還來?」、「來就算了,還送什麼花?醫院中央空調系統吹散花粉,萬一有的病人對花粉過敏,你要負責嗎?」、「送花就算了,你什麼花不好送,送菊花?那家花店是剩菊花?還是你只認識菊花?」好心的學弟像犯錯的小學生,靜靜的站著,乖乖被訓話。

探病也要看情形吧?熱心不見得每次都會發生功效。

折騰三天半,痛四十小時,又打催生劑,動用真空吸,踢歪了產台,生出她女兒。她忽然覺得:「偉大,妳的另一個名字是媽媽。」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火影鳴人 + 50 中秋節快樂~鳴人

總評分: SOGO幣 + 50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3-3-11 14:40:54 |只看該作者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7章  記憶裡的淚滴

她因急性下腹痛,來到醫院急診室。住院醫師檢查後,留院觀察。

第二天晨會,這個住院醫師被主治醫師罵到臭頭:「一個女生急性腹痛,你沒有做驗孕?」住院醫師慌了,只說沒有。

為什麼住院醫師會被罵?主治醫師第一個想到的是子宮外孕。於是立刻補驗懷孕試驗,真的是陽性。主治醫師很緊張,因為住院醫師讓病人在留觀區停留一個晚上。這個病人來的時候都已經肚子痛了,主治醫師最怕一種情形:病人一直到休克死亡都沒人發現。

會診婦產科,很明顯內出血狀況,立刻開刀,發現子宮已經破掉,破一個大洞。

她才剛生完孩子半年左右。

病理報告出來以後,大家都嚇了一跳:她得了絨毛膜癌。

追病史,她在產後,惡露(產後出血排出髒東西)就一直沒有完全結束。在別家醫院做過兩次子宮搔刮,可是竟然沒有醫生送病理報告,所以她就一直沒有診斷出來。後來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侵犯性癌症。

如果子宮搔刮,病理報告出來,早期發現,做化療,應該有很好的預後。來的時候,子宮都已經破裂,被癌細胞吃掉了。

立刻開刀,將子宮切除。之後緊接著化療。

病房裡的她,看起來跟一般住院病患實在沒什麼兩樣。只是她很安靜,非常安靜。床頭抽屜櫃上面,有那種早期的打印紙,A4大小,兩側有小圓孔那種,現在很少見了。

她在紙上塗鴉,畫了簡單的線條,不成圖案,只是抽象的線條組合,除此之外,還隨便寫點東西:

「以前我知道目的在哪,卻不知道怎麼走,現在我知道怎麼走,卻不知道走向何處。」「我們一生下來就跟失望一起生活。根本沒有什麼成功的秘訣,只有失敗的原因。」「生存不過是為了實現某個無聊的預言罷了。千萬不要回到從前,因為我們沒那個能力。」「如果死亡是人生的結局,結局提前發生了,妳要我怎樣?」

    也許她藉由文字抒發心情,讓自己好過一點?接受不幸,是消化不幸的第一步。每個人消化苦難的方式都不一樣,也不可能一樣。只要能稍稍消解,略作緩和,心情也會影響病情,因為心中的期待會增加身體的免疫力。

    她的訪客不多,就算來訪,停留不久,無言以對,默默離開。有時在悲傷中保留下一些空間和空間,讓她自己面對,反而是一種仁慈。

這種病,現在已經越來越少看到。以前一個婦產科醫師一年可能碰到幾個葡萄胎之類的病患,現在很少,幾乎沒有。葡萄胎引起絨毛膜病變,預後好不好,是可以打分數的。原則上,一個急性下腹痛的女性,千萬別光相信她講上一次月經來是什麼時候。就是一定要驗懷孕試驗。

持續追蹤,兩個月後,癌細胞轉移肝臟。她不甘心,她好恨,最後還是在遺憾與飲恨中離開人間。她那密密滿滿的塗鴉紙上,最後一行是:「我沒有得過癌症,因為我不該得癌症的。」

    她不該得癌症的。她的確不該。那誰該得呢?你告訴我。沒有人一早起床就知道自己今天會得什麼病。在死亡面前,機率一律平等。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伴隨死亡而來的種種感覺。

    在醫院,永遠可以看到無法改變的事。其實,絨毛膜病變,化療的預後非常好。她太晚治療了,太晚了。前面的醫生沒有送病理報告。有病理報告,對病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保障。有病理報告,提早發現,有助診斷,即時治療。對病人來講,就是一個生命延續的黃金機會。有些小手術,很多醫生總以為「不用送病理報告,沒什麼意思。」一條人命算不算意思?如果連人命都不算意思,什麼還有意思?

    太晚了,她太晚治療了。我也最痛恨命中註定,但生命中總有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她曾經對我說:「妳不應該為我的病情傷心,而且妳也不用同情我,我從來就不相信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的痛苦好過一點。我也不認為自己跟別人沒有不一樣的地方;如果真的要說有,只是我比正常人多痛一點,但我學會了麻木,用麻木態度來面對人生,還是很有效的。我還是覺得自己沒得過癌症,要不是結果太悲哀,我還滿想笑的。只不過,人總有離去的一天,那一天來的時候妳一定會知道。」

我不知道我知道什麼,我只知道她一直含著的眼淚從來沒有在我記憶裡滴落。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3-3-4 15:49:55 |只看該作者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6章 我的美麗同學

認識一個婦產科醫師,曉真。她跟我說了一句很好的話:「如果你沒有美麗人生,那你最好有美麗的人生觀。」我問曉真這麼美麗的話是不是有什麼背景故事?她就真的跟我說了一個美麗的故事。

* * *

    醫學系四年級學生錢美麗,個性爽朗,常常哈哈大笑。如果有人說她笑太大聲了,建議她笑的時候嘴巴小一點,這樣比較有淑女氣質。她會直接回答:「大嘴可以產生環繞音效。」

    錢美麗說話很好玩。她說她如果姓甄,就變真美麗;姓郝,又變成好美麗。姓錢,將來則是又有錢又美麗。

    妙語如珠,反應特快,所以很多人很喜歡找她聊天,問她問題,她也樂於當起免費顧問。學弟問她:「怎樣追求醫學院的女孩?」

    她答:「愛情是最不符合人們期待的一門學問。女人是右腦動物,她們憑直覺、憑本能,擅長自我表達,你想要成為一個百分百情人,要用你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

「可是,我沒有肢體語言。」

「我知道你有,而且我還要告訴你,如果你不追,你後來的人生一定常常都會想起:如果我當年追就好了。」

    學妹問她:「有個社團的同學在追我,我也有點喜歡她。但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很好追,所以,對於他的追求,我該裝傻嗎?」

    她答:「裝傻不會讓妳看起來更聰明,只會讓妳弄假成真。」
   
    要追錢美麗並不容易,有一段時間她學長追她追得很勤,他知道錢美麗喜歡玫瑰花,時常約她一起看花。

    學長:「今天晚上,你能到花園來嗎?」

    錢美麗:「做什麼?」

    學長:「我想看看玫瑰花看到妳而羞愧的樣子。」

    甜言蜜語派的多情俏公子,直接出局。

畢業前一年,錢美麗陷入熱戀。身邊如果有人墜入愛河,那種感覺是會傳染的,錢美麗的好姊妹們感覺陽光更耀眼、空氣更清新、全世界變得更美好起來。

    畢業後兩年,錢美麗嫁給了同在醫院的另一位住院醫師,生了一個男孩,非常俊美。一家三口,幸福甜蜜。三年之後,懷第二胎,懷孕後期,也是給她另一位同班同學曉珍產前檢查。但是,這一次得到的回應不是恭喜,而是「這個孩子有問題,可能會有先天性異常。」

    以錢美麗的個性,就算有人告訴她明天彗星要撞地球,她還會問「撞就撞,你怎麼知道地球一定會輸?」

    但這一次,她表情凝重,心情沉重,步伐笨重,非常慎重問曉珍:「情況怎樣?妳可以坦白跟我說。」

    「妳自己也是醫生,」曉真很慎重回答:「應該知道我的話可以相信。這個孩子只是外觀上跟其它小孩不同,他骨骼發育出了問題。小孩長骨短,四肢短小。」

錢美麗本身是小兒麻痹,但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又強,學生時代成績優異,令人側目。她自己有缺陷,在成長過程中,很辛苦,遭受異樣的眼光,克服多少自卑感,她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的長大,在正常的環境下長大,不要被瞧不起,在眾人異樣的眼光下長大;可是,她的希望落空了,她很痛苦。她知道兒子將活得很辛苦,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難過的。

她真的很難過。

非常痛苦。母親不該讓孩子再走一次母親的路,再承受一次母親的苦。身為醫生,錢美麗太清楚有太多方法可以讓孩子「自然消失」,透過一些管道,拿到一些藥,這對她來說,實在不是什麼難事。打一針,沒錯,只要一針,孩子很快死掉,不會有任何痛苦。

媽媽會痛。

    錢美麗的媽媽還在,只說了一句話:「妳這樣想真的讓我很心痛,妳知道嗎?那時候妳小兒麻痹,我們也沒讓妳死。還不是照樣把妳養大?我還不是照樣帶妳上街,到處跟人炫耀,這是我孫女。妳怎麼可以這樣?」老阿嬤書讀得不多,但智慧很高。不但沒有迷信,講一些奇怪的話,或是求神明指示、符咒、符水、作法、香灰和民俗療法。老阿嬤還開導她,真的很了不起。

    錢美麗更了不起,把孩子生下。因為老阿嬤的一番話,孩子留下了,慢慢長大。

有一天錢美麗和曉真一起回臺北,「一起去看看我家寶寶吧。」錢美麗忽然想起什麼。

曉真看到寶寶了,寶寶看起來,只不過是頭稍微大一點。她忍不住逗寶寶玩,只聽到錢美麗不改樂天知命的本性說:「頭大又怎樣?可以說我兒子像卡通哆啦A夢。」

寶寶跟一般小孩外觀上沒什麼兩樣,只是稍微矮了些。他跟侏儒不一樣,侏儒還有解,他是無解的。侏儒是生長激素不足,有些打生長激素,再長高個十公分、十五公分,那不成問題。因為也有正常人一百三十、一百四十公分的,其實差距不大。但這個孩子無解,什麼藥物都沒用。軟骨發育不全是因為染色體異常,是染色體缺陷的疾病。所以外在藥物對他沒有任何幫助。對這對醫生夫婦而言,花再多的錢也願意,但偏偏世上很多東西是用錢治不好的。

曉真看得出來錢美麗很痛苦,自己和丈夫都是醫生,每天都在治別人,自己的小孩卻治不好,這是一個無解的疾病,所以對夫妻來講是很痛苦的。

錢美麗輕輕撫摸寶寶臉蛋,淡淡的說:「他不該這樣的,我救了那麼多人,他不該這樣的。」

    「妳不可能救每一個人。」

    「難道我救得了別人的兒子,救不了我自己的?」

    基於對錢美麗的認識,曉真說:「我相信妳會調適得很好的。」

    「妳怎麼知道?」

    「因為妳不管什麼事都可以調適得很好。」
    錢美麗像是自言自語:「基因突變的機率好像是越來越高了。保守估計四百四十種以上的昆蟲和害蟲都已產生抗藥性,七十種以上的真菌不怕殺菌劑了!更糟的是,一百種以上的農藥成分含有致癌、基因突變、生產畸形嬰兒的可能。」
兩個從大學時代就情同姊妹的人一起逗弄寶寶,曉真不禁想到,懷孕到孩子都已經八個多月,才發現孩子有問題,錢美麗內心抉擇的煎熬,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她是醫生,也是先天殘障。人生路,走得比任何人都辛苦,但她知道孩子先天異常後,還是勇敢的把孩子生下來。曉真自己是婦產科醫師,當醫生越久,就越常常想到:「產前檢查越進步,是不是抹煞掉更多值得留下來的生命?或許只是為了自己方便,不想花比養正常孩子數倍的心力去養一個殘缺的孩子。或許只是為了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對孩子最好,免得他辛苦,我們夫妻也辛苦。然而,我們到底憑什麼認定這樣做對孩子最好?我們到底憑什麼終止一個孩子的生命?我們既不是死神,又不是上帝,我們到底憑什麼?」

而今,看到這麼可愛的小生命,曉真忍不住告訴錢美麗:「別難過,妳做的是正確的事。」

    「我知道。做正確的事不表示心裡會好受。」

    曉真歎了口氣,不再說話。

    過了好久,錢美麗忽然問:「妳記不記得我們念醫學院的時候,那個來代課的解剖學教授?」

    「妳說那個三板老師?」

    「對啊!」錢美麗終於笑了一下。

    「我當然記得。他上課從來不看學生,他上課只看『三板』:天花板、黑板、地板。我的目光從來沒跟他的目光接觸過,他綽號『三板』。」

    「對。因為他上課從來不看學生,所以他上起課來人神共眠。不過,有一次我大概是因為教室光線太亮,難以入睡,剛好聽到他說一個關於禪的故事」

    「什麼故事?」

    「有個老和尚吃自己的心。旁人問:好吃嗎?老和尚說:真苦。旁人又問:那你還吃?老和尚回答說:再苦也是我的心。」

    曉真沉默了,想著眼前這位最好的朋友,再度陷入深思:錢美麗一出生就是小兒麻痹,在自卑感中奮鬥出成就感,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實壓力很大。念完醫學院,取得醫師執照,結婚,生子,開業,如何走到今天,她自己也一言難盡。多次挫敗,多次失戀,多次崩潰,多次站起。校刊對錢美麗做過專訪:「妳覺得妳的人生像什麼?」她回答:「我就像一株生長在陰影中的植物,渴望著陽光,而且持續著這份渴望,永不放棄這份渴望,即便是我彎曲了,但我不折斷;好,就算我折斷了,也要生出新的枝葉,繼續這份渴望。」

孩子回應了錢美麗的渴望。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四歲時讀中班,她發現孩子非常聰明:還沒上幼稚園就會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看電視學出來的。父母都是開業醫生,沒時間教。除了語言,小孩也極有數學天賦。四歲的他已有負數概念,一般孩子的數學觀念,一定用大的減小的,萬一沒辦法減,就把它加起來。可是問他七減九,他說不夠二。

錢美麗講過一句經典名句:「如果妳沒有美麗人生,那妳最好有美麗的人生觀。」自幼殘障,她發誓一定要讓孩子有最好的環境。沒想到她又生下先天缺陷的孩子。令人想起《海邊的卡夫卡》裡說的:「有時候所謂命運這東西,就像不斷改變前進方向的區域沙風暴一樣。你想要避開而改變腳步,結果,風暴也好像配合你似的改變腳步。」小兒麻痹的錢美麗,她的人生腳步從來就不輕鬆,但她每跨一步,都留下最美麗的足跡。她不再發出「為什麼我有先天缺陷,我兒子也是缺陷」的怨氣,遺傳學上的無解就讓它永遠無解,她終於默默接受命運的一切。

    她終於默默接受命運的一切,她曾問「為什麼我救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無法讓它正常?」在她默默接受命運的一切之後,她改問「如果我連自己的孩子都放棄,我還有什麼資格去救別人的孩子?」

詩人惠特曼說:「與命運爭吵的人,永遠無法瞭解自己。」錢美麗默默接受命運的一切,不與命運爭吵,她瞭解自己要做什麼:她深知天生殘障的痛苦,她早就立志當一個最能減輕別人痛苦的醫生。這種理念是很動人的,不讓理念只是理念,她真的去做;不但去做,而且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我們的價值不在於我們瞭解什麼動人的理念,而在於我們對於動人的理念到底做了多少。這位活潑而樂觀的小兒麻痹症患者,自幼在關愛與鼓勵的環境裡,培養出積極向上、單純熱忱的特質,徹底瓦解醫生一直以來的高傲冰冷形象。而她勇敢生下先天異常的孩子,用心撫養,顯然已經對「母親」這一角色的深邃美好,做了安靜而有力的最佳詮釋。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3-2-25 15:35:41 |只看該作者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5章 什麼花不能送給太太?

人的記憶力最差是在什麼時候?
早上剛睡醒的時候?
一大堆事忙不過來的時候?
還是年紀大了腦筋衰退的時候?

最近有人讓我瞭解到:人的記憶力最差的時候是在闖禍以後。
---------------------------------------------------------------------------------------

她來婦產科門診,主訴是外陰部其癢無比,有時在大庭廣眾之下癢到受不了,差點用手直接去抓。

醫生為她做內診,發現她長陰虱。這個結果不但她震驚,也震驚了醫生。因為頭蝨不會長在陰毛上,陰虱只會長在兩個地方:一是陰毛,一是睫毛。它不會長在頭髮上。

在醫生念小學的時候,班上幾乎有二分之一的人有頭蝨。那個時代,環境衛生還不是很進步,所以很多疾病。現在很少了。除非是很落後的鄉下。眼前這位年輕少婦,穿著打扮入時,談吐言語不俗,竟然也長陰虱,令醫生相當驚訝。

她為什麼會長陰虱?一定是毛髮跟毛髮接觸。所以可以推測她有不正常的性關係。

對這位太太來說,她堅定相信,先生不可能傳染給她。如果診間裡有聖經,她大概會當場發誓。她還說,就算先生的女性朋友,也都是與先生保持距離,安分守己,絕不可能有這樣的情形。她為先生想了一大堆的理由。

她先生更是信誓旦旦,振振有詞,一副天地間自己最無辜的樣子,隨時可以到廟裡斬雞頭,對神明發毒誓,自己絕對,絕對沒有做任何對不起太太的錯事。認為自己應該是出差時,用了旅館不乾淨的毛巾。

就算把她一生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列出來,她也想不到這個。她離開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像是思索埃及金字塔到底是不是外星人協助搭建之類的世紀之謎。醫生沒有問她心裡在想什麼,因為問了等於白問,她不會說的。有些比較資深的婦產科醫師會責怪病人,但責怪她又能改變什麼呢?又能教育她什麼呢?人們並不想做壞事,如果做了,那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
   
過了五年。

今年年初,她又來看婦產科門診。她怯怯的說,外陰部長了一個很奇怪的東西。醫生想起她之前得過陰虱,所以不敢掉以輕心。

用肉眼看,不是很標準的菜花。因為無法分析,所以醫生做了切片。結果真的是菜花。

    「準確度有多高?」她還是無法置信。

    醫生淡淡的說:「准到不能再准。」

很困難的情形。

她上次說,是不正常毛巾接觸,那這一次呢?不乾淨的肥皂接觸?不乾淨的毛巾也不是不可能,但機會很小。她又不是國中小女生,心裡一定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太太幾近崩潰。連續兩次得到性病。這種病要不就是太太被丈夫傳染,要不就是太太被丈夫以外的人傳染。她說她絕對不可能,那是她丈夫?她說更不可能。

人們記憶力最差的時候是在闖禍之後。

    她又問醫生:「傳染這種東西,很難說吧?就好像我聽過一個網路傳說:電腦滑鼠可以傳染菜花。醫生,妳信不信?」

「我不信。濾過性病毒的東西,一定要在活體寄生。在不是活體的滑鼠上,濾過性病毒怎麼可能存留多久?這種感染機會,我不敢說絕對不可能,但機會真的是微乎其微。」

    「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吧?」她好像終於找到一個藉口為自己開脫,覺得理所當然。

    醫生理直氣壯:「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不代表每件事都可以發生。」

    她還是想找理由釋懷,堅持既不是丈夫的問題更不是自己出毛病,於是自圓其說:「如果真的找不出感染原因,就表示我們必須向未知的事物低頭。」

    「我才不要,我是醫生,每個症狀都有原因。」

「醫學也有極限吧?有些病人突然死掉,有些突然好起來。」

「不不不,一定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

「我覺得不是什麼原因不原因,人都會幻想,只是物件不同,是吧?鄰居、朋友、同事,甚至業務上短暫接觸的人,都有可能。時機一對了,會發生什麼事,自己也不知道。」

「期待某件事發生和讓它真的發生有很大的不同。」

她講一句,醫生厘清一句,不陷入她的詭辯邏輯。比理性,做醫生這一行最理性。醫師忽然想起以前一個病人說:「我很想不劈腿,但我的荷爾蒙不答應。」--這大概是劈腿族最想用的藉口吧。

醫生有點無奈,說:「我告訴妳另一個的病人的故事。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來的時候,整個頭皮像被老鼠啃過似的,禿成一個一個不規則圓形,是因性行為感染梅毒,而且,已經第二期了!

「從第一次就醫、得知診斷結果、驗血證實、接受盤尼西林注射,這一連串過程,她沒有特別沮喪,也沒有任何焦躁不安,更沒有驚慌失措,只是低著頭。所有治療,全部默默接受;任何預約時段,一定準時出現,從不多問一句話。兩年後,我告訴她:妳目前狀況一切正常,沒有梅毒問題,也不會傳染別人,不需要再回來檢驗了。唯一要注意的是,一旦感染梅毒,人體會產生抗體反應,稱為VDRL的這一項指標,在治癒後兩年內會消失。可是,稱為TPHA的這一項,卻會存留一輩子,醫學上稱為『血液上的疤痕』。已經沒有病了,可是痕跡還在,妳的情形就是這樣。」

太太如果得性病,一定會跳到黃河都洗不清。因為先生一定打死不承認。哪個丈夫搞外遇搞成性病,還跟太太說:「親愛的,我極有可能要送妳一束菜花。」而且的確有太太長菜花長得一塌糊塗,明明是先生傳染的,但先生自己就是沒有長菜花。聽過傷寒瑪麗嗎?她是帶原,但本身不致病,沒有表現出來,可她到處傳染給別人。所以每個吃過她做菜的人都拉肚子。拉得一塌糊塗。

這個得到菜花的太太聽醫生講別人得梅毒的故事,不發一語,想了好久,最後終於說:「其實,偷情並非什麼罪大惡極的事,只要斷得乾乾淨淨就好了。」

醫生還滿驚訝的,覺得:「好一段前後連貫、井井有條、生動活潑、頭頭是道的廢話!廢話的定義:聽起來好像很流暢,實際上是很空洞的話,看起來好像講到問題的征結了,實際上是在回避所有的答案,所以這段話聽起來很精彩,但註定是要作廢的。」

    這位太太離開後,醫生很感慨:我們教導孩子誠實,可悲的是成人卻無法遵循這人性最基本的一點。佛蘭克林說:「人們有宗教還這麼壞,假如沒有宗教,他們該成什麼樣子呢?」我是一個婦產科醫師,不是教公民與道德的老師。但我堅定相信:「婚姻是責任,婚姻是道德。」偷情若不算錯事,天下沒有錯事。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3-2-18 15:29:36 |只看該作者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第14章  她是五個孩子的媽

學弟在北部一所醫院的婦產科執業,他常開玩笑的說,婦產科醫生就是比小學老師更早感受到「少子化社會」趨勢的人。昨天接到學弟的電話,他說他的醫療糾紛已經告一段落了,對方沒有告成。我為他鬆了一口氣,電話中的他,聲音也還平靜,大概可說是驚濤駭浪後的風平浪靜吧。掛上電話前,他說他不會忘記當年念書時,醫學院院長說的故事。

先說學弟的官司。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病人。結婚五年沒有懷孕,後來好不容易受孕,而且是個男孩。

追蹤了兩周,發現她的妊娠囊都沒有長大。於是持續追蹤,這個病人回門診的時候,學弟也特別再三告訴她,要很小心,很警覺,一定要繼續持續追蹤,因為有時候超音波看起來像子宮內懷孕,其實很可能是子宮外孕。

病人再度回診,她的妊娠囊依然沒有長大,診斷確定:是枯萎卵,也就是裡面沒有小孩。於是進開刀房,做人工流產。

可是做的時候,學弟發現竟然刮不太到東西。醫生手術時,很清楚「手感」,也就是醫生的手很敏感,有沒有括到,自己當下都很清楚,他自己都警覺沒有刮到。

後來病理報告出來之後,蛻膜並沒有絨毛組織,也確定沒有刮到絨毛組織,只有抓到小部分的蛻膜。這個報告的真正意義是:沒有預期的組織,有可能再做一次手術。

沒想到,這個病人十天后回來,竟然看到小寶寶的心跳!

一般來說,六周左右就看得到心跳。所以學弟的人工流產手術,以嚴格的醫學角度來講,是沒有做成功的,因為如果刮乾淨,就絕不會有寶寶;沒刮乾淨,至少也該刮到組織,那就會判斷是寶寶而不是空苞。現在既沒有抓到正常的組織,也沒有把它清乾淨,所以學弟失手了。

依據當時診斷,這是一個枯萎卵。而且以周數推測,也應該是一個枯萎卵。可是後來沒抓到組織,十天之後竟然聽到心跳。表示說這個媽媽受孕其實是很慢的。她排卵延後,所以她受孕延後;用正常的周數算,當然算不准的。

這下學弟很困擾,遲疑了。他到底要用什麼名目,再送進開刀房一次,幫她做第二次手術?十天之後,有了心跳,他到底要不要很負責任,再把她推進開刀房,再動一次手術?

學弟掙扎很久,不敢有進一步動作,因為「它」,根本不是一個枯萎卵;「他」,是一個有生命的孩子!

後來學弟跟媽媽說:「妳想把孩子生下來嗎?這個孩子應該沒有問題,因為當初我刮的時候,根本沒有抓到絨毛組織。」

媽媽問:「為什麼沒有抓到絨毛組織就表示沒有問題?」

「主要是因為絨毛裡面有供應寶寶的血管,有些產婦做絨毛取樣,造成寶寶血管受傷;血管受傷之後,造成寶寶肢體不全。絨毛取樣也有可能抓到重大器官的血管,重要器官沒有血液供應,這個孩子根本無法發育,到最後會流產。所以做絨毛取樣,流產率是會增加的。」

媽媽考慮了很久,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懷孕,所以決定把孩子生下。

孩子出生後,先天性心臟病。學弟成了被告,理由是第一次人工流產手術失敗。

這起醫療糾紛沒有告成,主要是因為判定的關鍵在病理報告。第一次人工流產,學弟是沒有拿乾淨。但病理報告出來,沒有任何絨毛組織,只有蛻膜組織。所以從醫學角度判定,連絨毛都沒有拿到,那表示做人工流產手術的時候不是寶寶,是後來才長成寶寶,學弟是站得住腳,於是官司沒有成立。

我認識一位元醫院的婦產科醫生,最後出來自己開業,他曾對我說:「我最大的快樂不是自己開業,自由自在,而是我不用做人工流產手術。有些醫院是宗教醫院,所以它不拿活的小孩,所有有心跳的小孩都不能拿。」

不做人工流產,那的確是有些婦產科醫生最快樂的事。也許有人說:「你不做,別的婦產科醫生會做。表面上,你沒有做壞事,其實壞事只是轉移給別人做罷了。拿掉生命這種事還是在進行,並不是你不做,這種事就銷聲匿跡了。」但是,很多婦產科醫生還是堅持自己的理念。

我相信沒有一個醫生面對病人不是戰戰兢兢、全力以赴。以婦產科常做的「子宮搔刮」來說,婦產科有句話:「沒有一個婦產科醫生沒有經歷過病人子宮穿孔。」這句話是說,做子宮搔刮,先用探針,探子宮深度,很多病人在探針一探進去,子宮就破掉了。子宮搔刮都還沒刮,子宮先破。破掉不會大出血,除非醫生不知道已經破了,還繼續抓,這樣腸子都會被抓出來。如果這個醫生很年輕,沒有經驗,他有可能把腸子都抓出來;換言之,腸子就破一個洞,那就要開刀補腸子。碰到子宮穿孔,手術要立刻停止;通常來說,醫生發現--甚至已經開始懷疑--穿孔的時候,就不可以再做了。一般來講,這時會給她一些子宮收縮的藥,觀察有沒有出血;如果沒有出血,兩周後再重做同樣的手術,因為要等子宮恢復。

很多婦產科醫生即便是很資深了,每次拿探針要探子宮深度的時候,還是會頭皮發麻。

醫療界統計,在所有的疾病形態中,心病約占百分之六十,另外百分之二十為小毛病,即一般的輕症;實際上只有百分之十需住院。而所謂的重症,則約只占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這才是醫師角色最明顯之處。因此,醫師好不好,往往不是表現在處方及藥物的好壞,而在於對病人是否關心。每個醫學院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話:「上帝和外科醫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上帝不會認為自己是外科醫生。」

    據說此笑話來自一電影的情節:一位表現十分優秀的醫師,被評論為具有著「上帝情結」,當人詢問他何謂「上帝情結」時,這位醫師心高氣傲地說道:「當人向神下跪,求主別讓他們的親人死去時,你們或他以為他們在向誰祈求?上帝真能到病床前幫助他們嗎?事實上,是醫師在拯救垂危的病人而我,就是上帝!」一直被人當成上帝,最後連自己也認為自己是上帝。

學弟掛電話前,提到永遠不會忘記當年實習前,醫學院院長說的故事。我願意在此重述一次:

有一個來自杭州的青年,十八歲考進上海一所大學的醫學院,二十歲以全院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選派到德國慕尼克大學醫學院深造。他太優秀了,即便是在最嚴格、一絲不苟的德國學術研究環境中,依然鋒芒畢露,二十六歲就拿到醫學博士學位。他被學校留聘,在慕尼克大學附屬醫院工作。半年後,他有機會做了生平第一次手術。病人是一位來自鄉下的農婦;手術不難,是小小的闌尾炎手術。可是病人三天後去世了,他非常難過。後來醫學解剖,手術沒有任何問題,他完全不必負任何責任。

但是,他的導師跟他說了一句話:她是五個孩子的媽。

王竹語作品《看完這本書再疼女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14 10: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