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清水祖師合集一本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8-22 19:55:2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清水祖師經典合集


合集一本    願意佛門同修結緣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8-22 21:01:3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8-22 21:09 編輯




家世

清水祖師生於書香世家,是宋福建名家陳瑊的後裔,清水祖師之太祖、曾祖、大伯、二伯、四叔、弟陳夢得均考中進士。
祖師之父陳機更是滿腹經綸,以作詩聞名一時。

生平

清水祖師生於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1],永春縣小岵鄉(古作小姑鄉)人
清水祖師幼年時,即在大雲院出家,遍訪名山後,居於永春縣,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安溪求雨,非常成功。
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在「張巖」建庵。
祖師見「張巖」之「清泉不竭」,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
劉公銳不僅布施,也跟祖師有深厚的交情。《清水祖師本傳》:「乘劉公銳至巖,祖師囑以後事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
《清水祖師本傳》:「立(劉公銳)為檀越主,祀於岩左東軒。凡春日抬大師像下山迎香,必以公銳像配迎駕前,蓋所以報其功也。」

而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多賴清水祖師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幾度拓展,終於開拓寺宇。
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多名為「清水巖」,如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事業,多次募捐款項,號召造橋鋪路,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
並且醫道高明,常常施藥救助人民。
不僅閩南泉州,連建、邵、興、劍、汀、漳各郡人士皆相當崇敬,施主尊崇,布施極盛。
明朝何喬遠《閩書》:普足(清水祖師)術行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岩十九年。
清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劍、汀、漳間,檀施為盛,居岩十九年。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
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故加以奉祀。
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


異說
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生於書香門第,不應自幼剃髮為僧。於是出現了幾種說法:

一、隱居說:清水祖師有濃厚的愛國思想,被其父影響,在亂世之中,以隱居明志,並非真正遁入空門。
但清水祖師幼年懵懂時即出家,考其出家原因,似乎無法聯繫「隱居明志」、「愛國思想」。

二、抗金說: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家的目的,是掩飾其對抗金活動的支持,甚至,其本人也是抗金志士。
但據研究,祖師圓寂於1101年,而金朝則是1115年才初創,到1125年遼朝亡後,金始攻宋,而宋朝的抗金活動才開始。
抗金之說,根本於年代不合。

三、抗元說:與上述說法雷同,只是把抵抗的金朝改為元朝,甚至說是文天祥幕府的軍官,因起義事敗,居於安溪縣清水巖,此說更是無稽。

祖師在北宋時已然涅槃歸西,根本沒有元朝可抗。
為了掩飾此說,又有好事者將祖師籍貫、生年隨意塗改,更為南宋末年汴梁開封府人,毫無理據。

在宋代福建,佛教非常興盛,寺院之多,出家人數之眾,都是中國的首位,時人有「閩中塔廟之盛甲於天下」和「山路逢人半是僧」的說法。而且當時的福建,出家為僧不但受人景仰,更是一種時尚,許多書香門第的子弟都出家為僧,清水祖師只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並非異數。沒有必要將之特異化,並加上「抗金」、「抗元」傳說。

另外,《桃源南山陳氏族譜》記載:「(清水祖師)兒時持齋誦經,日常與山下里人牧牛子戲,日暮吟經,牛自知歸。」
可見得祖師幼時對閩地盛行的佛教也有相當興趣。
他是因為一心向佛而出家,並非如坊間誤傳,以出家掩飾其反抗女真人或蒙古人的身分。

烏面祖師關於此傳說有二:

傳說中,安溪清水巖是塊福地,適合修道。
而祖師初居清水巖,遇到原先佔據此地的四個山鬼,張、黃、蘇、李(另說:趙、王、蘇、李)四大將來挑戰,明言此地為其所據,要求祖師離開。
清水祖師於是與他們鬥法,四大將失敗逃離,卻在夜半回到清水巖來,把出口悉數封死,縱火燒山,連燒了七天七夜,就正當四大將歡欣鼓舞,自度清水祖師已死,要重新佔據清水巖時,卻發現清水祖師無恙端坐,只是臉被燻黑了。從此四大將心悅誠服,成為清水祖師的護法神。而清水祖師的塑像,其面部也必為黑色。此說為通行說法。


另說,祖師未曾出家之前,嫂嫂臨盆生產,無法炊事,請祖師上山砍柴。
但不久後,嫂因看見沒有柴薪,而火依舊燃燒,不由得大吃一驚,方知祖師以己身為柴薪,嫂欲將祖師拉起,不料祖師身陷火中,祖師出灶後,安然無恙,唯煙燻黑祖師面孔。

落鼻祖師

傳說中艋舺祖師廟的有一座清水祖師神像非常靈驗,每次只要有天災、人禍,祖師神像的鼻子或下巴就會掉落,以向信徒示警,信眾皆稱之「落鼻祖師」或「落鼻祖」。

後來清法戰爭時,法軍進犯臺灣淡水,俗稱「西仔反」。於是淡水善信將落鼻祖師神像借去淡水,助長神威,事後卻不歸還,導致艋舺與淡水兩派信徒之間的紛爭。淡水方面,則說此神像本是淡水信徒所有,是寄放於艋舺祖師廟奉祀的。
在兩派紛爭的結果之下,於是由艋舺與淡水輪流奉祀。

落鼻祖師的正名又稱為「蓬萊老祖」,終年接受上百個宮廟、聚落(迎請地域轄大台北、基隆市、宜蘭縣、桃園縣等)以及私人民宅所迎請,由於其鼻子不定時於廟中或各迎請單位中掉落,衍生了許多傳奇性的落鼻故事,譬如鼻子會化作蟬黏在樹上,並且發出蟬的叫聲等情節,落鼻祖師的故事也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的文本,使得落鼻祖師的傳說故事不僅僅充滿神秘性,而且擁有許多趣味性。

另一方面,落鼻祖師由於全身均是沈香木所雕成,沈香木在中藥學來說,具有許多實質的療效,因此又被稱為「藥祖祖師」。
有著許多治病的神蹟流傳。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北部有許多宮廟神壇模仿其落鼻造型,而雕塑許多清水祖師分靈神像。
諸如:臺北市北投稻香里集應廟、臺北市北投山腳廣福宮、新北市瑞芳龍巖宮、新北市瑞芳區忠仁廟、新北市汐止忠順廟、新北市汐止濟德宮、新北市新莊如意堂等(可參見辜神徹,2008)。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06: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