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8
- 最後登錄
- 2024-6-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62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7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gn02517612 於 2013-10-21 17:00 編輯
補充說明一下
當大量失血,交感神經系統是放出正腎上腺素造成大多數血管收縮,減少非
重要部分(如皮膚)的供血,腎上腺素刺激心臟收縮,為重要器官(如大腦)供
血。
在氧氣減少的情況下,細胞開始進行待償性的無氧呼吸,若無氧呼吸作用持
續下去將造成細胞壞死,逐漸擴大演變成器官衰竭。
但這類代償性作用通常無法長久,而且隨著血壓下降,傷者容易進入休克,
最終導致死亡。
腦、心、肺等對缺氧敏感的器官,約四到六分鐘,肝、腎等腹部器官,約
四十五到九十分鐘,皮膚、肌肉,約四到六小時。
據各類研究發現,大量失血是戰場傷亡的主因(美軍反恐戰爭陣亡官兵中,
90% 死於送往野戰醫院途中,絕大部分死於大出血,其中 1/4 於負傷後五至十
分鐘即死亡)。
依照第七版軍用 PHTLS,股動脈這類主動脈受傷,可以在三至十分鐘內引
發失血致死 (Dead from Exsanguination)。
根據美軍戰術戰鬥傷患救護指南(TCCC Guideline)以及院前創傷生命救
援術(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 PHTLS)軍用板中的說明將戰傷
救援分作三個階段:
一、敵火下作業(Care under fire)
二、戰術野戰救護(Tactical Field Care)
三、戰術後送(Tactical Evacuation Care)
敵火下作業階段:
若隊友傷勢不嚴重或輕微,無論 TCCC 還是 PHTLS,均強調忽略救護,要
求傷者及其它隊員集中火力於戰術狀況的控制。
若短時間無法脫離或壓制敵方火力
一、若傷患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應先要求傷患自行移動至掩護後方,並以止
血帶或個人急救包(IFAK)內器材自救
二、若傷患有意識反應但無法憑一己之力移動至安全處,應迅速評估風險,
決定快速救援計畫,利用火力掩護或煙霧方式進行施救。
三、若傷患已無意識,應放棄救援。
並強調「在傷者未因失血休克前,使用止血帶是最有效的救命方式」,在近
來對戰鬥傷患應用的案例中,止血帶造成並不會造成肢體壞死(不顯著)。
保全生命,仍高於保全肢體。
在 2001 年至 2004 年 11 月,於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反恐戰場上特戰人員有
25% 死於肢體末梢大量出血。位於巴格達的第 31 戰鬥支援醫院的死者中,有
57% 原先可藉止血帶而存活。
戰術野戰救護階段:
檢查是否有其它大量出血傷口並暴露已知傷處,評估先前使用止血帶的情況
後,才可決定是否用其他材料替換止血帶,或讓替換的止血帶直接接觸皮膚,其
優先性高於輸液或給氧,即使在處理失血性休克患者亦然。
戰術後送階段:
若後送時間超過二小時且傷患目前無發生休克,可考慮以其他有效止血的材
料替換止血帶;換言之,若後送時間在二小時以內,或傷患發生休克,是不考慮
替換止血帶。
在時間許可下,可在不卸下止血帶的情況下,可改用止血繃帶配合直接施壓
,自傷處塞入填充物並使用彈性繃帶,使用後緩緩鬆開止血帶,確認有效後在纏
上彈性繃帶。
以下為個人觀點
早期,束縛止血會造成肌體壞死的原因,多半在於治療技術與資源不足、醫
療知識的匱乏,導致無法獲得即時的醫療,使束縛的時間過長,導致肌體壞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