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4-13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
- 閱讀權限
- 15
- 文章
- 1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基本上..青枯病是細菌類的病害,只能抑制或減緩發生的情況,沒法治療的。
青枯病菌是一種土壤傳播性病原菌,可藉由土壤(如鞋或腳底攜帶土壤)、機械(如耕作用之農具)、作物繁殖體、風雨飛濺、灌溉水、寄主植物根部與根部接觸等方式傳播。傷口是青枯病菌侵入感染的重要管道,青枯病菌可經由植物體之自然開口及任何部位出現之傷口侵入植物體內,並蔓延於維管束內。因此青枯病菌感染源可能來自帶菌之苗、土壤及灌溉水源。
由青枯病菌所引起的細菌性萎凋病(bacterial wilt)又稱青枯病,分布遍及全世界,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發生相當普遍且頗具威脅性的植物細菌病害之一。台灣氣候高溫多濕,使青枯病成為夏季栽植茄科作物的一大限制因子。16~36℃下青枯病均會發生,當溫度在24~36℃時,青枯病發生較為嚴重。
基本上建議採收完後就休耕或者種植別的作物,別繼續再那地種植(輪作)。
有機會可以去農改場那找尋資料或者發問^^避免連作。
不能偏用氮素肥料。整地時每分地用100公斤石灰調整土壤pH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