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大乘經典是佛滅度后才發展出來的嗎?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2-29 05:34:20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前言:有些人認為大乘經典是在佛滅度后才創造出來的,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 佛陀在初轉法輪的四阿含經中有許多地方都有提到「大乘」或「三乘」和「方等經典」!四阿含中也多處提到「菩薩」二字!佛陀也說自己和過去諸佛修菩薩行的過程,以及授記 彌勒菩薩將來成佛。

所以大乘之名是在四阿含中就有的,四阿含中就有提到菩薩六度,因此大乘經典不是后來才創造的


如《增一阿含經》卷1〈1 序品〉就說: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無差別。
 佛經微妙極甚深,能除結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淨三眼除三垢。
 其有專心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
 ………………………………………………………..
  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
 安處佛語終不異,因緣本末皆隨順;
 彌勒諸天皆稱善,釋迦文經得久存。
 彌勒尋起手執華,歡喜持用散阿難;
 此經真實如來說,使阿難尋道果成。」(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14)

以下我們再引用經典並分几點來說明:

一、四阿含中多處提到「大乘」兩字的經文


1.《長阿含經》卷2:「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

「佛為海船師,  法橋渡河津;
 大乘道之輿,  一切渡天人。
 亦為自解結,  渡岸得昇仙;
 都使諸弟子,  縛解得涅槃。」」(CBETA, T01, no. 1, p. 12, c26-p. 13, a1)

2.《雜阿含經》卷28:「佛告阿難:「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羅門乘也。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阿難!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CBETA, T02, no. 99, p. 200, c25-p. 201, a2)

3.《增一阿含經》卷1〈1 序品〉:
「菩薩發意趣大乘,  如來說此種種別。
 人尊說六度無極:  布施、持戒、忍、精進、
 禪、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無極覩諸法。」(CBETA, T02, no. 125, p. 550, a12-15)

4.《增一阿含經》卷1〈1 序品〉:

「彌勒稱善快哉說,  發趣大乘意甚廣;
 或有諸法斷結使,  或有諸法成道果。」(CBETA, T02, no. 125, p. 550, b4-6)

5.《增一阿含經》卷1〈1 序品〉:

「契經一藏律二藏,  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  及諸契經為雜藏。」(CBETA, T02, no. 125, p. 550, c9-12)

6.《增一阿含經》卷10〈19 勸請品〉:「爾時,須深女人便說此偈:

「善逝有此智,  質直無瑕穢,
 勇猛有所伏,  求於大乘行。」」(CBETA, T02, no. 125, p. 595, b11-13)

二、在《增一阿含經》中也有多處提到「三乘」:

1. 《增一阿含經》卷1〈1 序品〉:「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無差別。
 佛經微妙極甚深,  能除結使如流河;」(CBETA, T02, no. 125, p. 550, b29-c2)

2. 《增一阿含經》卷2〈3 廣演品〉:「於此眾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復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業名曰聖眾。」(CBETA, T02, no. 125, p. 554, c26-27)

3. 《增一阿含經》卷18〈26 四意斷品〉:「所以然者,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有佛名[32]善念誓願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當於爾時,人壽八万歲,無有中夭者。彼善念誓願如來當成佛時,即其日便化作無量佛,立無量眾生在三乘行,有在不退轉地住者;」(CBETA, T02, no. 125, p. 639, c21-26)

4. 《增一阿含經》卷24〈32 善聚品〉:「若得此五根者,便有四果、三乘之道。」(CBETA, T02, no. 125, p. 674, a6-7)

5. 《增一阿含經》卷38〈43 馬血天子問八政品〉:「持此齋法功德,攝取一切眾生之善,以此功德,惠施彼人,使成無上正真之道,持此誓願之福,施成三乘,使不中退。」(CBETA, T02, no. 125, p. 757, a11-14)

6. 《增一阿含經》卷41〈45 馬王品〉:「是時,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恒說三乘之行。過去、將來三世諸佛,盡當說三乘之法。」(CBETA, T02, no. 125, p. 773, a22-26)

7. 《增一阿含經》卷44〈48 十不善品〉:「爾時,彌勒當說三乘之教,如我今日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常佐彌勒,勸化人民。」」(CBETA, T02, no. 125, p. 788, c25-28)

8. 《增一阿含經》卷45〈48 十不善品〉:「今此眾中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當從眾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眾。」(CBETA, T02, no. 125, p. 792, b11-14)

三、《增一阿含經》中有提到聲聞乘、緣覺(辟支佛)乘、佛乘這三種:

1.如上述《增一阿含經》卷45〈48 十不善品〉所說:「今此眾中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當從眾中求之。所以然者,三乘之道皆出乎眾。」(CBETA, T02, no. 125, p. 792, b11-14)

2.《增一阿含經》卷45〈48 十不善品〉:「爾時,師子長者默然不對。爾時,天人復語長者:『此是持戒人,此是犯戒人;此向須陀洹人,此是得須陀洹人;此向斯陀含人,此是得斯陀含人;此向阿那含,此得阿那含;此向阿羅漢,此得阿羅漢;此是聲聞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施此得福少,施此得福多。』」(CBETA, T02, no. 125, p. 792, b27-c3)

3. 《增一阿含經》卷20〈28 聲聞品〉:「若法在世者,便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佛乘便現於世。」(CBETA, T02, no. 125, p. 653, a9-11)

4. 《增一阿含經》卷16〈24 高幢品〉:「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十善,無願不獲,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當作是學。」」(CBETA, T02, no. 125, p. 626, a21-24)

由此可知,不僅 釋迦世尊說了三乘之道,過去諸佛乃至未來的彌勒佛也是說三乘道,三乘就是聲聞乘(阿羅漢)、辟支佛乘(緣覺)、佛乘這三種差別

四、《增一阿含經》和《長阿含經》中多處都有提到十二部經 :

四阿含中的「方等」或「方廣」經典,方等就是指大乘方等系列的經典 :
1.《增一阿含經》卷17〈25 四諦品〉:「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CBETA, T02, no. 125, p. 635, a10-14)

2. 《增一阿含經》卷21〈29 苦樂品〉:「彼云何名為法辯?十二部經如來所說,所謂契經、祇夜、本末、偈、因緣、授決、已說、造頌、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諸法之實不可沮壞,[2]所可總持者,是謂名為法辯。」(CBETA, T02, no. 125, p. 657, a1-6)

3. 佛說如果比丘不知道法,不知這十二部經典,不知道大乘方等經典,那就不是比丘。如《增一阿含經》卷33〈39 等法品〉中說:「云何比丘知法?於是,比丘知法,所謂契經、祇夜、偈、因緣、譬喻、本末、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經,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於法。」(CBETA, T02, no. 125, p. 728, c2-7)

4. 《增一阿含經》卷46〈49 放牛品〉:「云何比丘不知所愛?於是,比丘於十二部,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愛。」(CBETA, T02, no. 125, p. 794, b14-17)

5. 《增一阿含經》卷46〈49 放牛品〉:「云何比丘擇道行?於是,比丘於十二部經擇而行之,所謂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知擇道行。」(CBETA, T02, no. 125, p. 794, c27-p. 795, a2)

6. 《增一阿含經》卷48〈50 禮三寶品〉:「爾時,世尊重告諸比丘曰:「汝等當知,若有愚人習於法行,所謂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此亦如是,若有愚人翫習其法,十二部經靡不斟酌,亦不觀察其義。所以然者,由不究竟正法義故。

「於是,若有善男子將護翫習其法,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已,深解其義;………。是故,諸比丘!其有解吾義者,當念奉行;其不解者,重來問我。如來方今現在,后悔無益。」」(CBETA, T02, no. 125, p. 813, a14-b14)

7. 《長阿含經》卷3:「比丘當知我於此法自身作證,布現於彼,謂:『《貫經》、《祇夜經》、《授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別,隨事修行。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后三月當般泥洹。」」(CBETA, T01, no. 1, p. 16, c14-19)

8. 《長阿含經》卷12:「是故,比丘!於十二部經自身作證,當廣流布,一曰《貫經》,二曰《祇夜經》,三曰《授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應經》,七曰《本緣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曰《大教經》,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布。」(CBETA, T01, no. 1, p. 74, b19-24)

五、四阿含中有多處提到「菩薩」:

1.《增一阿含經》中就找到62處提到「菩薩」二字。

世尊常常說到自己和過去佛如何修菩薩行,如《增一阿含經》卷40〈44 九眾生居品〉:「佛告諸天曰:「汝等且止!如來自當知時。如我自憶昔日未成佛道,修菩薩行,由一鴿故,自投命根,何況今日以成佛道,當捨此比丘乎?」(CBETA, T02, no. 125, p. 766, c25-28)

2.佛出現於世間要做五件事情,其中一項教導眾生行菩薩道,還有幫菩薩授記,如授記 彌勒是將來下一尊佛,以及《法華經》中授記諸大阿羅漢將來成佛。《增一阿含經》卷15〈24 高幢品〉:【世尊告曰:「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與父說法,三者當與母說法,四者當導凡夫人立菩薩行,五者當授菩薩別。是謂,迦葉!如來出世當行此五法。」】(CBETA, T02, no. 125, p. 622, c11-16)

《增一阿含經》卷28〈36 聽法品〉:「爾時,釋提桓因白世尊言:「如來亦說:『夫如來出世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當轉法輪;當度父母;無信之人立於信地;未發菩薩心令發菩薩意;於其中間當受佛決。此五因緣如來出現必當為之。』」(CBETA, T02, no. 125, p. 703, b16-20)

3.諸佛都會知道過去佛和未來佛行菩薩道的一切事蹟。如《增一阿含經》卷44〈48 十不善品〉:「如來玄鑒,無事不察,當來、過去、現在三世皆悉明了,諸過去諸佛姓字、名號,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劫,悉觀察知。亦復知國王、大臣、人民姓字,斯能分別,如今現在國界若干,亦復明了。將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為經几時?」

佛告阿難:「汝還就座,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CBETA, T02, no. 125, p. 787, c4-13)

4.《長阿含經》中也有42處說到「菩薩」二字,於卷一大因緣經中提到過去佛毗婆屍菩薩降神母胎,乃至到成佛的過程。以及 釋迦佛往世當菩薩的故事。

5.《雜阿含經》中也有20處提到「菩薩」二字。

結論:由上述那麼多證據,可以知道大乘之名,並非大乘經典中才有,在四阿含時就有大乘經典和菩薩六度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12-29 21:22: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12-29 21:33 編輯

結論:由上述那麼多證據,可以知道大乘之名,並非大乘經典中才有,在四阿含時就有大乘經典和菩薩六度了!

~~呵!!
這問題困惑了我幾年~~
但已經完全決解了~~
說實在的,這裡卡住(大小乘的爭議),修學也不踏實~~

但這裡也很重要~
提供 海雲和上的看法給網友參考~~

細細的看,獲益良多~~先PO1.2.3.4~~後面有興趣的在看下去~~
但必需先拋棄舊思惟~~

















http://youtu.be/W8waSJWQ5D0


http://youtu.be/HQZJVbHcP6M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6 14: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