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1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明鄭復台之戰 顧重光

明鄭復台之戰
顧重光
水彩
水彩、棉布、壓克力、水印
90 × 72.5cm
1995
作 品 賞 析
作者近年曾有許多表達對台灣景物與歷史事件之「台灣風物誌」系列創作,此件即為該系列作品之一。其為了紀念鄭成功反清復明壯志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戰事-「復台之戰」,因而描繪此圖。
作者用木版年畫拼貼圈成四邊的圖形,以水彩描繪中之熱蘭遮城及烽火硝煙,並以文字敘述直接標示事件主題。鮮豔的年畫與畫心的相互烘托,顯出動與靜的畫面,並使戰爭的硝煙與彩色年畫同時輝映,畫面極具現代感與裝飾意味。
藝 術 家 小 傳
原藉江蘇阜寧 一九四九年來台定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文化大學藝研所畢業。曾任中原大學及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長。現任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中華民國代表,台灣現代藝術聯盟會長、亞洲藝術家聯盟中華民國代表執行長。曾舉辦多次個展。並參加眾多國內外展覽。顧重光極具繪畫才藝,作品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省立美術館、巴西聖保羅基金會、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日本橫濱市民美術館等地收藏。他是位勇於嚐試的畫家,其從抽象繪畫轉到另一極端之新寫實主義風格,期間亦曾從事一段時間的銅版作。綜觀其整個繪畫歷程,約可分為幾個轉折: 一、一九五七年~一九六四年: 屬繪畫創作的實驗階段,其接受傳統的學院訓練,從中探索各種繪畫表現,其中包含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到抽象繪畫的實驗。二、一九六四年~一九七一年: 此階段顯露其對書法的興趣,他運用隸書和草書的神韻,及藍、黑、紅為主色,表現具中國色彩及抒情之抽象繪畫。其藉由書法線條展現流動的靈氣,蘊藏老莊與道家學說思想。三、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七年: 其打破具體的字形,改運用燻、刷、刮、燒、撕、釘、貼裱等技法,及油彩、水墨、布、棉紙、金屬等素材、表現純粹的抽象繪畫,追求更自由的藝術表現,呈現豐富的音樂節奏。四、一九七七年後: 一九七六年,顧重光趁到美國舉行畫展之便,遊歷美國各大城之美術館,並與各國畫家交遊,同時對自己的創作深入省思,當時之西方新寫實繪畫思潮方興未艾,顧重光於一九七七年返國後亦開始從事新主義創作。其中尤以古老的陶瓷器及水果等靜物最具代表性。顧重光的作品,無論抽象繪畫或新寫實主義,思潮雖源於西方滿但傳達內涵意象卻是中國的,且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情愫,及自然主義色彩,如書法線條、古陶瓷碗,垂涎欲滴的水果等。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