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識 黃朝謨

識
黃朝謨
雕塑
櫻花木
42 × 26.5 × 25cm
1980
作 品 賞 析
此作意旨在表達情感的再觀照,生活中的偶然提示了創作動機。是一九八○年於北京深造時完成,由具象寫實演變為半具象及抽象造形的一類作品之一,具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深刻時的感受而作。圓雕的動態採取不同時空造形的結合,並做紆迥變化,對作品形體的需要及安排,持有主觀和主動的決定作用,立體是由中心做離心及向心雙向的考量。均衡、律動、變化依製作過程的需要臨機應變,作品的意象時刻要做全面性的整合。
創作方式,並不受限於外界對象形體,是可自由、自發地成長發展,致力於捕捉生命的關鍵,嘗試欲使作品脫離作家後,能表露自主自生的活力。
曾在一九八九年十二屆全國美展展出。
藝 術 家 小 傳
性情淡泊自足,幼小喜愛繪畫塗鴉,跟隨老師野外寫生,或用鉛筆、或用水彩; 對書法也有興趣,以臨帖自習,開始了繪畫的自我學習。自一九六七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於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執教於該母校,同時辭去講師職務至比利時出國深造,在一九七七年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後,於北京乾隆畫廊舉行首次個展,對後陸續發表多次展覽 一九八○年於魯汶大學教授中國書法,一九八八年再受聘執教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兼系主任,是年應聘擔任奇美藝術人才培訓計畫評審,及應聘主持黃土水釋迦出土像原模,現於比利時定居。其創作深受環境與生活及佛家思想的影響。其繪畫的形式,畫面常呈現漸寬闊遼遠的景象。另外,由於喜愛大自然,作品題材也多傾向風景畫。黃朝謨先生在藝術的追求中,由平面繪畫到雕塑的立體造型逐步探尋。不但體認了平面與立體之關係,並尋找在平面畫面上如何融合立體架構於其中的方式。出國後即迫不及待的從基本雕塑開始,把自己的定位歸零,虛心地學習。對平面與立體造型的學習同等用心,能夠真正深入研究。置身於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中,因而產生尋根的強烈意念。如何凸顯自己的風貌,在作品中融合中國書畫的特性,成為其重要課題。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