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2-19
- 最後登錄
- 2018-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4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0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去年調查,冠狀動脈疾病已是全球頭號死因,低侵入性的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氣球擴張術、裸金屬支架、塗藥金屬支架陸續出現,卻始終無法避免金屬異物長期刺激所引發的血管再狹窄。不過台大醫院臨床試驗發現,最新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可重建血管支撐力,又沒有異物殘留,只會在體內留下二氧化碳及水,效果比塗藥支架還好。
不會引發過敏、可被身體吸收
台灣每年有四萬人次裝支架暢通心血管救命,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表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結構與金屬支架類似,最大特點在於材質是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可被身體完全水解、吸收的乳酸聚合物,未來病人若需做繞道手術、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追蹤,都不會再受到金屬支架的干擾,可說是心臟血管支架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前年起加入全球多中心研究計畫,共七十四位冠狀動脈病患參與實驗,占全球收案量的一成。台大醫院臨床試驗卅四位病患後發現,塗藥支架半年後有五到十%再狹窄率,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則是五到八%。
金屬支架發生再狹窄率較高
今年七十四歲的劉先生,過去已植入一支裸金屬支架、三支塗藥支架,但他有時仍會心絞痛,只爬兩層樓梯就會喘不過氣。兩年前他裝了新型支架之後,心絞痛就不再發生,爬上四樓也不喘了。
高憲立解釋,支架是金屬異物,引起組織慢性發炎反應,久了血管還是會狹窄,也可能產生慢性血栓。未塗藥的裸金屬支架發生再狹窄時,有的可再放塗藥支架,但若用了最好的塗藥支架還是再狹窄,後續治療選擇較少,反覆發生再狹窄,會變成頑固型病灶,最後只能做繞道手術。
不適合太彎曲、鈣化嚴重血管
民眾裝設支架後,血管發炎、修復的過程約需六個月,之後不需要繼續支撐。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會在六個月後開始變薄,兩、三年後功成身退、完全消失,此時血管依舊暢通,又回到無異物的狀態。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構造比金屬支架粗,所以不適合太彎曲或鈣化嚴重的血管,而且放置的技術也比較困難。
健保不給付 自費至少12萬元
美國、日本實驗進度較慢,尚未核准使用,台灣進度領先,與歐洲各國一樣已核准使用,價格十二到十三萬元,不過健保並不給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