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2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6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道和德有哪些關係?
道的尊高和偉大,其最高體現就是“德”,道造化萬物由德來蓄養,神明可敬也是因為有最高尚的德行,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時也“貴德”。道和德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因為道是由德來體現的,在理義中又有差異,是可分又不能分,但又不能合而稱為道。因為德不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但人們通道修道,必須以“德”為根基,來證道和成道。“道”是非物質的宇宙本原,取得這種非物質的本原的體性,便是“德”,而這種非物質的宇宙本原,凝聚起來便是最高天神。
對於廣大通道和修道之士來說,修道的首要條件就是立德,就是要在日常中不斷積累功德。立德的關鍵在於提高自我修養,具備良好的品德,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的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胸懷寬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忌、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樂人之吉,湣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與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則德累而基立,基立則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德” 是什麼?
先秦道家老子認為,講求清靜無為,因順自然,有所得於道,就是有“德”,並提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莊子也認為“德”的重要性僅次於道。道教沿襲老莊關於“德”的哲學思想,而加進神仙修煉的仙學內容。認為修道有成,與道一體,自然長生,就叫做“德”。同時,道教又認為,“道”生萬物,不自恃以為功,生而不有,長而不宰,如果學道者修得這種特性,行事與道合,也稱為“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另外,道經中也有將“德”當作社會倫理規範講的,這是繼承《老子》中“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思想。總之,道教的“德”與“道”一起,共同構成其教理的核心內容。
“道” 是什麼?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為核心的,道教的一切經典,無不宣稱其根本信仰為“道”。“道”是春秋思想家老子提出來的,他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演化者.戰國時的思想家莊子繼承老子關於“道”的論述,也主張“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教創始後即奉老子為教祖,神聖其形象,尊稱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經典,將“道”加以改造,成為道教的信仰核心;認為“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氣化為三清,並形象化為太上老君;“道”有最偉大的德行,它以虛無為體、清靜為宗、柔弱為用,無為不爭;“道”真常永恆,無生無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長存於天地之間。宋朝時,道門中人又把道學思想和儒、釋兩家思想相融合,把“道”的理論提到哲學上更深的層次,為道教思想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正因為“道”的偉大和神聖,所以道教尊道為最高信仰,並教導人們學道、修道、行道、弘道。
來源:萬靈風水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