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禮儀---教儀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9-24 09:31:1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每一個宗教都有他獨立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和五個獨立的條件:教義、神秘、經典、儀式、倫理,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文化體系,在人類社會上生根茁壯,為了有效的推展精神文明,為人類更大福祉,因此須要透過一個健全而有制度的組織,有計劃的主導運作,這個組織就是教會創造。
   道教是我國固有宗教,是華夏古宗教之繼承者,長期以來,曾經伴著我們的祖先走過歷史長河,迄今依然。道教不但有精微的教義、合情的倫理、完備的經典, 更有莊嚴肅穆的儀式。基本上道教儀式可分經儀、教儀和法儀三種,經儀亦即通常之誦經拜懺,重在去意凝神,萬緣離心,正心誠意在神前誦演經文,須知知止方明 造化,誠意始覺妙音,故誦經有守真悟明之妙,代天宣化之功。

  教儀旨在對神崇拜和頌揚,故重讚頌和禮樂,因此演教時多無經懺之誦禮。至法儀則針對特定目的由高功運神行法,可奪天地之造化,拯眾生於無邊。但不論演 經演教或演法,其重點厥在程序問題。通常道教教儀之進行,在程序上皆有祝香,祈盟、啟頌、拜誥、進爵、獻供、入意、禮願等過程,而在文表上亦含謝罪、頌 揚、祈恩之意,道教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由儀式即可窺見。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的民族,故曰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祖宗者類 之本也的說法,為了報此三本,而形成了許多崇德報本的思想及祭祀的宗教活動。古代天子以封禪郊祀以彰天地之德,「封」及「郊」就是敬天,「禪」及「祀」則 是祭地,都是非常隆重的大典。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一方面以道家的思想及經典為基礎,一方面也沿襲了古制祭法,而加以分類變化,其儀式因事而異,統稱科醮或「齋醮」,「醮」 就是「郊天」之郊,是敬天酬神祈禳乞福科典,而「齋」則是度亡超薦的幽法。杜廣成先生刪定散壇醮儀:以牲牷血食稱祭,蔬果精珍稱醮。醮就是祭的別稱,是傳 統的道教儀式,河圖經品三洞之中,計有四十二等,咸以太上為主,次以北斗為宗,但能禮備樂周,心誠丹罄,必能除患降善,醮祭重禮儀,不尚縻費,唯誠為貴。

  一般醮典多稱「金籙道場」,而齋科則稱「玉籙道場」或「黃籙道場」,因為啟建道場必須「請籙」。「籙」是神的秘籍,記錄天曹各官屬吏的名諱及各種函牒 文憑。道教所行之宗教儀式可上溯至上古時之明堂制度,明堂始自黃帝,後世因襲其制,古時祭祀上帝、祖先,或朝諸侯、敬老尊賢,一切重大典禮必在明堂舉行, 故明堂是古代政教合一之所在。依據唐六典規定道教醮祭有七:一者金籙道場,為天子之醮,旨在調和陰陽,防止災害並祈求帝王福壽。二者黃籙道場,旨在拯救一 切先祖。三者明真齋,專為拯救道士先祖。四者八節齋,於八節之日祭神求仙。五者三元齋,於三元之日懺悔罪過。六者塗炭齋,旨在拯救一切急難者。七者自然 齋,旨在祈求眾生之福。且科儀嚴謹,禮樂和諧,古來皆有法度。例如法儀上壇之先,首設九職:高功、都講、監齋、知磬、知鐘、侍經、伺香、表白、伺懺。在師 壇稟師請法,再由巽門入戶,右足先左足隨,高功鳴天鐘以應三十六天,於洞案三進香,叩齒擊動天門,旨在上正神罡,外伏魔靈,內集神真,然後嚥液九過,繼而 發爐朝真,依序演法。道者須受完整道教教育,並有高度道教修養,累積豐富道教經驗,並經傳度,授職,領有法籙之資深道士,做到道德內充,威儀外備,才能擔 任高功之職,故古代道士其名貴者在此。道教的儀軌亦稱科儀,每一個醮典或齋會都包括了若干種科儀及經懺,最常見的科儀如升燈揚幡、玉壇發奏、啟師請神、開 光點眼、宿啟、捲簾、分燈、進表、朝斗、朝科及開路、沐浴、破獄、遊詣、祭橋、施慣*等等不勝枚舉。而醮科亦有清、瘟、水、火、土等的區別,分門別類均有 定製,俗稱之三朝醮、五朝醮則係指舉行朝科次數之謂,朝即朝禮之意,科目也很多,但仍以早朝三清、午朝玉帝、晚朝青玄為主體,亦有早朝普化晚朝天師的,係 以醮會範圍而異的。道教以醮會為主要教典,其目的在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設醮咸被視為大事。依據古制建醮設壇尚有「醮分三階;壇分九等」的規定,不可 任意僭越;上階三等為國君所設,上階上等醮稱為普天大醮,壇稱順天國興壇,設三千六百星辰聖位,行科四十九晝夜。上階中等醮稱周天大醮,壇稱延祚保生壇, 設二千四百星辰聖位,行科三十晝夜。上階下等醮稱羅天大醮,壇稱祈穀福時壇,設一千二百星辰聖位,行科十二晝夜。二階三等為文武公卿群僚所設,二階上等醮 稱通天大醮,壇稱黃籙延生壇,設六百四十星辰聖位,行科九晝夜。二階中等醮稱祈天大醮,壇稱黃籙臻慶壇,設四百九十星辰聖位,行科七晝夜。二階下等醮稱保 禳大醮,壇稱黃籙卻邪壇,設星辰聖位三百六十,行科五晝夜。三階三等為鄉宦士庶所設;三階上等醮稱延壽醮,壇稱贖命壇,設二百四十二星辰聖位,行科三晝 夜。三階中等醮稱降裕醮,壇稱集福壇,設一百二十四星辰聖位,行科三晝夜。三階下等醮稱保護醮,壇稱卻災壇,設八十一星辰聖位,行科一晝夜。由此可知道教 建醮制度之嚴謹,及主持高功(大法師)之道行都不可能一蹴而成的。另者煉度的齋法亦分為以下五 :玉震 (度人)、鐵 (度鬼)、水 (度水亡)、火 (度火死)、血 (度凶喪)。不論齋儀或醮典,以其範圍而配置科儀及經懺,均有定製,大凡建醮修齋,為求完美圓隆,多有開誦「道品經」、「霞品經」及「桂品經」以求其完 整,道品為神霄真言,霞品是紫府秘笈,而桂品則係文昌規範,另在文書上又至為講究,不但有上行下行的分別,還有榜、表、疏、悃、函、牒、劄、引、等等種 類,都是其他宗教所欠缺的,一時也無法詳盡的介紹。建醮期間應該全面齋戒,所以又有「封山禁海」的規定,也就是禁止漁獵的意思,至於對神的供品,僅須四喜 五果及四供 、六供 、七供 或十供 ,絕不主張殺豬宰牛的,四喜就是「茶、酒、麵、飯」,四供 就是香、花、水、燭,以香代表「無為」,花代表「自然」,水代表「清淨」,燭代表「順化」,以表達「清淨無為自然順化」的道教基本教義,七供 即是香、花、燈、荼、果、食、樂。十供 就是香、花、燈、荼、果、茶、食、寶、珠、衣,而不以「血食」敬神的。諺以「和尚不拜斗,道士無焰口」為道佛二教在儀式上之基本差異,向為二教教徒所遵 守,近年似已漸趨混用,且日益嚴重,此種不負宗教責任之態度,欺神欺人是不足為法的。

  若遇神誕或廟慶,亦有個別的慶賀祝聖科儀,不但有莊嚴的儀禮,亦有飄逸動聽的讚曲,可惜現時台灣道教宮、觀、院、堂之常住道眾,除習靜煉養、宏法利生 外,每日早晚,都有早課及晚課的儀式,的道廟之中,難能見到傳統的儀軌,深值道教徒的猛省。僅就道教儀式一項而言,絕對是高度制度化的,也完全是民族文化 的精髓,是非常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在宗教行為上,儀式分為祈禱及祭祀二類,就祈禱目的而言,又有崇拜、頌揚、求恕、感恩諸項,藉儀式之進行而致其宗教功果。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倫理講報本 的民族,故在道教儀式中,咸以崇德報本感恩祈願為主,在科儀程序上,含有懺悔、祈盟、頌揚、獻供、入意、禮願等內容,在儀式實踐中,則分為齋醮及祭祀二 種,齋醮是道教的制式教儀,醮是敬天的儀禮,齋是度亡的幽法,齋醮分類細膩、項目繁多,難以備述,前段已作簡略介紹。祭祀則是我國上古的宗教行為,於封禪 郊祀時用之,祭祀要件先須齋戒,所謂「齋戒沐浴以事上帝 」即指此,另則即所謂煙祀也。必備犧牲、祭品、酒醴及圭璧幣帛、祭畢藉「燔燎」之一縷輕煙,將此赤忱上達天庭,即所謂煙祀也。其犧牲又分全牛、全羊、全豬 之太牢之祭及全羊全豬之少牢之祭,祭品則採農作物,醴酒係祭祀要件,所謂三獻即三奠酒也,獻圭璧係崇隆神之地位及權威,以及尊貴無染,幣帛則類同獻財,或 曰「用幣於社」即今民間金紙之起源也。

  過去列入官祀之廟,如關帝廟、媽祖廟等,往往沿用此法,但道觀則不用之,蓋因道教禁殺,不得宰殺牲畜,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定散壇醮儀說:「牲牷血食稱 祭,蔬果精珍稱醮」,是知醮是祭的別稱,但忌殺生,臺灣道廟眾多,除醮會延請道士執掌外,年例祭典採三獻禮者眾,第以過程不一,且多不明含義,實失恭敬之 意,為求儀注劃一,並能節省時間,復能盡其禮數,特為調整,爰列其要點並說明之: 一、道廟祭禮不同於祭孔,蓋以孔廟每年僅有春秋二祭,平日並無香火,故祭之始須啟扉迎神,祭畢須送神合扉,但道廟係宗教上建築物,終年香火鼎盛,信徒絡繹 不絕,神恆在焉,豈須迎神,更不可將神送走,是以道廟之祭不可有「啟扉迎神」及「送神合扉」之程序,當前道廟有「接駕」「送駕」之舉全屬非是。

二、道教崇尚自然,藉鐘鼓聲數及輕重徐疾以象徵天象變化,除宮觀之晨鐘暮鼓另有敲擊之法外,在祭祀時常用卅六鐘七十二鼓以示隆重,七二、三六之數是曰「風 調雨順」也,亦即國有明君,中悉清官,下皆良民,世界無有歹人,因而全無壞事,如此聖王之世,天必降瑞,是則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年有七十二風三十六雨,此 即風調雨順也,陰陽交泰天人和諧,則自然國泰民安,故道廟有事,亦必以此為禱,並於祭祀中行之,除另以文字表達外,亦以鐘鼓之數以象聖世。

三、 道教不尚血食之祭,故廟祀祭品亦以下列各物為準:

【一】香:無為也 【七】玉圭(用畢收藏永可使用)
【二】花:自然也 【八】玉璧(用畢收藏)
【三】燭(火):順化也 【九】天金(幣也)
【四】荼(水):清淨也道教以「清靜無為自然順化」為基本教義,道教禮神採用「香花水燭」四供養,即係象徵其基本理念及精神。 【十】束帛(以五色紙捲代用)
【五】果:水果五、乾果五(天有五緯、地有五嶽、數有五行、人有五臟,一為數之根、九為數之尊,五為戊己土,又為中數故取其中) 【十一】壽桃
【六】齋:齋筵六味、大順之數 【十二】壽麵 祭品十二項分三階段陳獻,每次四種以象四時如意、三次成禮以為三獻。

四、一般三獻禮以三奠酒為準,我國有「無酒不成禮」的俗諺,不論是道士的齋醮或是家族之祭祖都有奠酒之過程,天師道創建之初,主持教典之道長,稱曰「祭酒」,是知禮神亦須酒醴,故道廟三獻中,應有「獻爵」之程序。初獻中爵,亞獻左爵,三獻右爵。

五、臺灣道廟最多,但廟會祭典多不養亦多不深究其含意,致有不倫不類者,即祭祖亦然。事神祭祀,唯有合理方能符禮,凡我同道,豈可不慎。為此爰將道教教儀及祭祀合為祝聖三獻科儀,作為統一道教科儀之首要工作,深盼各大宮廟樂予採用,共同為振興道教文化做出必要貢獻。

茲將道廟三獻大典程序列後以供參考:
道廟三獻大典程序 ----通贊(司儀)就位司禮。禮生排班
一、 大典開始
二、 奏樂
三、 執事者各司其職(獻禮生就龍虎位、鍍鼓土、正副引各就其位)
四、 主獻者、分獻者詣盥洗處(正副引前導、主分沐手、副引進巾)
五、 主獻者、分獻者、陪獻者各就其位(正副引導至殿外向內排班肅立)
六、 樂止
七、 鐘鼓交鳴(一鐘二鼓計卅六遍。祈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調雨順之意也)
八、 長官上香(正副引導由青龍(入相)至內殿正案前,青龍生傳香,舉畢白虎生接香,行三鞠躬禮,導由白(出將)回席,無長官上香者,由主獻者上香,入殿出殿同,行三跪九叩禮。)
九、 行初獻禮(樂作、正副引導主獻、分獻、陪獻由青龍入內殿、主獻在中案、分獻在左右案、陪在後,均肅立、獻中爵、龍虎生各司其職、畢、獻供養)。
【一】獻香(檀爐,無為也) 【三】獻燭(順化也)
【二】獻花(花盤,自然也) 【四】獻荼(淨水一盂清淨也)

十、 行三跪九叩禮(司禮唱數禮畢「樂止」,正副引導由白虎邊至殿外復位)

十一、 行亞獻禮(樂作、儀同初獻、獻左爵、繼進供養)

【一】獻果(乾果五、水果五舉一色舉進) 【三】獻圭
【二】獻齋(六齋取一味舉進) 【四】獻璧
十二、行三跪九叩禮(儀同初獻,禮畢「樂止」復位)

十三、行終獻禮(樂作、儀如前,獻右爵、繼進供養)

【一】獻幣(天金一封) 【三】獻桃(壽桃成對大年無極也)
【二】獻帛(五色束帛) 【四】獻麵(麵線一束天命不忽也)
十四、 行三跪九叩禮(儀如前式、禮畢「樂止」)

十五、 宣讀表文(讀文者跪、主獻以次均俯伏)

十六、 燔燎(司表者捧表、司帛者捧幣帛赴金亭化焚、主獻、分獻、陪獻詣廟門口望燎、三鞠躬、復位再拜)

十七、 飲福納祥(主、分、陪獻人,酌飲備妥之「福圓茶」)

十八、 禮成(鳴炮百響)


轉載自  群聚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15: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