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品味生活 |
休閒天地 |
興趣嗜好 |
學術藝文 |
女性頻道 |
電腦數位 |
遊戲天堂 |
影視音樂 |
宗教綜合 |
綜合圖片 |
綜合影片 |
成人園地 |
辣妹直播
新聞時事區
生活優遊區
會員廣告交流區
感恩懺悔區
愛情紅綠燈
上班一族
生活智慧王
醫療保健區
美食王國
財富與風險區
消費購物區
釣友天下
海釣討論區
淡水討論區
釣蝦討論區
教學資訊區
汽機車討論區
搞怪爆笑區
趣味笑話區
搞笑圖片區
搞笑短片區
環瀛搜奇區
幽浮事件簿
靈異鬼怪區
數位影像生活
著名旅遊景點
博奕綜合討論區
休閒飲品
品酒專區
咖啡專區
茶香專區
星座命理區
動漫卡通區
連載區
動漫圖片區
軍事討論區
軍旅生涯
非主流討論區
中外歷史區
體育運動區
武術專區
健身會所
職業摔角區
布布發燒區
寵物世界
流浪動物關懷照護社
模型玩具區
園藝花卉區
自行車綜合區
專業討論區
休閒討論區
方寸之美
玩石天地
長篇小說區
連載中之小說
小說討論區
短篇小說區
經典文章區
原創天地
IQ題猜謎語
民俗文化區
懷舊柑仔店
藝術鑑賞區
校園生活
福爾摩沙風情
客家文化
閩南語小棧
原住民札記
手作小物
發明大觀園
女人話題 (男性禁言)
女性秘語 (男性禁言)
溫馨家庭區
寶貝生活館
天使寶寶專區
媽咪孕事區
時尚潮流館
婚姻資訊區
健康塑身區
美容美髮區
珠寶首飾區
AI
電腦軟體分享區
電腦軟體交流討論區
軟體應用教學區
手機通訊產品交流區
APP軟體區
手機圖鈴館
桌上型電腦討論區
硬體知識圖書館
筆記型電腦討論區
電腦DIY配件討論區
數位3C館
電子電機暨資訊工程館
手機遊戲討論區
ONLINE GAME
電競討論區
PC GAME
TV GAME
Facebook 討論版
影視戲劇區
明星貼圖區
樂壇綜合區
樂譜及樂器區
佛教
道教
西方教派
一貫道與其他教派
自拍樂園
原創自拍區
正妹貼圖區
性感誘惑區
激情性愛區
成人卡漫區
成人卡漫下載區
禁忌卡漫
另類圖片區
絲襪美腿區
西洋辣妹區
唯美清純區
自然美景區
電腦桌布分享區
優質套圖區
超市發表區
打包下載區
新註冊會員貼圖專區
成人長片直播區
成人短片直播區
BT下載區
HTTP長片下載區
HTTP短片下載區
歷史存放區
成人交流區
成人文學區
成人文學圖書館
搞笑圖影片區
成人笑話區
成人笑話圖書館
性愛秘技區
性愛秘技圖書館
圖影片求檔區
手機版
■
站務公告
■
加分活動
■
綜合教學
■
疑問建議
■
私密影像申訴檢舉專區
搜尋
搜尋
本版
會員
SOGO論壇
›
論壇
›
≡ 宗教綜合 ≡
›
佛教
›
往生咒
返回列表
查看:
359
|
回覆:
0
[修行法門]
往生咒
[複製連結]
kz661747
kz661747
註冊時間
2006-1-15
最後登錄
2023-1-30
主題
查看
積分
547
閱讀權限
80
文章
369
相冊
1
日誌
1
力天使(五級)
力天使(五級), 積分 547, 距離下一級還需 53 積分
串個門
加好友
打招呼
發私訊
狀態︰
離線
電梯直達
1
樓
發表於 2014-11-8 23:38:29
|
只看該作者
|
正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kz661747 於 2014-11-8 23:40 編輯
凈空法師《往生咒》1/4
請掀開經本(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卷)六百零七面,第三行:結釋咒意。
經【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
疏【釋咒意者。以咒附經。經得咒而彌顯。以經先咒。咒得經而愈靈。交相為用。應結釋也。此咒詳見不思議神力傳。持此咒者。滅罪往生。故以拔業障生凈土為名。陀羅尼者。此雲總持也。】
蓮池大師在註子裏面告訴我們,『釋咒意者』,這是我們通常習慣上所稱的「往生咒」。咒本來不是屬於《阿彌陀經》的,但是這個「往生咒」也是以密法專修凈土,蓮池大師將這個咒附經有他特別的用意。在《疏鈔》裏面,我們看到每一段經文末後一段的註解都是「稱理」,「理」就是禪宗講的心性,稱理就是稱性而談,這是屬於禪宗的。所以他這個註解的方式就是「禪凈不二」,後面加上往生咒,它的意思是「顯密不二」,這才看出凈宗實實在在無比的圓融。自古至今,我們看很多的註解都沒有這個體例,所以,這是蓮池大師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無非是期望我們人人都能夠信解,人人能夠念佛求生凈土,這是大師一片苦心,真實的慈悲。
『以咒附經,經得咒而彌顯,以經先咒。咒得經而愈顯,交相為用,應結釋也』,這是先講經後附咒,咒在經的後面。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大師他的用意已經明顯的說出來了。「經得咒而彌顯」,這一句是怎麽說法?我們必須要知道。佛在世說法是應機而說,如果佛為初機而說(初學的人而說),這一些我們常常在小乘經裏面看到很多,大乘經上也有,佛說得很清楚,說得很簡單,並不難懂,讓初機人就能夠接受。佛向一類大根器的人,聰明智慧、領悟力很強的人,佛的說法就相當的深入。我們今天看起來的確有相當的深度,往往我們看到很不容易理解,很難體會。在一般說大經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還有一些鬼神、天龍八部也參與了這一個法會。佛為我們說是顯說,要用我們的語言說,我們才會聽得懂。這些鬼神們都有五通,漏盡通他們沒有,漏盡通阿羅漢才能夠證得,五通鬼神都有。因此,這些鬼神能夠懂得我們人間的言語,所以他們也非常歡喜聽佛講經說法。
佛在一部經講圓滿之後,往往用咒。實在講,這個咒語並不是印度話,也不是梵文,梵文也翻不出來,也不懂。咒語實際上就是鬼神的言語,就是對那些來參加法會的這一些鬼神,用他們的言語說幾句,對他們來講非常的親切,佛說幾句有這個意思。所說的內容,實在講就是經裏面的綱領、綱要。所以咒是經之密說,經是咒之顯說,內容其實是一樣的;一個說得很詳細,一個是提綱挈領,好像講的幾個題目一樣,是這麽一個意思。這是密咒,在佛經裏面,就成為一種特別的體例,這是一般印度文學裏面也沒有的。
鬼神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有感應,善神與人有感應,邪神、惡鬼與人也有感應,這個裏面的吉兇禍福差別就很大了。這個感應是不是念咒就會有感應?念咒是一種方式,但是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我們現代名詞裏講的「心電感應」,我們中國古代所說的「誠則靈」。誠則靈,這個「誠」裏面到底是善是惡,就不一定。單單講「誠」,誠裏面沒有善惡,可是誠的底下,這個眾生的願求就有善惡了。有人心地很慈悲,求一切眾生的善福,這個心是善良的。有的人求鬼神,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怕傷害別人,這個心就不善了。所以誠能感諸佛菩薩,也能感一切善神,亦能感一切惡神。所以,這個感之後,那個願求裏面就有善惡、就有吉兇禍福,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經跟咒一合等於顯密圓融了,所以經的義趣格外的明顯;顯是顯露出來。這個話雖然是這麽說,這麽說也沒有說錯,可是真正要這個經義顯露,如果我們的心不誠就顯露不出來。你要問為什麽?這個我們在講席裏也常說,開經偈雲:「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麽解?光是想解是沒有辦法達到的。我們多讀、多研究、多思惟,是不是能解?不能解。什麽原因?佛的言語,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真心自性裏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沒有加一絲毫分別想像。我們用分別的心、用思考的心,怎麽能夠得他的真實義?這是用的心不相應。好像這個水源,人家的水源是清水,我們的水源是濁水。濁水要想了解清水,流到清水,清水也變濁了。這就是我常講的,我們今天是錯解了如來真實義、曲解了如來真實義,沒能夠真正理解。真正理解,要用什麽方法?清凈心。佛心是清凈的,我們的心也是清凈的,那就行了。如來的意思你就理解了,你就懂了,你的心跟佛心一樣,你的解跟佛的解才能夠相應。
總而言之,一定要修定。我們凈宗《無量壽經》的經題上面,教給我們修行的三大綱領是「清凈、平等、覺」,這是修行的三大綱領。這個三大綱領,我們只要抓住一個就行了。譬如我們修清凈心,心清凈了,當然平等;心不平等,絕對不會清凈;心不清凈,決定不可能覺。所以這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從平等入手也可以,從覺入手也可以。
但是對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從清凈心下手比較方便,比較容易。我勸導大家入佛門先讀一部經,念三年,其他的一切都放下。為什麽要這樣做?前面都曾經詳細報告過,為的就是修清凈心。念一部經,心容易清凈;念多了,這個頭腦就亂了。你念多了、看多了,自然就胡思亂想;換句話說,你什麽好處都得不到。我們佛門講:「功德」,功是功夫,德是得什麽?得清凈心、得平等心,開智慧,覺就是開智慧。你的心裏面妄想、執著、分別那麽多,修行修得再勤苦,煩惱還是一大堆,妄想一大堆,智慧完全沒有,這叫白修了,實在講是修行不得法。那個不想真修的人,我們看到笑笑就算了;真正想修的人,他來見我,我會教給他方法。
今天中午,有幾個朋友來看我,其中有一位是佛教徒,他是學密的,也學了不少年。他告訴我:「妄想太多了,煩惱太多了,想壓都壓不住。念咒也不行,念佛也不行,看經也不行,簡直就無可奈何。」我笑笑,算了!他不是真修。到我這裏來,看到這個書也喜歡,那個東西也喜歡。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這就不是真修!
真修行人,不但這個世間一切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裏面成就戒定慧,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然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就不會曲解了,不會錯解了。你沒有根本智,換句話說,你心不清凈,不要說看經你會曲解,你來聽講經,也把我的意思聽錯了。這個很多!他以為聽懂了,或者在外面跟別人講;我聽聽,不是這麽回事情,這個意思錯會了。連我講的意思他都錯會了,那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意思,他怎麽會不錯?可見得關鍵在用心。
我們要想「經得咒而彌顯」,我們一定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凈心,清凈心起用就是智慧。佛在許多經論上,告訴我們十法界的心行。十法界他們用的是什麽心?這一點很重要。佛的心是清凈、平等,在《無量壽經》經題上,開端就是清凈、平等,這是佛心。我們要想學佛,要想修凈土,凈土是凡夫直捷成佛的一個法門。我們讀經、念佛目標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凈、平等、覺」給念出來,「清凈、平等、覺」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是本性。
菩薩的心是六度,菩薩絕對沒有自己,不會想著有自己。如果想著有自己,這個人絕對不是菩薩。《金剛經》你們都念過,《金剛經》說得很好,「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是說得很明白嗎?菩薩決定沒有自己,起心動念都想著一切眾生。
菩薩入世跟大眾接觸,一定符合六度的原則,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持戒」就是守法,菩薩一定規規矩矩的,一定依著正確的方法來教化眾生,不會標新立異。凡是奇奇怪怪的這些事情,那個絕對不是菩薩所作的。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決定有耐心,忍辱是度瞋恚,養慈悲心,不會有怨恨,不會有報復。「精進」,進是進步,天天求進步,精是純而不雜,他表現的決定是一門深入。因為他要教別人,自己要作榜樣;教別人修一門,自己修很多門,人家看到就會起疑惑,不相信!菩薩一定給眾生作一個最好的榜樣。「禪定」,絕對不為外面境界所誘惑,內不生煩惱,外不受誘惑,那是定。最後一個是「般若」,就是理智,我們講他是理性的,絕對不會動感情,他是非常冷靜的,一切事理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菩薩決定符合這個原則。
所以,我們對佛法要真是稍稍有一點深入,這個眼睛就放光了。這些修行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句話不說,一見面就知道了。真正修行人,心變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凈,一天比一天慈悲,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所謂「煩惱輕、智慧長」。他的相貌一天比一天圓滿,一天比一天光明,所謂「相隨心轉」,所以從他的容貌、威儀就能看得出來,那個也不是裝的,他是自自然然的。
如果看到這個修行人說修得很好,一看面上無光,威儀不雅,就曉得他即使是非常用功,他也是走錯了道路,他修行的不如法。佛法真正要契入了,確實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那是他真正得到法喜,他的功夫得力了。如果學的一天比一天苦惱,那就要好好的檢點、反省,不是佛法錯,是自己搞錯了。
「以經先咒」,先講經再說咒。佛是在人間說法,當然先要照顧人,鬼神後來再照顧他,這個也是釋迦牟尼佛守法,持戒守法!我們主要是為哪些人說法?主要在人間是為人說法的,鬼神是來旁聽的,他是來附帶的,不是主要,不是為他們說的。如果佛在天上說法,那是以天神他們為主。所以,今天佛是在人間說法,當然經要在前面,咒附在後面。
「咒得經而愈靈」,我們讀經是兩種讀法,兩種目的。第一種我們求根本智。這一種讀法,就是恭恭敬敬經本翻開,從「如是我聞」一直念到最後「信受奉行」,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恭恭敬敬的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這一種讀經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是修無知。
如果讀經的時候,再想這一句是什麽意思,那一段怎麽解釋,那就壞了。你讀經的目的就被破掉了,你是把經典當作世間書去念,那個得不到效果。因為我們讀經就是修定,讀一個小時是修一個小時的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禪宗是打坐,觀心或者參話頭,教下都是用讀經的方法,我們凈宗有的時候用讀經,有的時候用念佛,像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
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就是門徑,統統是修定。修定的方法、門徑太多了,我們只要選擇一種、兩種,很適合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我們修起來很方便,這樣就好。所以讀經是修定,跟人家在禪堂裏面打坐沒有什麽兩樣,決定不能夠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對了。我們讀兩個小時,就修兩個小時,這是第一種的方法。
第二種方法,那就深入一層,隨文入觀。那是已經得到了根本智,已經得到定了,才有這個能力。沒有得到定的時候,沒有這個能力。已經得到定,這個能力是把經裏面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讀《阿彌陀經》就到了極樂世界,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跟自己的身心融成一片了,那個境界高,那個利益非常非常之大,這就是「咒得經而愈靈」。咒是密說,經是顯說,無論是經是咒,統統跟自己的心境融成了一片,這是真實的功夫,「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完全融成一片,這是第二種的讀法。
現在恐怕大多數人這兩種讀法都沒有,所以你們學了很久,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裏?不會用心,方法錯了。你們聽經聽的時間長了,聽經每聽一遍就是提醒你一次,薰習一遍。可見得煩惱習氣力量太大了,我們這一點薄弱的薰習,敵不過!境界一現前了,馬上就迷了。不但一般境界裏面迷,正在讀經也迷了,正在念佛也迷了,這個東西就難了。所以大師講:「交相為用。」就是經跟咒相輔相成,這個意思非常之好。
『此咒詳見不思議神力傳』,這是把往生咒的出處說出來了。它不是出在《阿彌陀經》,也不是出在《無量壽經》,「凈土三經」裏面都沒有,它是出在《不思議神力傳》這本書上。
『持此咒者,滅罪往生』。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要是專修這個法門,專持往生咒,確實能夠滅罪,確實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佛說得不錯!我們五經讀本裏面收的有,也許諸位看過,經上說得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感得阿彌陀佛現前。往生咒持三十萬遍,在過去我們道場有個老居士,這個老居士現在都不在了,他是張齡老居士,也許有同修見過他。沒有見過他的,如果知道「總統紀念歌」,那個歌詞就是他作的。他以前是總統府的秘書,早年我講經,他們夫妻兩個幾乎都沒有一次缺席,天天都來聽的。
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感應得佛現前,他就認真每天念,念滿三十萬遍。他來告訴我,說:「法師,不靈!佛沒有現前,什麽感應也沒有。」這個造的罪就很重,為什麽?謗法。不是咒不靈,是你不如法。你念這個咒,先問問罪滅了沒有,罪是什麽?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這是罪。一天到晚口裏都是念的咒語,這一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不生了,罪就滅了。三十萬遍往生咒是要相當長的一個時間,這麽長的時間當中,你不起一個妄念,就是我們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那才有用處,才有感應!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那怎麽行?這個就不如法了。
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這一個關鍵的所在,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兩句話說得太好了,不但是凈土修行的秘訣,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也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會有成就的。
無量法門,特別是大乘法門,目的是在明心見性。我們凈宗修「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跟禪宗講的名詞雖然不一樣,但是境界完全相同。禪宗講「大徹大悟,見性成佛」,我們講「理一心不亂」。實報莊嚴土往生,就是見性成佛。可見得那個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凈念相繼」。凈是清凈心,禪宗裏面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你那個心裏要一物都沒有,這個心是清凈心現前了。可是你如果弄錯了,「我心裏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是無明,把無明當作「本來無一物」,又錯了!所以這是一絲毫不能夠錯會的。
佛的心清凈,確實沒有一個念頭。雖然沒有一個念頭,但是沒有一樣不清楚,所謂「寂寂惺惺」,寂是清凈寂滅,惺是照得清清楚楚,沒有一樣不明了,那才是真心。寂,不落在妄想裏,沒有妄想;惺,不落在無明裏。兩邊都不落,那叫真心。我們凡夫很糟糕,不是落在妄想這一邊,就是落在無明那一邊,總搞不清楚,這是我們修行功夫很難得力、很難有成就的因素。
我們讀經,就是依照這個原理所采取的修行方法。譬如我們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不長,我們讀經時,讀的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是不落無明。讀經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心地清凈寂滅,那個方法就用對了。讀經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妄想,不可以想經裏的意思,這個很重要!所以讀經是真正的修行,這叫真供養。
還有一些人迷惑顛倒,以為我讀經是讀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看到我很乖就保佑我了,我天天念經給他聽。這是糊塗,這是大錯特錯。經是佛菩薩講的,難道他還要聽這個東西嗎?他才不要聽。這是修行非常好的一個方法,我們不會用這個方法,錯解了這個方法,所以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
滅罪,首先要曉得什麽叫作「罪」?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就是罪。真的有效果了,這些東西少了,妄想少了,煩惱輕了,這就是你罪滅掉的現象。三十萬遍往生咒念了之後,心確實達到相當清凈的程度,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縱然不能到「一心不亂」,至少也到「功夫成片」,有這種功夫就決定得生。所以念三十萬遍往生咒這個沒說錯,而是自己不會用功。今天往生咒念一千遍,記了下來,我今天念一千了,明天我又念了,兩千了。你看看這個心摻雜這麽多妄想在裏面,摻雜這麽多欲望在裏面。尤其是求感應的心、求神通的心那麽切,他還算不錯,沒遇到妖魔鬼怪。凡是求神通、求感應的,都很容易被魔所擾亂,被妖魔鬼怪來欺騙。滅罪往生,真的有這個功效,有這個功德。
『故以拔業障生凈土為名,陀羅尼者,此雲總持也』。這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綱領,佛法的綱領。
底下《鈔》這一段特別為我們解釋業障。想要消業障,如果不知道業障是什麽,到底消的是什麽也不曉得。現在我們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都希望消業障:「我的業障很重,我要消業障。」問他:「什麽叫業障?」說不出來。說不出來,那還消什麽?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障就是障礙,障礙了什麽?障礙了真心,障礙了本性,這個障就很嚴重。什麽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什麽?業是事業。哪個人不喜歡作事業?希望自己的事業愈大愈好,事業愈大,障也就大了,煩惱也就大了。
人生下來很可憐。一上學念書了,你們看看學校發的作業簿,他就作「業」了。從一入學就開始作業,一直作到死都作不完,這是造業。所以人為什麽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他那個造業從來沒有中斷過,拼命在造。造的是善業,三善道投胎;造的是惡業,三惡道受報。造業是六道輪回,哪一天我們能不造業,那就好了。
今天下午有幾個同修來看我,第一次到這兒來,是個出家的老比丘尼,很發心,自己省吃儉用,到處幫助人家蓋廟,出錢出力。她有八十四歲了,我勸她念佛,不要再造業了。蓋廟是造業嗎?你們想想是不是造業?臺灣的廟太多了,不要再蓋了,要緊的是念佛求往生。不但惡業不能造,善業也不要造。說實在話,一面造作,心地還是清凈,那是菩薩再來,不是凡夫。中國古時候這些道場的建立,跟諸位講,不是凡夫建的,都是佛、菩薩、阿羅漢化身來建的。凡夫造業,他怎麽能出得了三界?怎麽能了生死?諸佛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是來利益眾生的,來幫助眾生的,所以都是佛菩薩應化而來的。我們今天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去學佛菩薩那種事業,那我們就壞了,所以這個就要知道。老比丘尼八十四歲了,修行非常認真,早晨很早起來,自己還當維那。已經八十四歲了,非常難得,這個唱的聲音也還滿響亮的,真不容易!我今天看到她很喜歡,八十幾歲有這麽好的身體,很難得。
她來告訴我,一心又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是他的孫子還不少,放不下,又掛念這個,又掛念那個,還有在外國的,常常問一問:「現在情形怎麽樣?」心裏牽掛這些。
我今天告訴她:「這叫業障,那些都是魔,魔障,不會叫你往生。」她問我:「怎麽辦?」我說:「放下,不要管他。你一心一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兒孫放不下,你到了西方世界,你就是菩薩了,菩薩的兒孫會有菩薩照顧,會有護法神保佑,比你照顧周到得多。你要不能往生,落在六道輪回,你的兒孫誰也照顧不了,你自己也無可奈何。我給你講的都是真話。你想錯了,做錯了。哪有佛菩薩的眷屬沒有人照顧的?沒有這個道理。」今天她聽明白了,很歡喜的走了。造極重的罪業,還有護法神在照顧他。佛家講:「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這都是實話,不是騙人的。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照顧你的家親眷屬,唯一的好辦法,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凈土,見阿彌陀佛,什麽都解決了。你要不能生到凈土,那你的問題決不是你想像、你操心所能解決得了的。所以學佛要有智慧。
鈔【業障者。凡障有三。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今言業障。則中攝前後。煩惱者業之因。報者業之果也。業必有因。業必招果。故攝二障。除障貴除其本。如根絕不生芽。芽不生。則枝葉華果。悉不生故。今此咒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根本也。如傳言。日夜各持三七遍。滅五逆謗法等罪。是也。得生凈土者。輪回娑婆。皆繇業障。業障既空。穢土種滅。隨願往生。故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總持者。總統攝持。更無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傳名不思議神力者。即經名不思議功德也。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議。】
『業障者,凡障有三,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業障」有三大類,這個三大類就是平常經上所講的「惑、業、苦」,惑是迷惑,業是造作,苦是受報。業障,實在講無量無邊,這裏講的三障是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我們不說細的,說粗的。細的很難懂,粗的就是《百法明門》裏面所講的二十六種煩惱,即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造成了六道輪回。假如這二十六個煩惱都斷了、沒有了,六道輪回就沒有了,不要說你要怎麽出去了,到時候六道輪回找也找不到,所以能造六道輪回的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
煩惱是障,裏面有煩惱,外面就造作。你們在《普賢行願品》懺悔偈裏面所念到的,什麽東西造的?身、語、意。身體動作是造作,口裏面是言語,意裏面是念頭。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言語是口在造業,身體動作是身在造業。所以這個煩惱表現在「身、語、意」業上來發揮,就起作用了。身、語、意就是煩惱造業的工具,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時時刻刻要有警覺,依照佛的教誡不造惡業,那就好了。
既然有造作,後面一定有果報,善因就有善果,果報在三善道;惡因一定要有惡報,果報就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途。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辦法脫離輪回,都在六道裏面打滾,而且一世不如一世。在六道裏像螺旋紋一樣,愈來愈下去,它不會往上面轉的。什麽原因?我們造的惡業比善業多,一生一生、一世一世累積下來,就往下沈,不會往上浮。這一個事實,只要我們頭腦稍微冷靜一點,我們想想,不要想久遠,想今天從早到晚,我起心動念,起了多少個善念?起了多少個惡念?你就曉得了。
什麽是善念?什麽是惡念?為一切眾生的、為社會大眾利益的,這是善念;為自己、為個人、為一家的,這是惡念。你起的念頭,到底哪一種念頭多?為我自己的念頭多,換句話說,你就是往下墮,你不是往上升。這就說明六道輪回的可怖,真可怕!我們在六道裏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這是事實的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我們看下面的文。『今言業障』,這個明明是三障,他沒有說「拔三障生凈土」,他只說「拔業障」,沒有說「拔三障」。「今言業障,則中攝前後」。三障,「業障」在中,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不會有報,所以這個業在當中把上下都關連了。從「因、緣、果」裏面來講,業是因,報是果,煩惱是緣。就是這個果報,跟果報最密切的這個叫因,疏遠的叫緣。業跟果報關系最近,煩惱還遠一層。像父子,父親是因,祖父那是緣,比較遠一點的是緣。所以這個業報,在三障說「業障」是最合理的。
『煩惱者業之因,報者業之果也。業必有因,業必招果,故攝二障』,這是講一個業障把前面這個煩惱跟後面的果報統統都包括在其中,這個好懂。
『除障貴除其本,如根絕不生芽,芽不生,則枝葉華果,悉不生故』。「除障」,有人在枝葉上除,有人在根本上除,這就看人的根性。上上根人、利根之人,他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從根本上下手。中、下根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沒有法子從根本修,佛就教給他們從枝葉上修。譬如我們看到一棵樹,這棵樹我們不想要它,聰明的人拔根,根一挖,樹就拉倒;那個笨人不要它,先把葉子一片一片的拿下來,然後枝條一條一條剪下來,最後慢慢的才把這棵樹連根拔掉,你說那個多費事,多費時間。這在佛法裏面講叫漸修,漸修就是用這個方法,在枝葉上下手。
高級的修行方法是從根本上下手,禪是從根本上。諸位要曉得,禪有兩大派系,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神秀跟惠能兩位大師,神秀大師所接引的對象是大乘根性的人,還是從枝葉上來。六祖能大師是從根本上下手,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我們凈土宗是從根本修,這個要知道。密宗裏有從根本,也有從枝葉,所以成就不一樣。
凈宗不管是什麽根性,統統從根本修,為什麽?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根本的根本,上根人也是用這個方法,下根人也是用這個方法;文殊、普賢用這個方法,阿鼻地獄眾生也用這個方法。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那個可以說是理上有,確實有,事上沒有。你們看《無量壽經》就知道,事上是平等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事上平等。我們這個世界,每一個人個子高矮不一樣,相貌也不相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子都一樣高,相貌完全一樣,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理論上不平等,事實上平等。
事上為什麽平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說老實話,我們是帶業去往生的,煩惱沒有斷,怎麽可能平等?決定不能平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裏面所沒有的。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如果這一生放過了,想以後再遇到,那是非常非常的難得了,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所以這個「除障」要除根。
『今此咒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根本也』。所以,你要懂得持咒。如果這個咒真的能把自己的妄想、雜念伏住了,這叫持咒,這叫功夫得力了。假如一面念往生咒,一面在打妄想,不要說三十萬遍了,三百萬遍、三千萬遍也沒用,也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用!為什麽?你持的不如法,你不會用心。
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一個法門,無論是哪一個宗派,最要緊的是會用心,這個很重要。不會用心,模仿那個樣子,那是不切實際的,不能成就的;只有外表,沒有實際的內容。佛法是講求實質,並不重視外表。
『如傳言』。這個「傳」,就是上面所說的「不思議神力傳」。
『日夜各持三七遍』。「三七」就是二十一遍。
『滅五逆謗法等罪,是也』。往往有一些同學看到這個字樣,心裏面生疑惑:「這個往生咒不長,每天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不難。五逆謗法是極重的罪,要墮阿鼻地獄的,這樣就可以滅罪嗎?這是真的嗎?」你們說是真的,還是假的?你們可以試試看,張齡居士念了三十萬遍沒效。佛說的沒錯,還是我那一句話,我們錯解如來真實義。
早晚課誦,我也說了很多遍。早課的用意是提醒我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遵守佛菩薩的教誨,早晨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沒有做到?做到的要繼續保持,沒有做到的明天要改進。這才叫做早、晚課。不是早晨把這個經咒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再念一遍給他聽,我們自己言語、造作、思想、行為根本就不相幹,那這種早晚課,說老實話是有罪過的。什麽罪過?早晨騙佛菩薩一遍,晚上又去騙一遍,天天騙佛菩薩,你這個罪過重了!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就曉得做早晚課的真實義。
早晨二十一遍往生咒念的身心清凈,要把這個清凈保持一天,這才叫持往生咒;不是念完就沒事了。你學了,不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學了沒用處,要學以致用。晚課再有二十一遍,夜夢不顛倒。日夜身心清凈,這樣念三十萬遍,他怎麽不往生?他怎麽不消罪業?所以不是他錯,是我們把意思解錯了。我們以為經上講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就可以了,造作五逆、謗法罪沒有關系,我念二十一遍往生咒就消掉了,這叫大錯特錯,叫大邪見,邪知邪見。這一點我們要曉得。
確實這個經咒、佛號功德威神不可思議。實在講,我們修行的人都是錯解了意思,都是做的形式、做的表面,沒有認真、實際在心地上下功夫。果然在心地上下功夫,那個收獲實在講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不是將來得到,現在就得到。你這個境界完全轉變,跟過去沒有學佛絕對不一樣,跟這個世間一切人也不一樣,確確實實契入佛菩薩應化世間那個境界,在這個世間跟大家和光同塵、遊戲神通,這是快樂無比!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那多快樂!那是真實的享受。
你不入境界,這個利益你得不到,這種歡喜你也得不到。所以讀經、念往生咒、念阿彌陀佛名號都可以,都能達到這個境界,就是你要會用功,如理如法的修行,經典裏所講的理論、道理要懂得,要與理相應,經典裏面教給我們一些方法,我們要明了,要把它做到,與法相應,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你才能得到。
『得生凈土者』。底下解釋得生凈土。
『輪回娑婆,皆繇業障』,這是曉得生死輪回的因在哪裏。因在造業,為什麽會造業?因為有煩惱。造業,後面才有六道輪回的果報。業障要空了,煩惱當然也空;煩惱還在,你的業障決定空不了。消業障必定斷煩惱,斷煩惱一定會消業障。
『業障既空,穢土種滅』。這個「穢土」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的種子沒有了,六道輪回的因沒有了,六道輪回的果報現象當然沒有了。永嘉大師講的「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就是六道。
『隨願往生』。一定隨著自己的願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達到。
『故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就是說你業障消除了,一定得生。諸位要記住,這是在密咒上講的,前面經上講的也是這個原則。所以我們念佛,念佛能不能往生?念佛,業障消了才能往生。我們不是叫「帶業往生」嗎?沒錯!古大德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印光大師文鈔》裏也講的很清楚,「帶」是帶過去的業,不可以帶現在的業。過去是指什麽?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時所造的那個業,這是可以原諒的,可以給你帶去。學了佛,知道這是壞事,還要做,這不能原諒,這個也不可以帶。只能帶舊業,不可以帶新業,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
這就是這個法門比其他一切法門殊勝的地方。說實在話,其他法門連過去的業都不能帶,一定要消幹凈才能出得了三界。阿羅漢出了三界了,四果阿羅漢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也就是《百法明門》裏面所說的二十六種煩惱統統斷盡了,他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六道以外的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沒有破,所以不能見性。我們這個法門見思煩惱不必完全斷盡,只要把現行斷了就可以了。什麽叫現行?現在不發作就可以了。現在一面念佛,一面還發作,沒有用處。諸位要記住,就是決定不帶現前。現在一定要修身心清凈,這個很要緊很要緊,這是我們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的關鍵。
『總持者,總統攝持,更無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咒也叫總持,這是陀羅尼的意思。『傳名不思議神力者,即經名不思議功德也』。我們這個經是《不思議功德經》,所以往生咒也是不思議神力咒。『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議』。咒就是經的密說,與經中的宗旨、義趣可以是完全相同。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2014-11-8 23:40:05 上傳
下載附件
(35.91 KB)
2014-11-8 23:40:06 上傳
下載附件
(47.83 KB)
2014-11-8 23:40:08 上傳
下載附件
(335.07 KB)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這證明我們還活著。痛苦是自己的惡報,不要抱怨別人;幸福是自己的善報,應當好好珍惜,盡量分享。這是我對佛法的理解。
檢舉
返回列表
高級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回覆文章
瀏覽過的版塊
方寸之美
電腦軟體交流討論區
手機遊戲討論區
經典文章區
明星貼圖區
自然美景區
著名旅遊景點
愛情紅綠燈
積分 0, 距離下一級還需 積分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
通知管理人員
,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4:55
手機版
|
SOGO論壇
品味生活
|
休閒天地
|
興趣嗜好
|
學術藝文
|
女性頻道
|
電腦數位
|
遊戲天堂
|
影視音樂
|
宗教綜合
|
綜合圖片
|
綜合影片
|
成人園地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