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往生咒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1-8 23:38:2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kz661747 於 2014-11-8 23:40 編輯

凈空法師《往生咒》1/4

請掀開經本(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卷)六百零七面,第三行:結釋咒意。

經【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

疏【釋咒意者。以咒附經。經得咒而彌顯。以經先咒。咒得經而愈靈。交相為用。應結釋也。此咒詳見不思議神力傳。持此咒者。滅罪往生。故以拔業障生凈土為名。陀羅尼者。此雲總持也。】

蓮池大師在註子裏面告訴我們,『釋咒意者』,這是我們通常習慣上所稱的「往生咒」。咒本來不是屬於《阿彌陀經》的,但是這個「往生咒」也是以密法專修凈土,蓮池大師將這個咒附經有他特別的用意。在《疏鈔》裏面,我們看到每一段經文末後一段的註解都是「稱理」,「理」就是禪宗講的心性,稱理就是稱性而談,這是屬於禪宗的。所以他這個註解的方式就是「禪凈不二」,後面加上往生咒,它的意思是「顯密不二」,這才看出凈宗實實在在無比的圓融。自古至今,我們看很多的註解都沒有這個體例,所以,這是蓮池大師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無非是期望我們人人都能夠信解,人人能夠念佛求生凈土,這是大師一片苦心,真實的慈悲。

『以咒附經,經得咒而彌顯,以經先咒。咒得經而愈顯,交相為用,應結釋也』,這是先講經後附咒,咒在經的後面。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大師他的用意已經明顯的說出來了。「經得咒而彌顯」,這一句是怎麽說法?我們必須要知道。佛在世說法是應機而說,如果佛為初機而說(初學的人而說),這一些我們常常在小乘經裏面看到很多,大乘經上也有,佛說得很清楚,說得很簡單,並不難懂,讓初機人就能夠接受。佛向一類大根器的人,聰明智慧、領悟力很強的人,佛的說法就相當的深入。我們今天看起來的確有相當的深度,往往我們看到很不容易理解,很難體會。在一般說大經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還有一些鬼神、天龍八部也參與了這一個法會。佛為我們說是顯說,要用我們的語言說,我們才會聽得懂。這些鬼神們都有五通,漏盡通他們沒有,漏盡通阿羅漢才能夠證得,五通鬼神都有。因此,這些鬼神能夠懂得我們人間的言語,所以他們也非常歡喜聽佛講經說法。

佛在一部經講圓滿之後,往往用咒。實在講,這個咒語並不是印度話,也不是梵文,梵文也翻不出來,也不懂。咒語實際上就是鬼神的言語,就是對那些來參加法會的這一些鬼神,用他們的言語說幾句,對他們來講非常的親切,佛說幾句有這個意思。所說的內容,實在講就是經裏面的綱領、綱要。所以咒是經之密說,經是咒之顯說,內容其實是一樣的;一個說得很詳細,一個是提綱挈領,好像講的幾個題目一樣,是這麽一個意思。這是密咒,在佛經裏面,就成為一種特別的體例,這是一般印度文學裏面也沒有的。

鬼神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有感應,善神與人有感應,邪神、惡鬼與人也有感應,這個裏面的吉兇禍福差別就很大了。這個感應是不是念咒就會有感應?念咒是一種方式,但是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我們現代名詞裏講的「心電感應」,我們中國古代所說的「誠則靈」。誠則靈,這個「誠」裏面到底是善是惡,就不一定。單單講「誠」,誠裏面沒有善惡,可是誠的底下,這個眾生的願求就有善惡了。有人心地很慈悲,求一切眾生的善福,這個心是善良的。有的人求鬼神,只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怕傷害別人,這個心就不善了。所以誠能感諸佛菩薩,也能感一切善神,亦能感一切惡神。所以,這個感之後,那個願求裏面就有善惡、就有吉兇禍福,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經跟咒一合等於顯密圓融了,所以經的義趣格外的明顯;顯是顯露出來。這個話雖然是這麽說,這麽說也沒有說錯,可是真正要這個經義顯露,如果我們的心不誠就顯露不出來。你要問為什麽?這個我們在講席裏也常說,開經偈雲:「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麽解?光是想解是沒有辦法達到的。我們多讀、多研究、多思惟,是不是能解?不能解。什麽原因?佛的言語,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真心自性裏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沒有加一絲毫分別想像。我們用分別的心、用思考的心,怎麽能夠得他的真實義?這是用的心不相應。好像這個水源,人家的水源是清水,我們的水源是濁水。濁水要想了解清水,流到清水,清水也變濁了。這就是我常講的,我們今天是錯解了如來真實義、曲解了如來真實義,沒能夠真正理解。真正理解,要用什麽方法?清凈心。佛心是清凈的,我們的心也是清凈的,那就行了。如來的意思你就理解了,你就懂了,你的心跟佛心一樣,你的解跟佛的解才能夠相應。

總而言之,一定要修定。我們凈宗《無量壽經》的經題上面,教給我們修行的三大綱領是「清凈、平等、覺」,這是修行的三大綱領。這個三大綱領,我們只要抓住一個就行了。譬如我們修清凈心,心清凈了,當然平等;心不平等,絕對不會清凈;心不清凈,決定不可能覺。所以這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從平等入手也可以,從覺入手也可以。

但是對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從清凈心下手比較方便,比較容易。我勸導大家入佛門先讀一部經,念三年,其他的一切都放下。為什麽要這樣做?前面都曾經詳細報告過,為的就是修清凈心。念一部經,心容易清凈;念多了,這個頭腦就亂了。你念多了、看多了,自然就胡思亂想;換句話說,你什麽好處都得不到。我們佛門講:「功德」,功是功夫,德是得什麽?得清凈心、得平等心,開智慧,覺就是開智慧。你的心裏面妄想、執著、分別那麽多,修行修得再勤苦,煩惱還是一大堆,妄想一大堆,智慧完全沒有,這叫白修了,實在講是修行不得法。那個不想真修的人,我們看到笑笑就算了;真正想修的人,他來見我,我會教給他方法。

今天中午,有幾個朋友來看我,其中有一位是佛教徒,他是學密的,也學了不少年。他告訴我:「妄想太多了,煩惱太多了,想壓都壓不住。念咒也不行,念佛也不行,看經也不行,簡直就無可奈何。」我笑笑,算了!他不是真修。到我這裏來,看到這個書也喜歡,那個東西也喜歡。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這就不是真修!

真修行人,不但這個世間一切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裏面成就戒定慧,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了,然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就不會曲解了,不會錯解了。你沒有根本智,換句話說,你心不清凈,不要說看經你會曲解,你來聽講經,也把我的意思聽錯了。這個很多!他以為聽懂了,或者在外面跟別人講;我聽聽,不是這麽回事情,這個意思錯會了。連我講的意思他都錯會了,那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意思,他怎麽會不錯?可見得關鍵在用心。

我們要想「經得咒而彌顯」,我們一定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凈心,清凈心起用就是智慧。佛在許多經論上,告訴我們十法界的心行。十法界他們用的是什麽心?這一點很重要。佛的心是清凈、平等,在《無量壽經》經題上,開端就是清凈、平等,這是佛心。我們要想學佛,要想修凈土,凈土是凡夫直捷成佛的一個法門。我們讀經、念佛目標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凈、平等、覺」給念出來,「清凈、平等、覺」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是本性。

菩薩的心是六度,菩薩絕對沒有自己,不會想著有自己。如果想著有自己,這個人絕對不是菩薩。《金剛經》你們都念過,《金剛經》說得很好,「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是說得很明白嗎?菩薩決定沒有自己,起心動念都想著一切眾生。

菩薩入世跟大眾接觸,一定符合六度的原則,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持戒」就是守法,菩薩一定規規矩矩的,一定依著正確的方法來教化眾生,不會標新立異。凡是奇奇怪怪的這些事情,那個絕對不是菩薩所作的。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決定有耐心,忍辱是度瞋恚,養慈悲心,不會有怨恨,不會有報復。「精進」,進是進步,天天求進步,精是純而不雜,他表現的決定是一門深入。因為他要教別人,自己要作榜樣;教別人修一門,自己修很多門,人家看到就會起疑惑,不相信!菩薩一定給眾生作一個最好的榜樣。「禪定」,絕對不為外面境界所誘惑,內不生煩惱,外不受誘惑,那是定。最後一個是「般若」,就是理智,我們講他是理性的,絕對不會動感情,他是非常冷靜的,一切事理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菩薩決定符合這個原則。

所以,我們對佛法要真是稍稍有一點深入,這個眼睛就放光了。這些修行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句話不說,一見面就知道了。真正修行人,心變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凈,一天比一天慈悲,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所謂「煩惱輕、智慧長」。他的相貌一天比一天圓滿,一天比一天光明,所謂「相隨心轉」,所以從他的容貌、威儀就能看得出來,那個也不是裝的,他是自自然然的。

如果看到這個修行人說修得很好,一看面上無光,威儀不雅,就曉得他即使是非常用功,他也是走錯了道路,他修行的不如法。佛法真正要契入了,確實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那是他真正得到法喜,他的功夫得力了。如果學的一天比一天苦惱,那就要好好的檢點、反省,不是佛法錯,是自己搞錯了。

「以經先咒」,先講經再說咒。佛是在人間說法,當然先要照顧人,鬼神後來再照顧他,這個也是釋迦牟尼佛守法,持戒守法!我們主要是為哪些人說法?主要在人間是為人說法的,鬼神是來旁聽的,他是來附帶的,不是主要,不是為他們說的。如果佛在天上說法,那是以天神他們為主。所以,今天佛是在人間說法,當然經要在前面,咒附在後面。

「咒得經而愈靈」,我們讀經是兩種讀法,兩種目的。第一種我們求根本智。這一種讀法,就是恭恭敬敬經本翻開,從「如是我聞」一直念到最後「信受奉行」,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恭恭敬敬的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這一種讀經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是修無知。

如果讀經的時候,再想這一句是什麽意思,那一段怎麽解釋,那就壞了。你讀經的目的就被破掉了,你是把經典當作世間書去念,那個得不到效果。因為我們讀經就是修定,讀一個小時是修一個小時的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比如禪宗是打坐,觀心或者參話頭,教下都是用讀經的方法,我們凈宗有的時候用讀經,有的時候用念佛,像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

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就是方法,門就是門徑,統統是修定。修定的方法、門徑太多了,我們只要選擇一種、兩種,很適合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我們修起來很方便,這樣就好。所以讀經是修定,跟人家在禪堂裏面打坐沒有什麽兩樣,決定不能夠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對了。我們讀兩個小時,就修兩個小時,這是第一種的方法。

第二種方法,那就深入一層,隨文入觀。那是已經得到了根本智,已經得到定了,才有這個能力。沒有得到定的時候,沒有這個能力。已經得到定,這個能力是把經裏面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讀《阿彌陀經》就到了極樂世界,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跟自己的身心融成一片了,那個境界高,那個利益非常非常之大,這就是「咒得經而愈靈」。咒是密說,經是顯說,無論是經是咒,統統跟自己的心境融成了一片,這是真實的功夫,「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完全融成一片,這是第二種的讀法。

現在恐怕大多數人這兩種讀法都沒有,所以你們學了很久,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裏?不會用心,方法錯了。你們聽經聽的時間長了,聽經每聽一遍就是提醒你一次,薰習一遍。可見得煩惱習氣力量太大了,我們這一點薄弱的薰習,敵不過!境界一現前了,馬上就迷了。不但一般境界裏面迷,正在讀經也迷了,正在念佛也迷了,這個東西就難了。所以大師講:「交相為用。」就是經跟咒相輔相成,這個意思非常之好。

『此咒詳見不思議神力傳』,這是把往生咒的出處說出來了。它不是出在《阿彌陀經》,也不是出在《無量壽經》,「凈土三經」裏面都沒有,它是出在《不思議神力傳》這本書上。

『持此咒者,滅罪往生』。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要是專修這個法門,專持往生咒,確實能夠滅罪,確實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佛說得不錯!我們五經讀本裏面收的有,也許諸位看過,經上說得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感得阿彌陀佛現前。往生咒持三十萬遍,在過去我們道場有個老居士,這個老居士現在都不在了,他是張齡老居士,也許有同修見過他。沒有見過他的,如果知道「總統紀念歌」,那個歌詞就是他作的。他以前是總統府的秘書,早年我講經,他們夫妻兩個幾乎都沒有一次缺席,天天都來聽的。

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萬遍,就感應得佛現前,他就認真每天念,念滿三十萬遍。他來告訴我,說:「法師,不靈!佛沒有現前,什麽感應也沒有。」這個造的罪就很重,為什麽?謗法。不是咒不靈,是你不如法。你念這個咒,先問問罪滅了沒有,罪是什麽?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這是罪。一天到晚口裏都是念的咒語,這一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不生了,罪就滅了。三十萬遍往生咒是要相當長的一個時間,這麽長的時間當中,你不起一個妄念,就是我們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那才有用處,才有感應!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那怎麽行?這個就不如法了。

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這一個關鍵的所在,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兩句話說得太好了,不但是凈土修行的秘訣,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也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違背這個原則,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會有成就的。

無量法門,特別是大乘法門,目的是在明心見性。我們凈宗修「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跟禪宗講的名詞雖然不一樣,但是境界完全相同。禪宗講「大徹大悟,見性成佛」,我們講「理一心不亂」。實報莊嚴土往生,就是見性成佛。可見得那個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凈念相繼」。凈是清凈心,禪宗裏面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你那個心裏要一物都沒有,這個心是清凈心現前了。可是你如果弄錯了,「我心裏什麽都沒有了」,什麽都沒有是無明,把無明當作「本來無一物」,又錯了!所以這是一絲毫不能夠錯會的。

佛的心清凈,確實沒有一個念頭。雖然沒有一個念頭,但是沒有一樣不清楚,所謂「寂寂惺惺」,寂是清凈寂滅,惺是照得清清楚楚,沒有一樣不明了,那才是真心。寂,不落在妄想裏,沒有妄想;惺,不落在無明裏。兩邊都不落,那叫真心。我們凡夫很糟糕,不是落在妄想這一邊,就是落在無明那一邊,總搞不清楚,這是我們修行功夫很難得力、很難有成就的因素。

我們讀經,就是依照這個原理所采取的修行方法。譬如我們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不長,我們讀經時,讀的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是不落無明。讀經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心地清凈寂滅,那個方法就用對了。讀經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妄想,不可以想經裏的意思,這個很重要!所以讀經是真正的修行,這叫真供養。

還有一些人迷惑顛倒,以為我讀經是讀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看到我很乖就保佑我了,我天天念經給他聽。這是糊塗,這是大錯特錯。經是佛菩薩講的,難道他還要聽這個東西嗎?他才不要聽。這是修行非常好的一個方法,我們不會用這個方法,錯解了這個方法,所以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

滅罪,首先要曉得什麽叫作「罪」?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就是罪。真的有效果了,這些東西少了,妄想少了,煩惱輕了,這就是你罪滅掉的現象。三十萬遍往生咒念了之後,心確實達到相當清凈的程度,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縱然不能到「一心不亂」,至少也到「功夫成片」,有這種功夫就決定得生。所以念三十萬遍往生咒這個沒說錯,而是自己不會用功。今天往生咒念一千遍,記了下來,我今天念一千了,明天我又念了,兩千了。你看看這個心摻雜這麽多妄想在裏面,摻雜這麽多欲望在裏面。尤其是求感應的心、求神通的心那麽切,他還算不錯,沒遇到妖魔鬼怪。凡是求神通、求感應的,都很容易被魔所擾亂,被妖魔鬼怪來欺騙。滅罪往生,真的有這個功效,有這個功德。

『故以拔業障生凈土為名,陀羅尼者,此雲總持也』。這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綱領,佛法的綱領。

底下《鈔》這一段特別為我們解釋業障。想要消業障,如果不知道業障是什麽,到底消的是什麽也不曉得。現在我們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都希望消業障:「我的業障很重,我要消業障。」問他:「什麽叫業障?」說不出來。說不出來,那還消什麽?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障就是障礙,障礙了什麽?障礙了真心,障礙了本性,這個障就很嚴重。什麽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什麽?業是事業。哪個人不喜歡作事業?希望自己的事業愈大愈好,事業愈大,障也就大了,煩惱也就大了。

人生下來很可憐。一上學念書了,你們看看學校發的作業簿,他就作「業」了。從一入學就開始作業,一直作到死都作不完,這是造業。所以人為什麽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他那個造業從來沒有中斷過,拼命在造。造的是善業,三善道投胎;造的是惡業,三惡道受報。造業是六道輪回,哪一天我們能不造業,那就好了。

今天下午有幾個同修來看我,第一次到這兒來,是個出家的老比丘尼,很發心,自己省吃儉用,到處幫助人家蓋廟,出錢出力。她有八十四歲了,我勸她念佛,不要再造業了。蓋廟是造業嗎?你們想想是不是造業?臺灣的廟太多了,不要再蓋了,要緊的是念佛求往生。不但惡業不能造,善業也不要造。說實在話,一面造作,心地還是清凈,那是菩薩再來,不是凡夫。中國古時候這些道場的建立,跟諸位講,不是凡夫建的,都是佛、菩薩、阿羅漢化身來建的。凡夫造業,他怎麽能出得了三界?怎麽能了生死?諸佛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是來利益眾生的,來幫助眾生的,所以都是佛菩薩應化而來的。我們今天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去學佛菩薩那種事業,那我們就壞了,所以這個就要知道。老比丘尼八十四歲了,修行非常認真,早晨很早起來,自己還當維那。已經八十四歲了,非常難得,這個唱的聲音也還滿響亮的,真不容易!我今天看到她很喜歡,八十幾歲有這麽好的身體,很難得。

她來告訴我,一心又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是他的孫子還不少,放不下,又掛念這個,又掛念那個,還有在外國的,常常問一問:「現在情形怎麽樣?」心裏牽掛這些。

我今天告訴她:「這叫業障,那些都是魔,魔障,不會叫你往生。」她問我:「怎麽辦?」我說:「放下,不要管他。你一心一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兒孫放不下,你到了西方世界,你就是菩薩了,菩薩的兒孫會有菩薩照顧,會有護法神保佑,比你照顧周到得多。你要不能往生,落在六道輪回,你的兒孫誰也照顧不了,你自己也無可奈何。我給你講的都是真話。你想錯了,做錯了。哪有佛菩薩的眷屬沒有人照顧的?沒有這個道理。」今天她聽明白了,很歡喜的走了。造極重的罪業,還有護法神在照顧他。佛家講:「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這都是實話,不是騙人的。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照顧你的家親眷屬,唯一的好辦法,就是一心一意求生凈土,見阿彌陀佛,什麽都解決了。你要不能生到凈土,那你的問題決不是你想像、你操心所能解決得了的。所以學佛要有智慧。

鈔【業障者。凡障有三。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今言業障。則中攝前後。煩惱者業之因。報者業之果也。業必有因。業必招果。故攝二障。除障貴除其本。如根絕不生芽。芽不生。則枝葉華果。悉不生故。今此咒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根本也。如傳言。日夜各持三七遍。滅五逆謗法等罪。是也。得生凈土者。輪回娑婆。皆繇業障。業障既空。穢土種滅。隨願往生。故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總持者。總統攝持。更無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傳名不思議神力者。即經名不思議功德也。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議。】

『業障者,凡障有三,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業障」有三大類,這個三大類就是平常經上所講的「惑、業、苦」,惑是迷惑,業是造作,苦是受報。業障,實在講無量無邊,這裏講的三障是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我們不說細的,說粗的。細的很難懂,粗的就是《百法明門》裏面所講的二十六種煩惱,即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造成了六道輪回。假如這二十六個煩惱都斷了、沒有了,六道輪回就沒有了,不要說你要怎麽出去了,到時候六道輪回找也找不到,所以能造六道輪回的就是這二十六個煩惱。

煩惱是障,裏面有煩惱,外面就造作。你們在《普賢行願品》懺悔偈裏面所念到的,什麽東西造的?身、語、意。身體動作是造作,口裏面是言語,意裏面是念頭。起心動念是意在造業,言語是口在造業,身體動作是身在造業。所以這個煩惱表現在「身、語、意」業上來發揮,就起作用了。身、語、意就是煩惱造業的工具,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時時刻刻要有警覺,依照佛的教誡不造惡業,那就好了。

既然有造作,後面一定有果報,善因就有善果,果報在三善道;惡因一定要有惡報,果報就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途。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辦法脫離輪回,都在六道裏面打滾,而且一世不如一世。在六道裏像螺旋紋一樣,愈來愈下去,它不會往上面轉的。什麽原因?我們造的惡業比善業多,一生一生、一世一世累積下來,就往下沈,不會往上浮。這一個事實,只要我們頭腦稍微冷靜一點,我們想想,不要想久遠,想今天從早到晚,我起心動念,起了多少個善念?起了多少個惡念?你就曉得了。

什麽是善念?什麽是惡念?為一切眾生的、為社會大眾利益的,這是善念;為自己、為個人、為一家的,這是惡念。你起的念頭,到底哪一種念頭多?為我自己的念頭多,換句話說,你就是往下墮,你不是往上升。這就說明六道輪回的可怖,真可怕!我們在六道裏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這是事實的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我們看下面的文。『今言業障』,這個明明是三障,他沒有說「拔三障生凈土」,他只說「拔業障」,沒有說「拔三障」。「今言業障,則中攝前後」。三障,「業障」在中,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不會有報,所以這個業在當中把上下都關連了。從「因、緣、果」裏面來講,業是因,報是果,煩惱是緣。就是這個果報,跟果報最密切的這個叫因,疏遠的叫緣。業跟果報關系最近,煩惱還遠一層。像父子,父親是因,祖父那是緣,比較遠一點的是緣。所以這個業報,在三障說「業障」是最合理的。

『煩惱者業之因,報者業之果也。業必有因,業必招果,故攝二障』,這是講一個業障把前面這個煩惱跟後面的果報統統都包括在其中,這個好懂。

『除障貴除其本,如根絕不生芽,芽不生,則枝葉華果,悉不生故』。「除障」,有人在枝葉上除,有人在根本上除,這就看人的根性。上上根人、利根之人,他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從根本上下手。中、下根人他不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沒有法子從根本修,佛就教給他們從枝葉上修。譬如我們看到一棵樹,這棵樹我們不想要它,聰明的人拔根,根一挖,樹就拉倒;那個笨人不要它,先把葉子一片一片的拿下來,然後枝條一條一條剪下來,最後慢慢的才把這棵樹連根拔掉,你說那個多費事,多費時間。這在佛法裏面講叫漸修,漸修就是用這個方法,在枝葉上下手。

高級的修行方法是從根本上下手,禪是從根本上。諸位要曉得,禪有兩大派系,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神秀跟惠能兩位大師,神秀大師所接引的對象是大乘根性的人,還是從枝葉上來。六祖能大師是從根本上下手,他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我們凈土宗是從根本修,這個要知道。密宗裏有從根本,也有從枝葉,所以成就不一樣。

凈宗不管是什麽根性,統統從根本修,為什麽?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根本的根本,上根人也是用這個方法,下根人也是用這個方法;文殊、普賢用這個方法,阿鼻地獄眾生也用這個方法。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那個可以說是理上有,確實有,事上沒有。你們看《無量壽經》就知道,事上是平等的,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事上平等。我們這個世界,每一個人個子高矮不一樣,相貌也不相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子都一樣高,相貌完全一樣,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無量壽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理論上不平等,事實上平等。

事上為什麽平等?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說老實話,我們是帶業去往生的,煩惱沒有斷,怎麽可能平等?決定不能平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是真正不可思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裏面所沒有的。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如果這一生放過了,想以後再遇到,那是非常非常的難得了,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所以這個「除障」要除根。

『今此咒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根本也』。所以,你要懂得持咒。如果這個咒真的能把自己的妄想、雜念伏住了,這叫持咒,這叫功夫得力了。假如一面念往生咒,一面在打妄想,不要說三十萬遍了,三百萬遍、三千萬遍也沒用,也是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沒用!為什麽?你持的不如法,你不會用心。

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一個法門,無論是哪一個宗派,最要緊的是會用心,這個很重要。不會用心,模仿那個樣子,那是不切實際的,不能成就的;只有外表,沒有實際的內容。佛法是講求實質,並不重視外表。

『如傳言』。這個「傳」,就是上面所說的「不思議神力傳」。

『日夜各持三七遍』。「三七」就是二十一遍。

『滅五逆謗法等罪,是也』。往往有一些同學看到這個字樣,心裏面生疑惑:「這個往生咒不長,每天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不難。五逆謗法是極重的罪,要墮阿鼻地獄的,這樣就可以滅罪嗎?這是真的嗎?」你們說是真的,還是假的?你們可以試試看,張齡居士念了三十萬遍沒效。佛說的沒錯,還是我那一句話,我們錯解如來真實義。

早晚課誦,我也說了很多遍。早課的用意是提醒我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遵守佛菩薩的教誨,早晨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沒有做到?做到的要繼續保持,沒有做到的明天要改進。這才叫做早、晚課。不是早晨把這個經咒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再念一遍給他聽,我們自己言語、造作、思想、行為根本就不相幹,那這種早晚課,說老實話是有罪過的。什麽罪過?早晨騙佛菩薩一遍,晚上又去騙一遍,天天騙佛菩薩,你這個罪過重了!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就曉得做早晚課的真實義。

早晨二十一遍往生咒念的身心清凈,要把這個清凈保持一天,這才叫持往生咒;不是念完就沒事了。你學了,不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學了沒用處,要學以致用。晚課再有二十一遍,夜夢不顛倒。日夜身心清凈,這樣念三十萬遍,他怎麽不往生?他怎麽不消罪業?所以不是他錯,是我們把意思解錯了。我們以為經上講早晨念二十一遍、晚上念二十一遍就可以了,造作五逆、謗法罪沒有關系,我念二十一遍往生咒就消掉了,這叫大錯特錯,叫大邪見,邪知邪見。這一點我們要曉得。

確實這個經咒、佛號功德威神不可思議。實在講,我們修行的人都是錯解了意思,都是做的形式、做的表面,沒有認真、實際在心地上下功夫。果然在心地上下功夫,那個收獲實在講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不是將來得到,現在就得到。你這個境界完全轉變,跟過去沒有學佛絕對不一樣,跟這個世間一切人也不一樣,確確實實契入佛菩薩應化世間那個境界,在這個世間跟大家和光同塵、遊戲神通,這是快樂無比!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那多快樂!那是真實的享受。

你不入境界,這個利益你得不到,這種歡喜你也得不到。所以讀經、念往生咒、念阿彌陀佛名號都可以,都能達到這個境界,就是你要會用功,如理如法的修行,經典裏所講的理論、道理要懂得,要與理相應,經典裏面教給我們一些方法,我們要明了,要把它做到,與法相應,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你才能得到。

『得生凈土者』。底下解釋得生凈土。

『輪回娑婆,皆繇業障』,這是曉得生死輪回的因在哪裏。因在造業,為什麽會造業?因為有煩惱。造業,後面才有六道輪回的果報。業障要空了,煩惱當然也空;煩惱還在,你的業障決定空不了。消業障必定斷煩惱,斷煩惱一定會消業障。

『業障既空,穢土種滅』。這個「穢土」就是六道輪回。六道輪回的種子沒有了,六道輪回的因沒有了,六道輪回的果報現象當然沒有了。永嘉大師講的「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就是六道。

『隨願往生』。一定隨著自己的願望,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達到。

『故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就是說你業障消除了,一定得生。諸位要記住,這是在密咒上講的,前面經上講的也是這個原則。所以我們念佛,念佛能不能往生?念佛,業障消了才能往生。我們不是叫「帶業往生」嗎?沒錯!古大德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印光大師文鈔》裏也講的很清楚,「帶」是帶過去的業,不可以帶現在的業。過去是指什麽?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時所造的那個業,這是可以原諒的,可以給你帶去。學了佛,知道這是壞事,還要做,這不能原諒,這個也不可以帶。只能帶舊業,不可以帶新業,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

這就是這個法門比其他一切法門殊勝的地方。說實在話,其他法門連過去的業都不能帶,一定要消幹凈才能出得了三界。阿羅漢出了三界了,四果阿羅漢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也就是《百法明門》裏面所說的二十六種煩惱統統斷盡了,他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六道以外的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都沒有破,所以不能見性。我們這個法門見思煩惱不必完全斷盡,只要把現行斷了就可以了。什麽叫現行?現在不發作就可以了。現在一面念佛,一面還發作,沒有用處。諸位要記住,就是決定不帶現前。現在一定要修身心清凈,這個很要緊很要緊,這是我們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的關鍵。

『總持者,總統攝持,更無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咒也叫總持,這是陀羅尼的意思。『傳名不思議神力者,即經名不思議功德也』。我們這個經是《不思議功德經》,所以往生咒也是不思議神力咒。『持咒持名,即得往生,故同名不思議』。咒就是經的密說,與經中的宗旨、義趣可以是完全相同。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這證明我們還活著。痛苦是自己的惡報,不要抱怨別人;幸福是自己的善報,應當好好珍惜,盡量分享。這是我對佛法的理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4: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