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雙面精微繡《踏花歸去馬路旁香》
趙紅育 女,生於1958年4月,漢族,江蘇省無錫人,刺繡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73年師從無錫著名刺繡老藝人華慧貞開始學習刺繡,由於對藝術的熱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刺繡藝術止造詣較高,尤其擅長雙面精微繡,作品精細,無論是細若蠅毫的文字,還是寸人豆馬,都顯得形神兼備,得到國內外專家高度讚賞,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展中獲獎,並被邀請到日本國進行藝術交流。其作品“絲綢之路”被國家列為珍品,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發繡長卷“古運河粱溪風情圖”被載入基尼斯之最,1996年被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刺繡)”榮譽稱號。
精微繡是根據唐代蘇鶚著《杜陽雜編》卷中文字記載的啟發,經過反復研究、探索、試製發展而來的。現在精微繡已作為無錫刺繡的特色,聞名海內外。
精微繡顧名思義是精緻微小的雙面刺繡,精微繡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卷幅微小,構思巧妙,銹技精湛。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畫面中,精心構畫豐富多彩的文字和圖案,經由刺繡藝人用雙面繡技法精工繡制,無論細若蠅毫的文字,還是寸人豆馬,都顯得形神兼備、意趣無窮,令人愛不釋手。人物服飾上所繡花紋和字體,須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精微繡問世後,得到國內外藝術界、收藏家人士的讚賞,並在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中多次獲獎,被譽為我國刺繡藝苑的一株奇葩。
精微繡的研製成功是刺繡藝術又一重大創新,她與一般雙面繡相比,技術要求更高,繡制難度更大,她在繡稿的選擇上,在用針、用色、用線上更加講究,要求創作人員不但要有熟練的雙面繡技術,還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刺繡細部時甚至要將一根絲線細分到七十至八十分之一。一幅作品從繪畫設計開始,要先將畫白描在紙上,再描到絹面上,然後配針法、配色。一幅成功的精微繡作品,確實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能有一種引人入勝,回味無窮的感覺。精微繡的繡稿選擇上要充分體現精、微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各種針法,體現精微繡的藝術特色。色彩處理是精微繡的重要環節。靈活運用不同粗細的絲線繡製作品,是創作中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