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什麼是“太上感應”?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17 11:01:44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太上”是道教祖師老子的尊稱,“感應”是指人的思想——無論有無言語和行為與之配合,
都具有招感未來痛苦與快樂的作用,“篇”就是“文章”的意思。
因此,“太上感應篇”的外義就是“老子向人們闡述哪些身口意會招感痛苦、哪些身口意會招感快樂的文章”。

再說這個題目的內義。“太上”中的“太”是“最大”的意思,也就是“大得能夠包容一切萬法”;
“上”就是“在一切萬法之上”的意思。

什麼東西“大得包容一切萬法並在一切萬法之上”呢?這個東西就是道家所謂的“道”。
什麼是道呢?《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說,可以用言語表達的道不是真正的道,真實的存在是沒有任何形狀與顏色的,
也就是說,真正的道不是言語與思維的對境,無形無相,無色無味。
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意思是說,“道”這個東西,眼不能見,所以微細;
耳不能聞,所以稀薄;手不能抓,所以無形;用眼耳手這三者根本無法探究“道”是怎麼回事;
在上方也沒有變得明亮,在下方也沒有變得黑暗,到處都是,無法用言語說出來,又與萬物同體,
故沒有任何形狀;也不是任何物體,所以也稱為“惚恍”;既不能看到它的開始,也不能看到它的盡頭,
執受這個恆古長存的道,就能駕馭當下的萬法,也能知道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道是萬法的源頭。
又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意思是說,道,心與之相應就可以駕馭它,但卻沒有任何痕跡;深遠啊,好像是萬物的源頭,
在道中,萬法的形狀、紛繁、明暗、質地,都化為烏有;皎潔啊,道若有若無。
我不知它從何而來,好像沒有開始。

道家所說的這個“道”,其實也就是佛教常說的真心、如來藏、空性、心性、法界等。
《肇論》中說:“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意識是說,天地萬法之中,有一個寶貝,雖然與萬法一體,但不為人所知。
《黃檗禅師傳心法要》中說:“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
又說:“此心明淨,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
《起信論》中說:“真如自體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
畢竟常恆;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
知讷禅師《真心直說》中說:“《菩薩戒》呼為‘心地’,發生萬善故;《般若經》喚作‘菩提’,
與覺為體故;《華嚴經》立為‘法界’,交徹融攝故;《金剛經》號為‘如來’,無所從來故;
《般若經》呼為‘涅槃’,眾聖所歸故;《金光明》號曰‘如如’,真常不變故;
《淨名經》號曰‘法身’,報化依止故;《起信論》名曰‘真如’,不生不滅故;
《涅槃經》呼為‘佛性’,三身本體故;《圓覺》中名曰‘總持’,流出功德故;
《勝鬘經》號曰‘如來藏’,隱覆含攝故;《了義經》名為‘圓覺’,破暗獨照故。
由是,壽禅師《唯心訣》雲:‘一法千名,應緣立號,備在眾經,不能具引。’”
而在禅宗裡面,“有時呼為‘自己’,眾生本性故;有時名為‘正眼’,鑒諸有相故;
有時號曰‘妙心’,虛靈寂照故;有時名曰‘主人翁’,從來荷負故;有時呼為‘無底缽’,
隨處生涯故;有時喚作‘沒弦琴’,韻出今時故;有時號曰‘無盡燈’,照破迷情故;
有時名曰‘無根樹’,根蒂堅牢故;有時呼為‘吹毛劍’,截斷塵根故;有時喚作‘無為國’,
海晏河清故;有時號曰‘牟尼珠’,濟益貧窮故;有時名曰‘無鑐(xū)鎖’,關閉六情故;
乃至名‘泥牛、木馬、心源、心印、心鏡、心月、心珠’,種種異名,不可具錄。”

什麼是“感應”呢?“感應”是太上,也即是心性,所具備的功用。
感,是指它能沒有任何差錯地感知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
應,是指它感知後能回應人的思想,將人們思想的內容呈現在其面前。
譬如,一個人心中想的全是極樂世界的場景,心性就會感知到,並且會將極樂世界呈現在他面前;
如果心中想的是天堂的場景,心性也會感知到,也會將天堂呈現在他面前;
如果心中想的是三惡道的場景,心性也會感知到,最終將三惡道的場景呈現在他面前。
如《道德經》中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裡,“天網”指的就是太上心性,
“恢恢”是說心性遍滿虛空,到處都是,“疏”是指心性不為肉眼所見,
“不漏”是指不會遺漏掉我們的任何一個念頭,也就是說,它會感知到我們的所有所思所想,
並會將所思所想呈現在我們面前。憨山大師《參禅法要》中說:“一切善惡因果,除此心外,無片事可得。”
《淨水如意寶講記》中說:“一、沒有如來藏單有發願能不能實現?
答:實際上,沒有如來藏的話,就算發百千萬億條願,也一條實現不了,
沒有本具的自性功德,單憑發願怎麼能實現?就像對著石頭再怎麼發願,
也不可能讓它流現無量色身、無量淨土莊嚴。二、只有如來藏沒有發願能不能流現?
這也不可能,比如六道眾生都本具如來藏,但沒有發起建立淨土、普度眾生的大願,
也只是隨染緣變現穢土,輪轉六道。……所以,流現色身、眷屬、剎土的關鍵因就是兩個:
一是如來藏,二是發願。前者是根本,後者是俱有緣。”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向如來藏輸送什麼,
如來藏都能感知到並能做出回應;心向如來藏輸送淨土,如來藏就會呈現清淨的淨土;
心向如來藏輸送六道輪回,如來藏就會呈現雜染的六道輪回。

實際上,道家教法的精髓就是“道德”二字,其中“道”就是這裡所說的太上,
而“德”就是這裡所說的“感應”。
“道德”二字的含義用佛教二轉法輪的詞匯來說,“道”對應著空性,
“德”對應著因果,或者“道”對應勝義谛,“德”對應世俗谛。用三轉法輪的詞匯來說,
“道”對應著如來藏,“德”對應著如來藏可以隨眾生心變現世間萬象的德用,
心相是怎樣的,變現出來的外境就是怎樣的。用禅宗的詞匯來說,“道”對應“心性”,“德”對應“心”。

所以,“太上感應篇”的內義應該理解為“闡述心性隨人的善惡念而呈現禍福的文章”。

不少人都看過阿拉伯的神話故事《阿拉丁神燈》,故事中說神燈可以滿足人的願望,只要你向它祈禱。
大多數人在看這則故事的時候,都覺得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根本不相信現實世界中存在著這樣一盞神燈。
實際上,現實世界每個眾生都真的背負著這樣一盞永遠都無法丟棄的“神燈”,它有求必應,
可以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
不過它不是以神燈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的,而是以無形無相的方式遍滿宇宙一切處。
任何人向他祈禱,都可以滿願。問題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盞心性“神燈”的存在;
而且更不知道,無論我們心中起什麼樣的念頭,即便是那些招致痛苦的念頭,也會被這盞“神燈”感知到,
並且沒有任何偏差地將這些念頭的內容呈現出來。我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誤用了這盞神燈。
所以,當務之急,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這盞心性的“神燈”。
應該說,《太上感應篇》就是這盞心性“神燈”的使用說明書。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0: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