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金瓜石所見 鄭世璠

鄭世璠
金瓜石所見
油畫
油彩、畫布
91 × 60.5cm
1963
作 品 賞 析
經由畫家筆下,可讓我們一睹昔日因採礦而蔚為山城之景象,隨著即將西沈之火輪,逐漸亮起家家燈火,經過一天辛勞的礦工也回到坑口,準備返家與家人共享天倫。整張畫面以暗調經營,訴說著礦工於黑中生活之艱辛,聳立的山脈也向人呼喚著,這裡有無窮的寶藏。並接著基隆嶼,轉換成山水景象,而畫面的金黃(亦是全幅最高處),雖只是冰山一角,卻帶給礦工無限的希望,也構成畫面視覺的重點。如今,此處雖已沈寂,但也曾有繁華美景,宛如遠處的基隆嶼,在金黃、火紅中展現美姿,並烙下歷史足跡,供人憑吊。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一五年生,新竹人,是台灣美術運動史上資深的藝術家。早年服務於教育界。任教於小學,先後又在新生報等報擔任記者,銀行擔任美術編輯。早年自我淬勵奮學,繪畫、詩詞、藝術評論皆有成。鄭世璠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學時代起,便愛繪畫,曾受李澤藩啟蒙。民國二十六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立台北第二師範演習科。由於幸獲當時日藉畫家石川欽一郎和小原整的指導,從此熱愛寫生,以水彩、油畫發掘台灣鄉土的芬芳美麗,體現生活經驗,省思美學本質,也因而造就他個人純樸而又富詩意的獨特風格。鄭氏作品跨越日據、光復後兩個時代,美術作品參加國外各項大展,得獎無數,但他從不拘限某個派別或主義。任何題材,無論是以具象或抽象的處理表現,游走其間,均自得其樂 沒有罣礙。整體觀之,鄭氏在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抽象系列作品,以及晚近幾年的噴彩系列作品中,曾企圖以抽象語言,抽象結構的模擬,解構形體、組織畫面,且時而因不能忘卻具象畫論物敘事的具體與抒發感情的細膩,所以能表現情感思想的深度或高度。其創作也就在這種不安中,前往邁進,同時也豐富了他各個時期多樣的面貌。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