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聖詠的祈禱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31 00:22:3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聖詠的祈禱

每一位神父和念大日課經或小日課經的修士修女,每天接觸最多的禱詞就是聖詠。可是一般人對聖詠往往不但沒有好感,而且似乎目之為「不得已的災害」:教會既把許多篇聖詠編入日課經,而又規定念日課經的責任,也就只好「姑妄念之」了。何況日課經既以教會名義祈禱,差不多本身總會產效果(ex opere operato),領悟意義與否無所謂,念得或好或壞也無所謂。

本書作者本篤會士傅神父卻認為本身會產生效果的「客觀祈禱」根本是烏有公;無論公眾的或私人的祈禱,都必須是每一個體發自內心的行為。耶穌自己早已駁斥了那種像念符咒似的祈禱方式:「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你們不要跟他們一樣……」(瑪:六7)「天主是神,朝拜他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朝拜他。」(若:四24)

既然如此,任何有念日課責任的人,就必須瞭解體味聖詠。否則,教會法律的條文固不難守,但每天死啃那莫名其妙的字句,究竟不是滋味。而且不懂涵意的熱切祈禱,聖人們誠然做得到,凡人如我們卻很難企及。

傅神父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聖詠是詩,因此必須以詩的形式瞭解、體味,以讀詩的方式利用它來祈禱。詩的特色在於內容與形式合成一體。在普通文字中,優美的內容可以用平淡甚至拙劣的形式表達出來,詩卻不然:它的內容可以說寄生在形式中。作者引用歌德「旅途者的夜歌」那首詩,我們則不妨任意以兩首絕句來說明: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李商隱的「登樂游原」也是很好的例子: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誰能把上面這兩絕句的內容與形式分關呢?第一首的思念之情和第二首中茫然如失的感受,完全與詩的形式打成一片。透過詩的形式,我人也體味到詩人所有過的感受。

作者也引用了三篇聖詠作為例證。竊以為其中第二十二篇聖詠最為適當(香港思高聖經學會一九六八年出版聖經中第二十三篇,八六0——八六一頁。標點則參考耶路撒冷聖經略予更改):

上主是我的牧者,

我實在一無所缺。

他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近幽靜的水旁;

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他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

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

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

我不怕兇險;

因你與我同住,你的牧校和短棒,

是我的安慰舒暢。

在我對頭面前,

你為我擺設了筵席;在我的頭上傅油,

使我的杯爵滿溢。在我一生歲月裏,

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

直至悠遠的時日。

這篇聖詠的神學思想很清楚,就是上主愛人並與人接近。可是聖詠由於內容與形式打成一片的特性,卻產生另外一種作用:它不但昭示我們並且使我們體味到天主愛我們,並和我們接近。本書指出詩所產生的三種作用,即溝通、同化、喚起。溝通就是把詩所表達的感情和感受直接傳播給詩的讀者;同化使贊者設身處地,完全站在詩人的境地,喚起使讀者尚未明朗化的固有感情獲得表達的機會。

這第三種作用——喚起,對我人應用聖詠祈禱這件事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原來舊約是替基督鋪路的,尚未達到基督的完美境界。因此,屬於舊約的聖詠也有一些復仇、恃己之功、死後絕望等等思想。在誦念這些詩篇時,我人盡可不必拘泥於字面的意思,而應用詩句所蘊含的感情來表達我們個人的更高意境,而這也就是喚起的功用。

聖詠既是詩篇,所以本書作者非常強調:聖詠的譯文應當優美動人。說到優美的聖詠譯文,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吳經熊先生的聖詠譯義初稿,那本書在民國三十五年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以後立刻博得教內外人士的無條件贊實。只可惜文詞稍嫌艱深,中文程度較差者不易問津。思高聖經學會在出版新舊約合訂木以前,對聖詠格外加以修改,使它宜於念日課時的誦讀。的確,比起一九四六年初版的譯文已有了顯著的改善,對此我們應向思高聖經學會同仁表示由衷的感激。但就事論事一九六八年的譯文,離詩篇所要求的優美究竟還有一段距離。極希望思高聖經學會延請學人合作,以期精益求精。

要領略欣賞詩的意境,先決條件是內心的安靜與輕鬆。因此本書作者希望誦讀聖詠時不可躁急:那種趕快念完日課還債似的心情,決非領略聖詠的合適情調。不但念日課如是,做彌撒與舉行其他禮節本來都應當富有詩的情調。匆促慌忙、敷衍了事的心境根本就破壞了欣賞、接受上天寵光的能力。

本書作者系本篤會主辦的羅馬聖安瑟宗座神學院的舊約教授。他非常致力於教內同人對聖經與禮儀有較深刻的瞭解?竊以為這本關於聖詠的著作,對聖職界和男女修會會士都非常有用:它可能會替我們揭開一個簇新的天地呢。

來源:天主教在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5 00: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