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熱舞 蔡草如

蔡草如
熱舞
膠彩
國畫紙
154.4 × 95cm
1955
作 品 賞 析
此件畫作於一九五五年獲第十屆全省美展第二名,是作者早期的創作。水墨線條的勾勒再融合膠彩的色彩,熱情的舞者,曼妙的舞姿,引領觀者置身畫中的氛圍。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五三年改名「草如」。幼年家貧,父親蔡振昆為打銅師傅,能畫名種銅器圖案花形。母親陳明花在瓷器場裡描繪花鳥圖案,故蔡草如繪畫的天賦與興趣,來自於父母,其中母親對他的鼓勵尤其重要。蔡母為了讓愛子能夠發揮繪畫的天份,平日節衣縮食,購買紙筆畫具,供其練習素描。蔡草如七歲時,即以一幅描繪古都巷弄的「屎巷頭」知名鄉里。一九二七年,蔡草如九歲,進入第二公學校(今立人國小)就讀,在校以繪畫受到日本老師和同學的注目,六年級時參加台灣總督府舉辦的海報比賽,獲全島第一名,鄉里皆感殊榮。小學畢業後因家貧無法繼續升學,一九三七年前往舅父陳玉峰畫室學習兼幫忙。一九四三年在母親全力支持下,赴日求學,進入了川端畫學校。蔡草如白天在「善鄰書院」中學部勤讀中學課程,加強日本京語,課外得工讀賺取學費,晚上才到川端畫學校學習水彩畫。一九四五年,盟軍轟炸日本,川端畫學校被燬,被迫滯留的蔡草如,一度進入東京的美軍俱樂部,擔任美術企劃製作以維持生計。一九四六年,蔡草如返台,依舊回舅父陳玉峰處幫忙,繪製廟宇壁畫與門神的工作,同年,首屆「全省美展」開辦,蔡草如以「伯樂相馬」畫作入選,此後持續獲大獎,一九六○年已升任為評審。一九六四年,「台南市國畫研究會」在蔡草如的主導下成立。一九八二年他為府城開元寺禪堂繪製壁畫,一九八四年為台南市文化中心繪製「雅樂和鳴,有鳳來儀」的巨作,此作被送往日本京都,編織成長20公尺,寬10.5公尺,重一千公斤的巨型壁毯,懸掛於文化中心演藝廳。蔡草如的畫作可分為創作寫生、神佛民俗畫與廟宇畫作三個部分,早期作品融入中國傳統水墨勾勒的線條,晚期以描寫自然景色與生活風土為題材,畫面簡潔、構圖安穩,有種恬淡高遠的韻致。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