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6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1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智慧之眼
參禪非學問,
學問增視聽;
影響不堪傳,
悟來猶是剩。
──民國.虛雲
「參禪非學問,學問增視聽」,參禪不是以世間的知識學問所能理解的,如果一味向知識裡去求取,只是徒然增長我們眼耳視聽的分別心。
一九四九年我來到台灣,兩年後主編《人生》雜誌,深深感覺到:佛法的長篇大論都沒有人想看,反而寫一些居家之道、做人處事、趣談、小詩……,大家都很愛看,因為這些內容對他們的生活有實用性。
故而,我覺得不一定要講說深奧的道理才顯得有學問,說得通俗淺顯就會庸俗,人有時候還是得從簡單及生活化的道理中,才可以漸漸悟道。
日本的每一所寺廟,都有種植著韓國草的庭園,寺裡參禪的比丘,每天下午都會到草坪出坡,把枯草從枯黃處一根根捏掉。
或許有人會問,這麼麻煩做什麼?現在不是都有除草機,一下子就能剷平,既快速又整齊。其實不然!因為這就是參禪,是藉此訓練僧人們能夠集中意志、統一精神的好方法。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時時保持正念,分秒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會被無明牽著鼻子走。一個修行人,如果只是從學問或表相下工夫,不肯往自己的內心深處看,那麼,任你經典讀得再多,蒲團坐得再久,也是枉然,就像古德說的「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
「影響不堪傳,悟來猶是剩」,知識學問所帶來的影響,可說利害參半。就像科學,一方面可以造福人類,另一方面也危害了人類。
所以,悟道了以後,才會驀然醒悟:知識學問並非是最究竟的,甚至有可能是多餘的,反而增加悟道的障礙。
參禪最終是為了悟道,悟道並不難,就如日常生活裡,我們也會有小小的開悟,比方說「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了!」這些都是一種悟。
悟,就如同睜開了智慧之眼,有了慧眼,心中自然像明鏡般透徹,不會只局限在眼前所看到的外相,甚至能進一步看到全宇宙的因緣關係。我們每天能有一點小悟,總有一天必能大悟!
來源:星雲說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