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遊美景] 「國外地區」三台杜甫草堂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4-9 09:00:5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

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

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

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

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

"世亂鬱鬱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

草堂內詩聖生平館,中院宏偉的詩史堂,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艷,

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

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

杜甫在離開四川後,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

"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步出草堂,回首見大門兩旁有郭沫若夫人於立群手書的一副對聯: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捲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對聯道出了後世人對這位千古詩聖的高度評價和崇敬,他留下的詩史般的華章卻永遠光耀後世。

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

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動盪和流亡的歷史對杜甫來說是不幸的,

然而對於梓州來說又是有幸的,畢竟,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值得我們民族永遠紀念的人。

     三台杜甫草堂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

坐落在三台縣城西牛頭山上,是三台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草堂內亭台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內有杜甫生平介紹,

杜甫在三台期間的事蹟及名篇佳作展覽,名人字畫等。

遊三台杜甫草堂 草堂不遠,就在城西的牛頭山上。去時正值仲春時節,雨後初晴,遠遠望去,

整個牛頭山蒼翠欲滴,充滿一派生機。登山之路是一條石階小道,彎彎曲曲依山勢而上,

道旁不時可見一叢杜鵑或幾枝山茶,偶有鳥鳴其間,漫步這幽靜的山林,使人頓感神清氣爽。

據說,早先這山上有一處古寺為此方勝景,當年杜甫登臨時,曾揮毫寫有“花濃春寺靜,竹細野池幽”的詩句,

如此清麗而閒適的句子,這在一生飽受憂患和磨難的詩人筆下是不多的,

可見宜人的景色也使詩人暫時忘卻了內心的苦痛。

     牛頭山不高,不一會兒已來到草堂門前。與車水馬龍的成都浣花草堂相比,

有幾分寂寥的梓州草堂倒顯得更有韻味。走進虛掩著的大門,便是草堂前院,這裡綠竹小徑環合,

亭台迴廊勾連,小巧而典雅的蓮池旁,建有杜甫生平紀念館。來到這裡,時光彷彿又回到久遠……眼前,

浮現出一幅戰火連綿,生靈塗炭,人民顛沛,哀鴻遍野的“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生活圖畫。公元762年,

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

“世亂鬱鬱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雖然梓州一帶有眾多的名勝和美好山川可供遊歷,但詩人感觸最深的還是世上瘡痍和民間疾苦。

“五年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梓州前後共生活了一年零八個月,留下了近150首詩作,

其中包括被後世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些詩篇作為現存1400多首杜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敘事抒情、思鄉懷友、傷時憂國,

都深切地表達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這些詩篇,

也形象地記錄了一個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古人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知得失。杜甫留給我們的是一段可鑑的“詩史”。

     據史載,杜甫當年的草堂是在縣城內,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

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面對這綿延了一千多年的草堂,可見人們對這位詩中聖哲的敬重和懷念。

遊覽了生平館,瞻仰了中院宏偉的詩史堂,最後來到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艷,

如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這裡,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

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我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

杜甫在離開四川後,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

“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步出草堂,回首但見大門兩旁有郭沫若夫人於立群手書的一副對聯: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卷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對聯道出了後世人對這位千古詩聖的高度評價和崇敬。草堂門外,又絡繹來了一些前往參觀的人,

他 ​​們也許是去領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深刻,也許是去傾聽“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喚……雖然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代聖哲走了,但他留下的詩史般的華章卻永遠光耀後世。

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

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動盪和流亡的歷史對杜甫來說是不幸的,

然而對於梓州來說又是有幸的,畢竟,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值得我們民族永遠紀念的人。

     牛頭山不高,有草堂則名。















5024dbca9615e.jpg (102.67 KB, 下載次數: 4)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21: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