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5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24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守正與行善
現實生活中,人類總是處於善惡兩種範疇的爭奪之中,往往因某種內在動機和外部影響,不是向善就是趨惡。宗教的重要目的則是通過說明邪惡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使人警惕,不被邪惡所誘惑,並勸導陷入罪惡淵藪的人應走上正路,而達到秉公無邪。
守正是人類道德發展的要求,這一思想在一個民族當中一旦形成風氣,這個民族必然興旺發達,其社會必然和平安定。一個人如果沒有守正的願望,向善的思想就會淡薄,從而很容易掉入罪惡的泥沼。因而伊斯蘭教特別重視守正這一思想,它以令人神往和感人肺腑的辭章號召人們這樣做,並給守正的人們預許以巨大的報酬和今後兩世完美的歸宿。《古蘭經》說:“凡說過‘我們的主是真主’,然後遵循正道者,眾天神將來臨他們,說‘你們不要恐懼,不要憂愁,你們應當為你們被預許的樂園而高興。在今世和後世,我們都是你們的保護者,你們在樂園享受你們所要求的一切。那是至仁至慈的主所賜的宴席。’”(41:30-32)
守正不移的人們,他們既不怕複生日的刑罰,也不擔心自己身後留下的一切。
守正能為陷入罪惡的人們打開希望之門,使他們轉向一種比較優美的人生,消除他們的失望情緒。如果這種思想在他們的心靈中佔有位置,邪惡的因素對他們就無能為力了。
行善是同守正不可分割的另一美德。人們往往把“施恩於人”解釋為“行善”,阿拉伯語叫“伊哈桑尼”,但是“伊哈桑尼”比“施恩”更為廣泛。如果翻閱一下阿拉伯語的字典,就會發現”伊哈桑尼”意為幹好事,是同做壞事相對而言的,而善行則是指一切美好的行為。善行包括各種善的和能夠提高人類價值、矯正人類心靈的一切行為。
“命人做好,止人做歹”,這是《古蘭經》主要的一個主張和倫理主張,《古蘭經》常常把歸信真主及通道並列為伊斯蘭教對人們的兩項主要教誨。有趣的是,《古蘭經》很少用穆斯林、信士這些字眼稱伊斯蘭教的信仰者,而是多處稱作“通道而且行善的人”。“歸信真主而且行善者”。不僅如此,在《古蘭經》的倫理道德思想中,行善與否是直接與人們能否獲得兩世的幸福相關的,也關係著人們能否得到真主的喜愛。《古蘭經》說:“真主的確喜愛行善的人。”(25:195)“真主的慈恩是臨近行善的。”(7:56)
當然,《古蘭經》的主張行善和順從一樣,是一種有前提的倫理道德行為,這個前提就是要以信仰真主為基礎。《古蘭經》說“|不信主者,他們的善功比如一堆灰……”(11:18)
此外,《古蘭經》啟示,善功還能消除罪惡:“你當在白晝的兩端和初更的時候謹守拜功,善行必能消除惡行。這是對於能覺悟者的教誨。”(11:114)
《古蘭經》曾經解釋善行應是人類的義務,人類應象真主施恩于人類似的,將這恩惠施之于眾生。《古蘭經》解釋善行會給行善者帶來好處時說:“如果你們行善,那末,你們是為自己行善,如果你們作惡,那末,你們是為自己作惡。”(17:7)
同時,《古蘭經》為提高行善者的地位,將行善與對真主的忠誠相提並論,說這是一個虔誠者應有的最高德行。《古蘭經》說:“誠心歸順真主而且行善事者,確已把握住堅固的把柄。”(31:22)“行一件善事的人,將得十倍的報酬。”(6:160)
《古蘭經》提到的善行的表現有:
第一,在夜間力行拜功,在末夜祈求主的饒恕,而且從自己的錢財拿出一部分來解決乞求者和不幸者的急需,使他們的情況得以改善。“敬畏的人們必定在許多樂園中,在許多泉源畔,接受他們的主所賞賜的。他們在生前確是行善的,他們在夜間只稍稍睡一下,他們在黎明時向主求恕,他們的財產中有乞丐和貧民的權利。”(51:15-19)
第二,為真主之道而奮鬥,或者出力或者出錢。“為我而奮鬥的人,我必定指引他們我的道路,真主確是和善人一起的。”(29:69)
第三,遵循先知穆罕默德所傳的宗教——伊斯蘭教。“傳達實言的和承認實言的,這些人確是敬畏的,在他們的主那裏,他們得享受他們欲享受的幸福。那是對行善者的報酬。”(39:33-34)所謂“傳達實言的”意指穆罕默德,“承認實言的”就是那些信先知使命並是他的道路的追隨者。
第四,寬恕諒解。“……你當饒恕他們,原諒他們。真主確是喜愛行善者的。”(5:13)
第五,忍耐。《古蘭經》說:“你當堅忍,因為真主必不使行善者徒勞無功。”(11:115)
由此可見,《古蘭經》是鼓勵人行善的,上述各節經文都以許給行善者的最高理想而結尾。這是因行善者也許會遭到周圍人們的反對和不信,甚至受到他們的虐待,然而,他們《古蘭經》的訓誡中很快會得到慰藉,並以獲得真主的喜悅而感到鼓舞,並減輕自己遭受的苦楚。所以,《古蘭經》的訓誡能給行善者一種精神力量,使他們腳步堅定,心懷坦然。
善行需要行善者作出犧牲和跟自我作鬥爭,需要不屈服於令人為惡的欲望,防止隨私欲之波,逐惡念之流。《古蘭經》鼓勵行善時極力闡明善行的高貴及其報償,以影響和控制人的心靈,使行善的願望成為人的本性。
善行應施于何人,《古蘭經》將一些人列為優先施善的物件。
首先是父母雙親,因為父母對子女來說的,確是有恩德的。《古蘭經》勸人向雙親行善,並且規定了對待雙親的態度和禮儀:“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前達到老邁,那麼,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呵斥他們,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必恭必敬的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象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一樣。’”(17:23-24)
《古蘭經》還將那些同自己有親屬、鄰里關係的人和孤苦無依的人,列為施恩的對象,並成為一種義務:“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寬待奴僕。真主的確不喜歡傲慢、矜誇的人。“(4:36)這段經文概括了各種施善的物件。
綜上所述,守正與行善是為了實現人類和平及社會成員之間的相愛而渴求達到的目的。這種品德,一旦在人們中間佔據主導地位,那麼,人類社會將會受到善行的普遍蔭澤。
伊斯蘭之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