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澄清湖一隅 李春祈
李春祈
澄清湖一隅
水墨
水墨設色、紙本
55 × 62cm
1990
作 品 賞 析
畫家以邊角式構圖來畫水景,斜向後退的湖景成功營造出深遠的空間。但畫中「實」的部分其實與「虛」的部分面積差不多,因此浩邈、空靈的氣氛減少,但卻更讓人有熟悉、親切的感受。右下角一大團以線條畫出的深色樹叢,與上方由淡墨點染的景物有對比的趣味;而在斜線構圖中略偏左下方,以重墨畫出的水中亭台橫向伸出,則為畫面增添了向下的沉穩力量。(文/劉智遠)
藝 術 家 小 傳
一九七○年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畢業。一九七四年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典藏其作品,一九九三年國立台灣大學美術系畢業,一九九七年國立台灣大學美術研究所結業。李春祈先生在純樸的漁村成長,偏愛自然和旅行。對繪畫原只是單純的喜好,開始時只從畫冊中臨摹學習。在國立藝專美術系國畫組時,才是他真正養成國畫根基的階段。他對傳統的堅持,源自於中國書法的高妙精深令他折服。在藝專時期,正是六○年代抽象繪畫運動席捲台灣之時,但李春祈先生依然堅持在傳統筆墨中耕耘,因此自然形成今日揉古融今的繪畫風格。文學和旅行是李春祈先生的兩大創作泉源,其作品中以風景畫為數最多,且取材於自然生活體驗,如旅行遊記、童年印象、生活偶感等。早期從傳統繪畫出發,以用筆墨表現為要,多描寫氣勢磅礡的大山遠景,高遠宏偉。至一九九六年開始筆鋒一轉,筆意精簡,充分顯露他對於八大山人「少許勝多許」概念的發揮。而近期至一九九九年,其風格有著更大轉變,其構圖可嗅出幾許西方色彩,幾何性結構的強調漸減少,並捨棄光影和實物動態的描繪,走向平面化的風格,更令人感受到其跳脫實物的牽制、自由揮灑的構圖巧思。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