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行書對聯-朱玖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2-1 02:45:3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行書對聯 朱玖瑩

  


朱玖瑩
行書對聯
書法
墨、紙本
129.3 × 31.5cm × 2
1990
Chiu-ying Chu
Couplet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paper

作 品 賞 析 
  線條圓厚篤實,「海內存知己」一句中,「內」、「知」結體圓潤緊密,「海」、「存」、「己」等字線條肥厚兼有之,舒朗中筆意相連;「天涯若比鄰」一句中,「天」、「比」字音筆劃少而線條厚實,「涯」字筆墨間透露的飛白則有虛渺的效果,在簡短十個字的對聯中,因筆勢的緊壓與舒放,產生字型大小變化,富有節奏與韻律之美左聯兩行文字距離相近,唯作者款識文字線條細緻而一氣呵成,左下鈐印大而莊重,通篇結構左右比重產生對比性。黑墨結合淡雅灑金的紙色,在典雅圓潤中可見作者渾厚內蘊的氣質。(文/李幸潔)
作者款識(落款簽名年款):庚午冬九十翁朱玖瑩。
作者鈐印(朱文白文):與安平古堡為鄰(朱文)。朱玖瑩印(白文)。
釋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藝 術 家 小 傳 
  自幼從其父樹楷公習讀書、寫字,寒暑無間。民國十年,先生二十四歲初識譚延闓於衡陽,從此追隨譚氏臨寫顏書,並由譚氏引介進入政界。民國三十九年,由港來台,寓居北投僑園。民國四十一年,任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與財政部鹽務局長等職,往來南北地。民國五十七,以七十七歲高齡退休,即寓居於台南安平,自稱安平老人。每日努力作書外,摒除一切俗務,潛心研究,樂天安命,澹泊自得。 先生自幼接受庭訓酷愛書法,父樹楷公曾致力於魯公之法,先生顏書乃築基於此。其後因緣時會,受荼陵譚延闓薰陶。譚氏書法承湖南一脈相傳之顏體即是經由錢南園、何紹基至譚氏,而自成一格。譚氏嘗臨顏真卿之《麻姑仙壇記》二百餘通,深得顏體書法之精髓;旁涉北宋米芾與元初趙孟頫。先生初識譚氏時,求譚氏書者絡繹不絕,先生隨侍一旁得以觀其用筆要訣。 先生晚年的書法歷程,大抵可分成四個時期:第一期:(一九五○~一九五八)為譚氏臨摹期大體上仍以學習譚氏楷書及行書為主,結體尚方,還在譚氏範圍之內。此其尚徘徊於顏體門徑時期。 第二期:(一九五九~一九六八)為帖學臨摹期開始書法臨帖日課,臨寫顏魯公楷書及行草三稿。進而臨寫蘇東坡、米芾之書,以探二王之法。甚而廣泛臨寫劉墉、何紹基、翁同龢等人作品。此時期已脫離譚氏影響,中鋒與骨力表現發端於此。 第三期:(一九六九~一九七八)為碑學臨摹期用功於篆隸,尤其泰山金剛經之臨寫,使其字體由顏書結構之方正造形,轉為穩重厚實,更加圓滿,面目一新。 第四期:(一九七九~)為卓然自立期,此期書風數變,北碑、顏碑與篆隸、行草,相互影響,行筆自在無礙,已入人書俱老之境。尤其行草書,圓勁快利,意氣飛揚;前期苦心經營,到此則融會貫通。 先生對書法用功之勤,每日字課,數十年如一日,臨池不輟。雖云初自譚氏而深入顏書門徑,及後廣習諸家,致其晚年書風能脫出譚氏面貌而自成一格,又不失顏體精髓視為先生對顏書精研獨到之處。(文/陳宗琛)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06: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