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宋元時期的玉器
五、 宋元時期(1000年前~530年前)的玉器
北宋早期,為了修正當時文藝界浮艷的流弊,復古運動盛行,古物研究、鑑賞與收藏之風逐漸蔓延,在繁華的大城市裡出現了專門經營玉器的「古董行」,玉器被視為珍貴的「古玩」,仿古玉器開始被大量製造,甚至為了要達到訪古的目的,而發展出蒸、煮、烤、炸、泡、染、腐、埋的方法和作舊的技術。
宋元時期,由於民間工藝受到官方的大力提倡,以及商業貿易的興盛,玉器製作逐漸民俗化,使得民間藝人有了發展的空間。科舉文化的玉雕題材在宋朝開始出現,由於醉心功名的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一夕可以成為達官貴冑,因此,一些歌誦功名的玉雕作品,自然而然成為文人的最愛,如「魚化龍」有魚躍龍門的意思,「竹子」有節節高陞的意思,「馬背上的猴子」有馬上封侯的意思。此種吉祥物雕刻,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均極喜愛,因此發展的很快,影響持續至今。
宋代玉器深受花鳥繪畫藝術的影響,強調細膩、柔美,富於巧思的作風,以陳設品、佩飾為主,特別是文房用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兼有實用與玩賞的功能,成為高雅的玉雕藝術。元代的玉雕則有狩獵內容的玉飾品,以及漢人意識形態的封建作品等不同風格。
來源:臺灣大學地質科學典藏 |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