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3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神明就是要有德無私
許多的信徒都會有一個主觀的想法,也可以說是正常想法,認為當宗教的老師,都會特別受到神明的護佑,關於這點絕對是肯定的,只是神明護佑的方式不同,就像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高,所以關懷的方式出發點,雖然都是為了關愛,而子女的接受程度,要看子女的資質,心態,還有抗壓性,沒有好、壞,對、錯,只是一種因緣,跟助力,知性可以同居,懂得溝通,懂得包容,能互相體諒立場,在怎麼苦,怎麼做,都是甜蜜的負擔,因為所有的結果,都是一種學習跟成長的過程,只有適應跟修正,沒有不變的方法,所以法無優劣,切機則良,過與不及都是一份期盼,得與失都要無悔的承擔,
所以有的勞心,有的勞力,有的吃苦,當做吃補,甘之如飴,快樂過每一天,有的受不了吃補,比吃苦,還更受難受苦,說什麼人在福中不知福,其實他只看到苦,沒看到幸福,因為幸福,就是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有需要才有幸福,沒需要再多的幸福,只是痛苦的無奈負擔,放心不下就受不了消磨,所以再多的福澤也無福消受,
其實各階層,各行各業都一樣,施與受,是相對的,有得就有失,有失也有得,這就是現實的生活過程,真實的生命歷程,永遠沒有回頭的機會,更沒有等待的本錢,只有面對的勇氣,接受的現實的結果,家庭跟事業,名跟利,是燃燒生命的双頭蠟燭,點不亮等於看不到生命的光明,
所以不用計較生命的蠟燭長短,人不要想祈求活得久,要祈求活得沒有負擔才重要,死不了,比活不下的日子更難過,宗教信仰就是教人面對現實,而不會逃避痛苦,讓人開發智慧,學會聰敏,而不會奸詐耍把戲,有生當然有死,所以教人承擔責無旁貸的生命義務,認真過日子,面對死亡,能放心求得好死,死得有尊嚴,死得自然又清爽,而不是活得無知無奈,眼珠睜睜人傷重,作不主又分不清日、夜,
而生命中最寶貴的就是,永遠得不到的喜愛,最痛苦的就是,放不下感情,最可憐的就是,愛上不該愛的人,最無奈的就是,我愛的人,他愛別人,不愛我,我不愛的人,又不愛別人,只愛我,因為就算你有權利不接受,卻沒能力去阻止,說的好聽是相欠債,說得無奈是造化捉弄人,
而雖然是愛情無價,真實的感情世界,卻是少年夫妻老來伴,就算曾經因為愛不到,而愛得死去活來,等到年老時,只剩下美好的回憶跟模糊的記憶,不管如何愛,就是不愛空虛,不愛寂寞,可以什麼都不怕,就怕孤苦伶仃,孤掌難鳴,
七年之癢在心理跟生理心態上是正常的,當然思想出軌,也有自我滿足的必然性,如果是行為的七年之癢,或者(七天就癢)又在行動上實行起來,那就是屬於不負責任的行為,不能用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來原諒自己,還要求他人認同,
所以信仰宗教不是幫人求名利双收,而是教人面對現實,教人知道面對取捨,能快樂就不要煩躁,能放下就不要執著,能得到就要好好珍惜,除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還要能盡心盡力,盡其在我,盡力而為,盡可能盡善盡美,如果不可能,那就不要想太多,
因為這個世界上,雖然需要你,不一定非你不可,你只是過客,不是主宰,齊家,治事,天下平,達者兼善天下,不達也能獨善自身,不能助人,最少能減少社會的負擔,
專職的宗教師,雖然是一種專職的職業,跟一般的專業又有分別,而專職的宗教師,最大的成就是「成仁」不是一般行業的「成功或成名」,因為除了服務之外,最大的本份「原動力」,是心靈上不斷的修持,除了生活中減低追求慾念,煩躁中開闊靜觀其變的心智,得失中隨順因緣,清淡中食髓知味,壓力下笑逐顏開,
就像藝術家一樣心平氣和,專心致志完成精湛的作品,不是為了得到物資的回饋,而是為了完善,完美的藝術成果,不斷的進修,進步,進展,就算生活進退兩難,進退失據,不忘初心,堅持理想,所以要等到死後才能成名,不然的話一出名,就比較沒機會專心創新,這就是現實,人怕出名,豬怕肥,
不出名就能:精神生活少慾知足,成竹在胸,精益求精,慢工細活,生活上能隨遇而安,創作力上隨機應變,創造出隨心所欲的天然最好成果,
如果一出名就要:發表的場面隨叫隨到,工藝作品量產要求隨之而起,狗仔隊隨侍在側,精疲力盡隨波逐流,(老板)老大的叩應,隨傳隨到,
當然這也都是因緣,各有利,弊,得,失,凡事隨順因緣,不推拖責任,不強詞奪理,不爭第一,更不放棄第一的機會,凡事盡其再我,成功不一定要我,也就是自我修行,不為外境所影響,也就是善盡本份,能做的不推諉,不該做的,能夠隨緣不勉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更不在意任何批評,【心到無求品自高】
但是這種心態,要做到事不關己,與我無關,事雖關己還能不亂,凡事如果不會調整心態跟壓力,過與不及都不好,因為過與不及都不適合時代朝流,必然只是孤芳自賞,只適合遠離人群,不是安貧樂道,就是自我放逐,不是聖人,就是廢人,更可能鬱結而終,不然就是狂妄自大,怎麼死都不知道,
修行與否都不重要,這點需要因緣,最基本生活過得安逸,吃得下,睡得著,該工作就認真做,該休息就放輕鬆,家庭夫唱婦隨,要活就要動,身體沒病痛,有錢當然好,沒錢也還好,生活水準高低,沒有標準可信,一萬元吃一餐,一千元吃一餐,一百元吃一餐,五十元吃一餐都一樣,不管花多少,三餐只要吃得飽就好,貪得無厭只會自找麻煩,肚子只有一個,能裝多少有限量。
閭山道法科儀觀念部落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