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7
- 最後登錄
- 2025-2-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13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61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amwloy 於 2016-8-6 09:41 編輯
每年的茶展都有茶商做促銷.有些厰商有資金需求.還新客源開發需求.擴展市場.畢竟$越多越好(目前越南茶.都合法上市.都有國際認證.巿面的目前有十家大型飲料公司有在使用.都經過合格檢驗
農委會已成立雜糧特作農產品協助鑑定小組,協助海關加強產地證明之複查。 該會表示, 普洱茶之原料為大葉種曬青綠茶,經長期儲存與微生物後發酵熟成後,即成為普洱茶。市售普洱茶依外觀形狀,可分為散茶與塊狀兩種,散茶以條形居多,而塊狀以磚茶為主,有圓餅型、方塊型、沱碗型等。(好的普洱茶.沒有臭普味.)有臭普味是壞掉.建議不要買
其實茶就是給人喝的.買一些品質好的茶(價$可以接受.慢慢品嚐.年代久遠就是紀念茶.當然價$太貴.可以買品質好的新茶買一點慢慢品嚐.價格上漲.不要追.每年都有新茶.每年的茶價都會變動.理性消費.細水長流(久了也漲價了.也變成老茶.記念荼8O年代.90年代)對於新手.廠商還有老茶頭.大葉散茶.茶磚.價$便宜跟茶友結善緣.細水長流.
老茶頭熱故事
早期的熟茶屬於舊式的渥堆發酵,其工作流程就是將毛料堆積在發酵間的水泥地上,接著灑水與覆蓋棉被、帆布等物,目的是要將含有水分的毛料悶在堆中以提高溫度,由於堆子中間的溫度較高,外層的溫度較低,發酵就會不平均,所以需要翻堆,同時,芽頭較多的茶會受熱而流出果膠,果膠易將周圍的葉片沾黏在一起,此時問題就出現了,成團結塊的茶頭,其外層受熱而發酵,內層卻因溫度太低導致熟度不足,而越嫩的茶菁在渥堆過程中會產生越多的茶頭。早期這樣的茶頭屬於失敗品,因為它外熟內生,工人翻堆時會將其挑出並弄碎轉作迷你沱,渥堆完成後若再有發現茶頭,有時就讓工人自行帶回家中品飲。
老茶頭被拿來商業化主要還是千禧年後的事,據了解還是台灣茶商所帶起的風潮,這跟老茶頭的特性有關,老茶頭有二個主要特徵…
1.外熟內生,品飲起來有生茶(略苦、輕回甘、略生津)也有熟茶的特徵(熟味、甜香與順口度較高)。
2.因果膠而成團,自然膠質較為豐富,品飲起來口感順滑
生茶的缺點在於年份不夠時,苦澀度高,也比較刺激腸胃,熟茶的缺點則是有熟味(渥堆味),容易喝了不解渴與缺乏喉韻。老茶頭恰好可淡化生茶與熟茶的部分缺點,所以商業化後頗受市場喜愛,現如今的老茶頭不再是廢品,甚至都可透過選料與渥堆技術去特地生產,沒喝過老茶頭的朋友其實真可一試,多數不愛好熟茶的茶友,喝了老茶頭也都說不難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