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178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6399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一、諺語的定義
◎漢許慎云:「諺,傳言也。從言,彥聲。」段玉裁為之作注云:「傳言者,古語也……經傳所稱之諺,無非前代故訓。」
可見對諺語的定義是指古人傳下來的訓戒的話。
◎梁劉勰云:「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廛路淺言,有實無華,鄒穆公云:『囊漏儲中』皆其類也。《牧誓》云:
『有古人有言,牝雞無晨』。〈小雅〉云:『人亦有言:惟憂用老』。並上古遺諺,《詩》《書》所引者也。至於陳琳諫辭,
稱『掩目捕雀』;潘岳哀辭,稱『掌珠伉儷』,並引俗說而為文辭者也。夫文辭鄙俚,莫過於諺,而聖賢詩書,採以為談,況踰於此,
豈可忽哉!」
◎清杜文瀾云:「諺字從言,彥聲。古人文字本於聲音,凡字之由某字得聲者,必兼取其義。◎彥訓美士有文,為人所言。諺既從言,
又取義於彥,蓋本係彥士之文言,故又能為傳世之常言。」
◎洪惟仁《台灣哲諺典》:「諺語,是基於人類細密的觀察和人生經驗所創造,經過無數人彫琢,沿用而成的簡潔語句。」
◎簡正崇《台灣閩南諺語研究》:「諺語是人類經由細密觀察及生活體驗,所創造出簡練生動,雅俗共賞的韻語或短句。在群眾之間口
耳相傳,廣泛使用,具有傳授經驗智識及教訓勸誡的作用。」
◎陳華民《台灣俗語話講古》:「俗諺俚語,乃人類智慧,及生活經驗所得之簡練精闢之短語,它反映了一個時代,及民族之生活觀照
、感受、智慧、經驗和特性。」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一:「『諺語』最簡單的定義是『俗語也。』」「流行在一般社會大眾之間,具有相當固定形式,現成的
口頭語,並且含有完整的概念,用來表達特定族群,典型的社會經驗。」
二、諺語之要件
◎來源:大眾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及生活經驗所得。
◎地域:民眾口耳相傳之方式,流傳在生活之地區。
◎內容:對事物的認知與看法,或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呈現;表現當地的風土民情、思想與情感。
◎形式:精鍊淺白、可俗可雅的短句或韻語。
◎功能:具有傳授知識、經驗、警世、勸善、教化及反映禮俗文化等功能。
三、諺語的格律
台閩諺作為一種口傳文學,為了便於記憶與流傳,在形式上必須精簡,在經過長久的傳承之後,自然形成特殊的形式,
這種形式包括句式、用韻、修辭等的使用,這些特殊表現技巧,加上台灣閩南語本身獨具的風格,
使簡短的俗諺語具有多義性、含蓄性、生動性。
諺語的格律又可分為「形體的格律」和「聲韻的格律」。
a、形體的格律
「形體的格律」是專就文字的排列而言,如中國的詩有五言詩和七言詩,即是形體格律,形體的格律使句子具有一種整齊美。諺語
在形體的格律上有許多變化,有四言、五言、七言、二字二字為一句或二字三字為一句等,其中以四言、五言、七言為最多,在形
體上的變化十分豐富。
諺語:是基於細密的觀察和人生經驗所創作,並經過多數人的雕琢沿用而成的簡潔語句。
俗語:是流行於民間,出與口語,未經文人修飾,非文言文的通俗語言。
俗諺:有從風俗習慣,禮俗儀節,或附著於民俗儀式,隨禮俗、民俗改變而變者。
b、聲韻的格律
「聲韻的格律」指聲律和節奏而言,諺語中大多有節奏及押韻,唸起來具有音樂美。具有音樂美的語言應用在俗諺語的句式上,形成
富涵哲理又帶詩意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