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4-1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30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5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華人健康網圖文/中醫師林舜穀提供】輕度知能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失智症的前期階段,主要是記憶力開始減退,理解力、判斷力、閱讀、書寫、語言及注意力也開始下降。但只有複雜的工作會出現問題,但是並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病人自己與家屬甚至不會有太大的警覺,頂多覺得患者好像真的老了,開始退化了。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但是輕度知能障礙 有很大的比例會在幾年內惡化成真正的失智,如何避免持續惡化是失智預防非常重要的議題。
研究設計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本研究總共收錄了 95 位輕度失智症患者 (男性 36 位、女性 59 位) ,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天3.75克 (分早晚兩次服用)的當歸芍藥散治療連續 12週 ,沒有收錄對照組。
研究中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作為主要評估標準,此量表是專為輕度認知障礙所發展的量表,僅需十分鐘就能鑑別是否有輕度智能退化。量表總分為三十分,越高分表示認知功能越好,若能取得26分以上表示功能正常。此外,本研究還用了簡易認知量表 (MMSE) 來評估整體的認知狀況,以及失智症老年生活品質量表 (GQOL-D)。
研究結果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在治療結束後,MOCA 量表的分數平均由 15.46 分上升到 18.54 分,達到統計顯著差距且幾乎所有項目都有所提升。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患者的認知功能 (MMSE) 量表在 12 週的試驗結束後也有明顯的上升,但是在一年的後續追蹤當中,MMSE量表分數有開始往下掉,但仍比試驗開始前來的好;患者的整體生活品質也在治療後改善,GQOL-D量表由平均 28.11±7.23 上升到 29.34±7.07分。
可能機轉
在影像學研究中也發現,當歸芍藥散可以增加腦部血流量,特別是後扣帶皮質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 區域,這個區域與學習能力、情緒反應 和 提取過去的記憶 有密切關係;此外,後扣帶皮質萎縮,以及跟海馬迴的聯繫變少也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徵兆。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此外,當歸芍藥散也在動物試驗當中被發現,可以減少因為 β澱粉樣蛋白 (β-amyloid) 堆積導致的腦細胞,減少腦部的傷害。
輕度知能障礙=失智症前期 當歸芍藥散有幫助
相對於失智症來說,輕度認知障礙在台灣能見度更低,而且絕大多數的病人都被當作單純的老化來看待,雖然本篇研究數量不多且缺乏對照組,但是第一篇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就介入的中醫研究,未來中醫會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參考文獻
1.Kim KH, Go HY, Lee JA, Choi J, Park S, Lee MS, Ko SG.The Effect of Dangguijagyag-san 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6 May 19. [Epub ahead of print]
2.Matsuoka T, Narumoto J, Shibata K, Okamura A, Taniguchi S, Kitabayashi Y, Fukui K. Effect of toki-shakuyaku-san on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2012:245091. doi: 10.1155/2012/245091. Epub 2012 Feb 12.
3.Egashira N, Iwasaki K, Akiyoshi Y, Takagaki Y, Hatip-Al-Khatib I, Mishima K, Kurauchi K, Ikeda T, Fujiwara M. Protective effect of Toki-shakuyaku-san on amyloid beta25-35-induced neuronal damage in cultured rat cortical neurons. Phytother Res. 2005 May;19(5):450-3.
本文出自:中醫師林舜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