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657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7-5-28 13:11 編輯
慈聖宮現貌
慈聖宮在1931年時的檔案舊貌。 下圖的年代應該有誤,比對一下就知。
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巷17 號,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道教廟宇,與法主真君廟、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稻江)三大廟宇。大稻埕慈聖宮,本為大稻埕之中國福建省同安縣移民所信仰的媽祖廟,是為該地區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慈聖宮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三月廿三媽祖生。
清治嘉慶年間,由泉州府同安縣人奉迎天上聖母來臺,最初祀於臺北艋舺,1853年,艋舺的頂郊三邑人,為求穿越池沼,燒毀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艋舺祖師廟,假道偷襲下郊的泉州府同安人,是為「頂下郊拚」事件,同安人遷徙到大稻埕。媽祖神像亦隨同安人遷徙到大稻埕,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重建於今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交界處,廟前正是貿易對渡碼頭,可望由南向北流的淡水河岸,而八里的觀音山就橫亙在慈聖宮右前方。
1910年日本官府實施市區改正,拆除廟宇,當地同安人士乃集資遷移至延平北路現址,並利用原始的樑柱與石材重建廟寺,1914年重建完成,原貌留存至今,平面格局屬於中國傳統廟宇建築,前後各六進兩殿,兩旁有廂房。
慈聖宮的入口 "山門",當然不在保安街上,入山門後還需要走一段距離,房舍林立,減少廟宇的莊嚴性不少
這裡是廟口,前方擋了一個欄柵,欄柵後才是廟前廣場。廟的建築形式明顯屬於三川殿,廟前有一對石獅
廟左前方的公獅,頭上有象徵性的鬃毛,與平常喜慶時舞獅的獅子造型倒是頗像
廟右前方的母獅,左腳下有一小獅,母獅的造型就比較柔和彷彿還帶點傻氣
廟的正門上的對聯寫著:「第一門開觀音山拱秀,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點出慈聖宮位址今昔之變遷。
入廟後大殿前擺放的供信徒擺放祭品的供桌
正殿供奉媽祖,後方應是主神,前方有許多分身,因為沒有人導覽也不知各尊是否有分二媽、三媽的
媽祖殿前的據說是寒山、拾得的2個行者
廟方特意將廂房神明供奉殿的位置製作成圖在左方長廊的牆壁上,據說有左右廂房,但現在看起來只剩左廂。進入後有一洗滌台,又將左廂分成左右二廊,以福德正神殿為界。
廂房並不通外,進出只能經過殿前廂房入口處。也不知是原本設計還是時代變遷後的改變。
從月老殿看外,還可看到山牆,慈聖宮的內外院分明
長廊右手第一間的文昌帝君殿
長廊右手第二間的觀音殿
長廊右手第三間的關聖帝君殿
長廊左手第一間的福德正神殿
福德正神殿龍為供奉的月老
福德正神殿虎謂供奉的虎爺
長廊左手第二間的三寶殿
三寶殿內的羅漢像
長廊左手第三間的註生娘娘殿
註生娘娘殿內的12婆祖
太歲殿
|
-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