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攻擊行為與親子關係欲求不滿有關?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7-17 06:39:4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關攻擊行為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有社會心理學家多拉德所提倡的「欲求不滿攻擊假說」,這是指因為親子關係、考試、工作或失業的壓力等,導致欲求不滿(frustration)而產生攻擊行為的假說。這個假說可以與很多國家失業率高漲、發生殺人及暴動,做出連結。

但是也有假說認為,光是欲求不滿,是不會產生攻擊行動的,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武器」。這是社會心理學家柏考維茲提出的欲求不滿手段假說。當欲求不滿高漲到一個程度,心理狀態像是被吹脹的氣球般,這時某一個關鍵(武器)映入眼簾、進入腦中,變成攻擊的「手段」時,便因此犯下罪行。

兩小時版的懸疑連續劇裡常出現這樣的情景:發狂的人突然看到菜刀、花瓶,於是伸手拿起凶器,犯下罪行。

我也確實在某個諮詢機關聽過以下這樣的說法:一般來說,為了讓來諮詢的人感到心境平和,諮詢室的桌上可能會放置插著一朵花的花瓶,或放個菸灰缸。但如果知道今天來的人有點粗暴,可能會因為談話的內容而生氣,就會把桌上所有東西都收起來。

因為累積了欲求而不滿、發狂的人,可能會抓起花瓶或菸灰缸丟過來。生氣發怒時,空手揍人或抓起別人的衣領,這樣的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就算因情緒高漲,所以紅起臉來想找東西(凶器)丟過來,當桌上什麼東西都沒有,多數人可能拍拍桌子就結束了。

柏考維茲也主張,光是從欲求不滿所產生的憤恨,是不會變成攻擊行為的。無法照自己想的實現、因沮喪而產生的抑鬱感等,所有不愉快的負面感情都與攻擊行為產生關連。

另外,凶器會帶給人們「力量」。若是有一把刀子,便能打敗赤手空拳打不過的對象。只要拿著刀或槍,就連平常會侮辱自己的人們,都會害怕地伏首,跪倒在自己面前。雖然車子平時不是凶器,但對於想發動攻擊的人來說,車子就會變成保護自己的鎧甲、攻擊人們的武器。

沒有信心耍弄刀子,也沒辦法取得槍枝的人,可能放火,也可能用毒。有些殺人事件的凶器是身邊可取得的有毒物品,常由被視為弱者的女性所用。

「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主張:「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以此反對控管槍枝。他們說的確實沒錯。但是同時,人是用槍殺人的。

(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8 05: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