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0-4
- 最後登錄
- 2022-9-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12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3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oneeast00 於 2017-8-28 02:18 編輯
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見聞_中華民國106年8月19日 (01)
~~~~~~~~~~~~~~~~~~~~~~
30公厘鏈砲車
訪談證實 , 30公厘鏈砲車會直接使用現有車體設計 , 可能是新版車體還需要測試 , 期程趕不上民國107年生產
但目前還不確定107年預算是否會編列30公厘鏈砲車
尚未有量產預算 , 正式生產的車型其實還有未知數 ,
在下懷疑國軍就算買鏈砲車 . 也可能不會購裝 中科的<八觀全景系統> , 畢竟老美也沒此"福利"....
420發30mm砲彈(命中一發就能重創任何甲車/兩棲) , 持續火力反而優於 MBT (105mm*63 / 120*40) ,
難怪 美俄都在 40年前推出機砲甲車輔助MBT , 中共也在15年前裝備 , 遲到15年的國軍還要再多久才能跟上?
420發射程1000m的反甲車砲彈 , 根本不是 裝甲無用論口中的 全民RPG / 標槍 能比擬....
欣慰的是 , 軍備局有用心 , 本次展覽的 鏈砲車加裝真正的環車顯影 (現役的CM-33只有倒車顯影)
不知現役CM-33是否能比照升級 , <環車顯影>遠比<八觀全景>更實用 ,
不用聽<環車顯影>不防彈的鳥話 , 光是和平時期使用就絕對夠本
不但在 小巷 / 堵車時更安全 , 停車也更方便 ,
有了<環車顯影> , 雲豹在平時道路行駛時安全性更高 , 也能讓主官更敢調用 ;
雲豹側撞事件
http://news.tvbs.com.tw/local/736368
~~~~~~~~~~~~~~~~~~~~~~
"新版雲豹"
"新版雲豹" 區三大主角 : 迫砲雲豹 , 迫砲悍馬 , 新版雲豹RWS
比起"裝甲" , 在下認為 新版雲豹真正的亮點 : 4輪轉向->6輪轉向 , <環車顯影>成制式裝備
新版雲豹使用人工側開尾門 , 比起"跳板門"而言 , 缺點上下車較慢 , 無法行駛中上下車 (砲兵倒沒必要)
但可靠性更高(不用擔心上坡時"無預警開門") , 減少引擎負擔
上圖還有一個主角是 新版雲豹研發中的 雲豹新一代RWS....
這款雲豹新一代RWS 最大的亮點是 彈藥車內化 ,
不但彈藥箱(200)備彈比國軍現役CM-33 (只有100)多一倍
只要剩餘彈鏈的長度夠 , 在車內可以直接拼接彈鏈 ,
實現裝彈完全車內化 (國軍現役CM-33一定得至車體外裝彈) ,
避免射手在戰鬥中為裝彈被擊中 , 更能有效壓制敵特戰 / 狙擊手的囂張氣焰
如果該款 RWS 成熟 , 現役CM-33要升級也能考慮
但彈鏈通車內也有缺點 , 可能無防核生化效果(實用性不大...倒沒差) ,
遇到國內常見的暴雨豪雨時雨水是否導致車內積水也待考驗 (真正的問題)
雲豹新一代RWS與現役系統不同 , 使用固定式操作桿(桿上4向紐) , 更能在移動/震動中精確射擊
還沒有測距/彈道功能 , 難以高效使ˋ用榴彈機槍 , 不過對於 T-74 .30機槍倒是沒差
該RWS還在研發中 , 現場試用 , 持續轉動時偶爾會有 轉動 lag , 顯影還算不錯 , 熱影沒有縮放
~~~~~~~~~~~~~~~~~~~~~~
金賓公司
有趣的是 , 金賓沒能在"國防區"展出 , 而是在"無人機協會展區" ,
看來政府對於民間企業搞軍武的態度還是比較慎重
30砲真相
儘管 <民間國造30砲砲塔> , <100%國家自製>, <ATK原廠授權製造30炮> 成功"吸引"(原想用馬扁一詞)不少鏡頭 ,
儘管金賓展區狂放軍歌...
但事實"落差很大"
<ATK原廠授權製造30炮> 的"國造30砲"的確是個讓人震驚的標題 ,
因為有點了解的都知道 , 國內軍工最爛最不成器的恰好是砲
目前國造速射機砲唯一批量服役的只有 M39授權的 T-75. 國軍超過20mm以上的速射砲至今全靠進口
http://en.wikipedia.org/wiki/M39_cannon
軍備局鏈砲車 幾款公開構型 , 無論是 最早的 M242 構型 , 還是 Mk44構型 , 都是整砲進口
金賓<ATK原廠授權製造30炮>的真相呢 :
原廠授權製造的 原尺寸重量的Mk44 模型...
連真正"能響"的砲都沒碰過 , 更別說成效......
這樣的砲塔 . 基本的後座力測試根本空白 : 真裝上Mk44實彈射擊的結果 : 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 , 起碼軍備局的展示的砲車都是打過真砲彈的
另外 , 遺憾的是 , 似乎對軍事缺乏常識 , 一味跟風 雲豹鏈砲車...
主打 "艦砲"主題 , 似乎忘了 , 海巡/海軍 都只用 20/40快砲 , 或是更大口徑的 76/127....
海巡 / 海軍會買30快砲 , 才有鬼...
不讓碰的"機密" , 上面是 想像目標的"雷達螢幕"..
誠意遠比 軍備局任人把玩的 RWS 差多了..
"甲車"
大片擋風玻璃 , 很不適合高強度戰鬥推進
越野能力=0 , 談不上APC , 倒是適合警用
如果拆掉 Slat-Armor , 加裝車體側射口 , 應該適合警政署使用 ...V-150油耗/寬度 太怪物了
比陸軍進步的 , 是讓國內軍車 首次引入Slat-Armor 概念
不過縫隙70mm , 奇怪的是,
對岸文獻防禦RPG-7 (80mm)而言 , Slat-Armor 應該為60mm才能有效防禦 (火箭彈飛行時速百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