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賢十大行願(十一)三者廣修供養2──三福田(上)
福報不是憑空能得,必須種廣修供養的因,方能享受福報現前的果。佛法將供養的對象比喻為「福田」,因為「田」能生長一切植物;「福田」則能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就布施供養的對象不同,福田又分為敬田、恩田與悲田,稱為「三福田」。
供養佛法僧三寶,稱為供養「敬田」。《過去現在因果經》言:「於諸福田中,佛福田為最;若欲求大果,當供佛福田。」佛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過去生曾為貧農,遭逢饑荒,生活艱難。有一次,見一獨覺聖者出外乞食,卻空缽而回,就忍下自身之飢渴,將僅有之粗米飯供養聖者。由此供養功德,使其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苦,最後得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證聖果。供養獨覺聖者,即能獲此勝福,若是供養佛,其福報更是不可思議。
久遠以前,有位比丘收一小沙彌為徒。比丘對沙彌教導甚嚴,沙彌除了每日出外托缽乞食外,還須背誦經文,若未能如期完成背誦進度,便會受比丘的責備。一日,小沙彌因托缽而延誤背經,受了比丘訓斥後,心覺委屈,便獨自一人邊走邊啼泣。此時,恰巧遇到一位長者,長者問明原委後,便安慰小沙彌:「今後一切所需均由我發心供養,你就可以每日安心背經,不用再沿街托缽。」從此,小沙彌每日都歡喜背誦經典,精進用功,最後成佛,即釋迦牟尼佛。這位長者由於供僧、助人修道的緣故,因此感得後世對佛陀所說教法皆能憶持不忘、多聞第一的果報;此位長者,即是阿難尊者的前身。
佛為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所宣說的佛法能使眾生走向覺醒之道,而僧伽乃紹隆佛法,弘範三界之人。因此,供養三寶,非但能獲大福報,同時,也植下出世間法的種子,得有因緣聽聞佛法,依循三寶的教化而修行,終必離生死纏縛苦,證涅槃解脫樂。(中台世界)
|
|